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自主创新的内涵,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将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和二次创新、合作创新和独立创新,对各种模式进行了优缺点分析;并在这个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要考虑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内涵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从创新理论发展的历史出发,探讨了自主创新概念提出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并从中得出自主创新是一种对创新主体进行限定的创新模式;从创新过程的三个阶段对自主创新进行了定义,提出了自主创新是一种由本土企业或机构做出创新决策,并由其主导研究开发过程,最终获取创新成果和收益的一种创新模式;最后讨论了目前有关自主创新的一些争论。  相似文献   

3.
政府是否能够影响聚集经济内的创新活动?新经济增长理论、新马歇尔理论与创新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文章对比了政府在硅谷与新竹这两个典型集群的自主创新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结合昆山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政府促进集群自主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面协同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取得产品和技术的自主创新而在其内部建立的创新组织、制度安排,以及与外部各创新协作主体和创新服务机构通过分工、合作形成的创新网络体系。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前提基础和条件。文章结合创新相关理论提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应内外协同,即在企业内部建立全面创新管理体系,而在外部应建立有效的创新协作网络,内部创新体系和外部创新网络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新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取创新绩效的关键。基于资源来源差异,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两种。诸多研究探讨了自主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自主创新并非适合所有企业,当前缺乏对企业创新模式转换的研究。对177家中国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引进创新,自主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更显著;而当企业与联盟伙伴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时,企业更倾向于实施引进创新。同时,还以调研企业为案例研究了合作效率对创新模式转换的影响。将创新理论和联盟理论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蔡祖顺 《广东经济》2005,(12):30-32
不久前我们到深圳调研时看到,十几年前一个以贸易、房地产和“三来一补”加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如今已成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最高的城市。200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66亿,占工业总产值的53%,其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56.7%。作为一个科技资源比较匮乏的城市,深圳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在通过创新政策、创新链条、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最大限度地集聚国内外优质研发资源,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深圳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实践,对于我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刻的启示。深圳…  相似文献   

7.
李干 《经济师》2012,(1):269-270
文章从企业自主创新的信息保障出发,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创新信息系统,说明了创新信息系统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创新信息系统的结构和特点,最后提出了构建创新信息系统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雪凌  钱树静 《经济师》2009,(12):255-256
自主创新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能够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辽宁省作为传统工业基地,自主创新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文章针对辽宁省自主创新环境的问题从培育创新文化、转变政府职能、平台建设和制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小蒂  姚瑶 《经济地理》2012,32(2):106-110,132
随着我国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但各地创新绩效的差异依然十分明显。将企业家才能纳入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分析框架中,构建了包含这一因素的新的知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自主创新程度较高的地区,其民营企业家资源较为丰富,并且企业家才能对于地区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要高于专业技术人员。民营企业家较注重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并能努力寻求技术水平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平衡,从而可实现技术创新与要素整合创新的良性互动。结论亦能够增强对区域创新绩效差异现象的解释力。可为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进一步增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创新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本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成败.文章在应用二元最优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的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模式,然后根据产业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产业的技术与经济实力等构建了适合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制度结构的绿色持续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新动力的现有研究成果出发,结合持续创新动力模型,提出了绿色持续创新动力模型,强调了制度结构对绿色持续创新动力形成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影响绿色持续创新动力的各个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企业孵化器是创业企业成长的摇篮,其能为创业企业提供优质孵化服务的前提是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商业模式理论出发,对比剖析上海市运行良好的两个孵化器的目标客户、价值主张、价值链、动态能力和收支平衡模型,并探讨这两个典型孵化器如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服务创业企业。本研究揭示了孵化器对创业企业的价值源泉是其服务能为创业企业产生正向现金流,特别指出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能力与其孵化服务能力呈正相关,从而论证了孵化器本质是一个智力型服务机构,可自我持续发展的孵化器是一个能与创业企业、合作伙伴共赢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人力资本外部性及其内在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创新型生产力形态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呈现出较强的正向外部性,这源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私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的极大不一致。由于外部性的存在,阻碍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挥及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生成和供给.故完整界定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是克服外部性的有效手段.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股权化是其外部性内在化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对技术创新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挖掘中国5个行业541家上市公司2000~2005年的数据,探讨了在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国有股权的制度特点;分析了国有股权对企业创新方式的影响,得出了国有股权主导的企业倾向于内部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城市创新职能与创新城市空间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城市的职能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城市的职能已由工业城市的生产、制造职能、服务城市的管理与协调职能向创新、创意职能转化,城市化是人口与景观的变化过程,也是城市创新功能的创造过程,城市创新职能表现出与其他职能不同的特征.城市创新职能可从全球、城市之间、城市内部多个尺度进行研究,对探讨建立全球及我国的城市空间创新体系,以及完善城市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持同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塌陷",通过分析发现,这与中部地区缺乏合适区域政策、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趋同、城市群的发展滞后等因素有关.因此,中部地区应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识,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形成,进而促使该地区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17.
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除了依赖于系统组织内部各经济主体的互动作用和协同创新效应外,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促进其发展的外部动力要素,这些动力要素构成了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环境。政府应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构建促进创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融资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措施,为创意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创新应该包括许多维度,如单纯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经营方式与理念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关系创新、公共关系及整合能力创新等。而且创新分成多个层次,从技术创新到企业创新,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社会创新。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创新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均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数量增长,需求型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需求型、环境型和供给型创新政策两两交互项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显著增加创新数量,但对创新质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③需求型与供给型以及需求型与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协同互补性特征,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竞争性特征;④基础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数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创新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均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数量增长,需求型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需求型、环境型和供给型创新政策两两交互项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显著增加创新数量,但对创新质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③需求型与供给型以及需求型与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协同互补性特征,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竞争性特征;④基础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数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