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南省区域旅游经济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市、自治州的旅游经济综合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南旅游经济发展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章选取40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所列市(州)旅游经济区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上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结合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文章解释了该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缩小区域差异,加强合作以发挥各市(州)旅游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源诅咒"几乎成为发展经济学中一个颠扑不破的命题。文章以山西省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区位熵、聚类分析和空间同步错位等方法,证实了一些基本判断:旅游资源只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之一;在一个省域范围内,资源与收入之间存在空间同步性和错位性同时并存的现象,即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比较高,也可能比较低,反之亦然;在省域范围内,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之间存在"资源诅咒"的现象。基于此,文章进一步剖析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结构会对区域旅游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旅游产业结构直接反应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旅游经济水平的提升速度。了解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区域旅游增长贡献,对旅游经济发展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丽君  张家凤 《经济地理》2020,40(1):197-203
文章收集近20年相关数据,利用基尼系数、重心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考察旅游发展空间差异变化对经济发展平衡性的影响,结果发现:①近20年来旅游增长速度要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西部省区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较高,且旅游增长速度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东部省区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较低,且旅游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差较小。②31省区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整体呈减小趋势,尤其旅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明显减小。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有一定的同步性,但在不同区域两者的同步性强弱不同。③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近20年的数据表明,我国大陆31个省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的减小,31个省区、中部、西部的旅游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但对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界定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概念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程度是促进全国和三大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在全国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作用减缓,而在西部地区仍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仅在全国范围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区域制度环境还不健全,对旅游经济发展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贯彻执行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实现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提高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还需要协调旅游经济与其他第三产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中原经济区各地区的旅游总收入和GDP作为基础分析数据,研究了近几年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状况,结果表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越来越大,且差异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性,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另外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具有一定的分异性。为了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应采取适度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旅游业基础较好地区,同时要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审慎制定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智博  吴小根  汤澍  罗浩  贾真真 《经济地理》2008,28(6):1064-1067,1076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运用区域经济学中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江苏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特征,并从旅游构成角度研究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的空间分异状况,从空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从时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四个方面对差异的内在影响因子进行了阐释,并就江苏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凯  林惠  甘畅  邓楚雄 《经济地理》2020,40(2):200-208
采用SBM模型和熵权TOPSIS分别测算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2010—2016年旅游扶贫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度模型探析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在小幅度波动中稳步上升,但各国家级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差异显著。②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综合指数较低,经济增速缓慢,区域差异显著。③研究期内,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较高且呈持续上升态势,二者处于良性协调发展状态;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双向正相关关系,相较于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区域经济水平的增长对提升旅游扶贫效率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区域尺度的大众交通旅游职能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宇明  赵中华 《经济地理》2007,27(2):332-335
随着中国区域旅游深度发展、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和人口跨区域流动量的增长,大众交通的旅游化以及旅游职能效应发挥程度的测度问题引人关注。从旅游发展与大众交通的复杂依存关系来看,旅游交通的实质是大众交通的衍生和发展,是大众交通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的产业延伸。旅游职能效应测度分析表明,中国大众交通的旅游职能效应在逐年提高,呈现出较大的区域不平衡性。其区域差异是中国各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竞争型旅游资源的吸引强度、旅客交通流量、专业旅游交通发展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系统的数据和计量模型方法,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及其变迁,并对这种差异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及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区间差异是造成我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世界遗产、旅游区(点)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基本指标,文章综合评价了我国旅游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发现其与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文章还实证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影响,结论为旅游资源只是影响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因素之一,区域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也是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导致了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海峡西岸经济区涉及城市群众多,空间发展差异明显,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旅游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理论是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物流与绿色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机理,构建二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8年云南省区域物流系统与绿色旅游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区域物流子系统与绿色旅游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总体为区域物流发展滞后型;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两系统存在显著的耦合互动效应,二者的耦合协调等级由严重失衡逐渐过渡到中级协调;近年来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速度逐渐变缓,主要是受物流从业人数、邮政营业网点数、生活垃圾清运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能源加工转化率等短板因素影响。云南省应努力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完善旅游区相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旅游区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新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24,自引:10,他引:114  
陆林  余凤龙 《经济地理》2005,25(3):406-410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鉴于旅游客源地市场竞争激烈,旅游市场变化巨大,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就成为山西省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点策略。厘清实践过程中制约一体化进程的因素,明确宏观协调、均衡发展的战略步骤十分重要。从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概念出发,分析山西省目前区域旅游一体化实践中存在的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和企业利益间的不协调关系,以及统一宣传、产业结构、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科学规划和协调,实现山西区域旅游一体化,可以极大地提升山西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空间关系的生态学解释--以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为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董雪旺 《经济地理》2004,24(1):110-114
将生态学的种群间关系理论引入到旅游研究中,总结出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基本类型,即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寄生。在深入分析各种类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了若干有实践意义的基本结论:一是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是福祸相倚的,应当采取各种规划和管理手段限制过度的和恶性的竞争,而鼓励适度的和良性的竞争;二是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各种基本类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特性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是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应该综合考虑本地与其它旅游地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到准确定位,并进一步趋利避害或化害为利。最后,运用这一理论对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山西森林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独具特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成为山西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结合山西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森林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分析山西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并进一步研究山西森林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森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多分布在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区;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森林旅游资源分布相互叠加现象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西森林旅游资源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应进行合理规划和分类,应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和旅游设施等优化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4A级旅游区(点):空间特征与产业配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马晓龙  杨新军 《经济地理》2003,23(5):713-716,720
高级别旅游地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依赖型资源,其研究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我国4A级旅游区(点)的空间分析,发现其与区域经济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有明显的空间耦合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方法,选取能够代表旅游业发展程度的有关指标,对4A级旅游区(点)和其数量关系研究,得出4A级旅游区(点)的数量与区域旅游产业规模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我国旅游产业的区域发展差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源基础,但也面临巨大压力。最后对我国4A级景区的发展提出初步建议,认为应通过城市旅游功能的发挥,积极开拓娱乐旅游、度假旅游等新产品类型,分流游客,逐步改变我国旅游产业的高级别资源依赖模式。  相似文献   

18.
The ethnic areas of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icated topography, seismic active zone, serious soil erosion, fragile eco-environment, low level of economy, and so on. Periphery regions and central regions appear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The socio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regions is at high level, whereas the ethnic areas are generally at lower level. Moreover.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environment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n the ethnic area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resource-saving industries. The ethnic areas of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are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nd have the potentiality of developing ecotourism. Advantage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ethnic areas should be made full use of and "comprehensive tourism "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ethnic areas.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 has the functions of ecotourism on the key industry. Based on the demands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the model cart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industries, such as eco-agrieulture, eco-industry, eco-tertiary industry, and so on. Through implementing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model, we can fully utilize the advantages of ethnic areas, and promote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growth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als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