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了对新农村的建设和策划工作,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新农村的住宅建设,因此,讨论住宅建筑设计也有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指出了我国目前农村住宅建筑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了对新农村的建设和策划工作,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新农村的住宅建设,因此。讨论住宅建筑设计也有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指出了我国目前农村住宅建筑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新农村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指出农村建筑存在的问题,分别简要阐述了新农村建筑自然采光设计、结构抗震设计、节能减排设计、基础设施设计四个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了解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将农村住宅设计与先进理念结合起来,设计出人性的新农村住宅。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碳成本理论,在对单位流量碳排放、社会碳成本单价及社会折现率充分论证基础上,分静态与动态两种情境,采用3.5%的社会折现率,计算与评价不同结构住宅全生命周期的碳流总量、碳排放绝对量和建筑碳成本。研究得出:(1)钢结构住宅碳流总量、碳排放绝对量和建筑碳成本都是最高的,木结构住宅指标最低,混凝土结构住宅指标居中。(2)从单纯低碳住宅角度看,木结构是低碳住宅最好的结构形式。(3)从综合成本角度看,混凝土结构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住宅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发展现代林业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山东省郯城县新村乡在发展现代林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发展历程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就该地区现代林业的发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依据农村住宅的本土特征,"因地、因势、因侯、"各种角度结合,从建筑环境、建筑围护结构等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住宅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希望通过对新农村住宅设计的研究,提出关于新农村住宅设计的一、两点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引起对新农村住宅设计更为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农村信用社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尤其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农业技术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将考虑到中国特有的国情和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情况来分析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期对接下来的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并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新农村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雪腾 《江南论坛》2007,(5):25-25,3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辟新路径,创造新特色,在开展现代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中下功夫、做文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建设现代新农村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本领,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来主动参与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农村、关注农业、关爱农民"的浓厚社会氛围,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构建了相应指标体系,提出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乡风文明、民主管理四大目标,以此作为一级目标,分别作了细致的分解形成了三级指标体系;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体系,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环境整洁、住宅外观、安全设施分别建立了标准,形成了三级标准指标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水平进行了评估,大体上分为达标、基本达标、改进和不达标等四级达标情况,并用设计的指标体系对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生态文明村的建设进行了评估,结果与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进程下西北干旱区生土民居营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干旱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宏观背景,分析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对该地区村庄建设和生土民居的影响,以及大量生土民居被废弃的内在原因。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结合生土民居改造、更新的设计实践,提出生土民居的营建策略,以期探索西北干旱区生土民居营建的适宜之路,使这一广大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农村居住形式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伟  陈百明  吴建寨 《经济地理》2012,32(6):110-113
近年来,我国农村住宅楼房化趋势日益明显、房屋质量不断提高、村庄布局趋向集中、人均住房面积持续增长,农村居住形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居住条件总体上得到了有效改善。居住需求层次的转换是农村居住形式变化的内在机理。虽然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居住模式的改变是居住需求层次转换的客观规律,但考虑到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现状,应尽量避免"尊重需求"产生的炫富型和摆阔型农村住宅建设,引导农村住房形式趋向理性。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倡导下,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成为城市住区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建立一套标准的、适用的和可操作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住宅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住宅小区评价体系并结合政府相关规定构建了生态住宅小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物元可拓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实例的应用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为生态住宅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住宅与住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介于城市与家庭中间的两个层级,其物质能量代谢并非是家庭代谢在不同尺度上的集合,而是有着自身鲜明的层级特点。设计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分析的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可用于对住宅和住区的代谢过程与代谢特点进行标准化的系统性分析,为定量研究和评价城市住宅与住区的代谢状况提供依据。在明确了现代化住宅和住区代谢研究边界的基础上,阐明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物质能量过程,建构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研究框架,并对划分的"城市住宅物质代谢""城市住宅能源代谢"和"城市住区物质代谢""城市住区能源代谢"四个子框架进行了深入分析,设计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描述性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针对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在未来的迭代更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农民意愿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农民集中居住建设从试点向全面推开的背景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阐述了农村居民对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意愿,探讨了政府对集中居住建设的实施措施和建议.实施过程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农村居民的理解与支持,保护好他们的建设情感;做好镇村规划,既科学合理、反映时代气息,又注重实用、体现风俗特色;加强制度创新,既要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又要落实配套资金和规范土地流转;拓宽就业渠道,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高效、民主的服务管理机制.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民主、人居和谐、科学文明的社区化新型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柯城区农居点的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提出通过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加强农居点用地动态管理,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资金保障机制,以及通过健全农居点用地法规等手段来解决农居点的散、小、多、脏、乱、差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分析重庆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揭示出重庆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因素,提出了重庆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2002—2016年,伴随着291亿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中国居民能源消费量增长了190%。在这一背景下,准确识别城乡居民能源消费模式差异及影响因素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城乡视角,重新界定居民能源消费,涵盖了建筑用能和交通用能两部分;同时在模型中创新性地引入了财富效应和强度效应,结合结构效应、城镇化效应和人口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利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基于我国2002—2012年城镇、农村居民数据,本文考察了不同驱动因素对城镇和农村能源消费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建筑能耗强度和住房面积的增长是驱动居民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也对城镇居民能源消费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由于较高的增长率,农村建筑能耗强度和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对能耗增量的贡献已经逐渐超过城市。此外,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居民能源消费的正向效应在逐年递减。这为“城镇化导致居民能源消费增加”提供了间接反证。  相似文献   

19.
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智能化新产品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住宅产业也在经历智能化的转变。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了住宅智能化对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住宅智能化能够通过满足消费者对住宅功能的需求进而提升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消费者异质性对智能化住宅和支付意愿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年轻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更关注智能化住宅的基本居住功能和生活品质功能;未婚消费者更关注智能化住宅的生活品质功能,已婚群体对住宅智能化的支付意愿更高;低收入群体相比高收入群体对住宅智能化的支付意愿更高;高教育配套需求者、有会所需求和有装修需求的消费者对住宅智能化的支付意愿更强烈。  相似文献   

20.
隋静 《经济问题》2008,(10):86-88
“新网工程”建设是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提出的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系统工程。从供销社的发展和金融的关系入手,结合山西省供销合作社在建设“新网工程”中的资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拓宽“新网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