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住宅需求,居住选址与居住分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杜德斌  崔裴 《经济地理》1996,16(1):82-90
本文从居住区位的需求出发,分析影响居住选址的社会经济因素和城市居住分异的基本规律。根据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分化的现状和趋势,将我国城市住户划分为工薪家庭、高收入家庭、单身和夫妻家庭、"空巢"家庭和"外来人口"五种类型,分析预测各类住户居住选址的基本倾向。最后以深圳蛇口工业区为例,剖析我国城市中正在出现和即将出现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目前,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以混合型为主要特征,城市人口分布呈现同心圆模式,单位制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中仍扮演重要角色。今后,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将出现如下演变趋势:城市居住分异现象将日趋明显,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家庭结构因素的影响开始显现,居住区的组织形式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农民对新民居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农民对新民居的居住意愿是当前农村新民居建设实现供需匹配均衡的一个重要前提。农民的心理感知、农民群体性外部比照是影响农民新民居居住意愿的关键内部因素,但二者对农民新民居居住意愿的影响并不一致:农民可以提高心理意识形成能动的新民居居住意愿;农民个体与入住新民居群体的比照可以增进其新民居居住意愿。新民居政策宣传沟通和外部环境变化是影响农民新民居居住意愿的外部因素。改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能更好地满足农民对新民居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杲雪晴 《当代经济》2018,(9):100-101
在不断深入建设城镇化的进程中,实施农民集中居住有利于集约土地资源,改善农民居住状况,既满足了城市用地需求的同时又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对城乡一体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农村集中居住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必要性,其次分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最后对于农村集中居住的推进,针对政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山区脱贫和新农村建设实际,推进山地贫困区农户移民搬迁,鼓励其迁移到条件较好、有发展空间的区位成为当前居民点调整的一种主要趋势。基于对河南省巩义市温堂村69户搬迁农户的调查,对农户居住迁移的空间特征、搬迁前后居住空间效用变化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村庄"居住场势"的非均衡性是推动农户实施移民搬迁的基本背景。随着农户由低"居住场势"村庄向高"居住场势"村庄移动,农户在迁入村庄获取了更多的居住空间效用。一方面,农户的出行及购物便利性明显提高,其与外界空间联系程度逐步扩大,总体经济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农户居住质量明显提高,居住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居住型口袋公园与公众日常交流、互动和联系程度最 为紧密,能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良好场所,实现“家门口的环 境教育”。诸多学者对于在居住型口袋公园中开展环境教育展 开了一些定性方面的探讨,而对其环境教育需求的定量研究较 为缺乏。根据相关研究总结口袋公园环境教育需求,利用Kano 模型对临平区9个居住型口袋公园展开需求类型调查、重要度排 序,并基于人群信息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型口袋公 园使用者在4类一级需求中最注重场地规划与实践活动,包含植 物景观、专题展览活动等需求;解说服务与维护管理方面注重 解说牌、环境教育监管机制等需求;在不同人群信息条件下, 年龄、学历对于场地规划与实践活动上的环境教育需求存在差 异。该成果可为居住型口袋公园环境教育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来自四川省成都市31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运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了成都市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圈层区域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福利变化。结果发现:(1)农户福利水平在集中居住后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圈层之间,集中居住前后农户福利变化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第二圈层农户福利改善水平显著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第一圈层,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第三圈层农户福利水平则有所下降。(2)集中居住改善了农户的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社区活动和社会资源等功能,但恶化了农户家庭经济状况与居住环境。据此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是:结合圈层特点促进就业,改善农民家庭经济状况;增强社区绿色治理能力,改善农民居住生态环境;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改善农民总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鼓励人们进住农村集中居住点,积极寻求改善整合筹集各类用于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资金的方法,大力支持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本文呢针对这一问题从筹集资金的途径,来谈谈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管晶  焦华富  耿慧 《经济地理》2022,42(1):168-175
采煤塌陷区农民居住空间重构后的居住满意度是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市为例,对安置后的采煤塌陷区农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其居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居住空间重构后的农民居住满意度具有6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其评分由高到低分别为:配套设施、住宅条件、人际交往、社区环境、社区参与和经济收入;农民对总体居住满意度的评价一般,且自建类独院社区高于统建类多层公寓社区;农民的教育程度、职业、个人月收入、住宅条件、社区环境、经济收入、配套设施以及人际交往显著影响重构后的总体居住满意度,其中住房条件是最主要因素,而经济收入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优化采煤塌陷区农民居住空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中国经济三元结构发展与转换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一、三元经济结构的生成与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经济结构转换的必然选择 众多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表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到现代化的成败。而推进工业化的目的,就是要使异质的二元结构转换为同质的一元结构。我国自50年代以来实行的以大城市为依托的工业化道路,由于不能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和居民居住方式的变迁,不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其结果只能使二元经济结构愈加强化,扩大工农差别、城乡差距,使国民经济运行难以协调,并日益趋向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迁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君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08,28(3):454-459
居住是反映居民基本生存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人们对其居住需求的改变和居住区位的再选择,进一步影响着各种居住空间结构的变迁。文章基于1 234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迁居选择的影响因素和迁居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总人口、现住宅改造时间、出路交通、房屋面积及结构、地形是影响农村居民迁居意愿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迁居意愿的产生是农户考虑主要影响因素后,家庭进行综合决策的结果。随着农村大家庭的逐渐消解,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人口较多的大户家庭还面临着进一步迁居的可能;山地农村居民更愿意迁居;出路交通和现有住宅结构还是居住环境中引起居民居住不满的主要因素。今后的农村居民点建设应适度从农户角度出发,合理引导居民迁居,不断完善居民点规划。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住宅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木结构住宅作为一种节能环保型的住宅在国内已经开始逐步推广。文章基于态势分析法对现代木结构住宅在新农村中建设中的推广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梁伟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6):75-77,117
经营性房屋租凭是房屋租赁的一种特殊类型,与居住性房屋租赁存在诸多区别,而我国有关于房屋租赁的法律主要立足于后者采取一体立法的模式,忽略了经营性房屋租赁的特殊性。一般租赁基本规则难以完全适用于经营性房屋租赁.导致了经营性房屋租赁承租人权益处于保护不利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在租赁用途、租赁权续展、租赁权转让方面给予特殊规制。  相似文献   

14.
孙超 《经济经纬》2008,(3):62-64
房地产是一种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的特殊商品,其需求和供给都会受到金融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果提高利率必将减少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如果降低利率必将增加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另外,贷款的首付比例,汇率的变化,股市的变化等,都和房价的变化具有十分明显的互动效应。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对于合理制定金融政策、控制房地产商品价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房地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并且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典型性支柱产业。近年来城市房价涨得过快、房价过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目前房地产业的状况,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说明居民平均货币工资,商品房屋销售住宅均价,房地产开发建设竣工房屋面积,国民生产总值对商品住宅房屋销售总面积的影响程度,继而从中发现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川地区灾后重建的契机,以及四川省节能住宅建设的相关政策规定,探讨在生态节能住宅修建前期,要注重节能住宅成本效益分析,保证节能住宅价值实现途径中的价值链条通畅,以及从传统民居中吸取节能住宅规划、构造、材料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因地制宜,防止伪生态住宅的产生,保证四川地区村镇住宅的节能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柯城区农居点的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提出通过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加强农居点用地动态管理,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资金保障机制,以及通过健全农居点用地法规等手段来解决农居点的散、小、多、脏、乱、差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2—2016年,伴随着291亿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中国居民能源消费量增长了190%。在这一背景下,准确识别城乡居民能源消费模式差异及影响因素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城乡视角,重新界定居民能源消费,涵盖了建筑用能和交通用能两部分;同时在模型中创新性地引入了财富效应和强度效应,结合结构效应、城镇化效应和人口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利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基于我国2002—2012年城镇、农村居民数据,本文考察了不同驱动因素对城镇和农村能源消费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建筑能耗强度和住房面积的增长是驱动居民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也对城镇居民能源消费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由于较高的增长率,农村建筑能耗强度和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对能耗增量的贡献已经逐渐超过城市。此外,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居民能源消费的正向效应在逐年递减。这为“城镇化导致居民能源消费增加”提供了间接反证。  相似文献   

19.
Using quarterly data, 1999:Q2–2009:Q3, we empirically examine the key macro determinants of housing prices for China’s residential market. Employing Granger causality and 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 models, we find that there exists strong bivariate causality between house price increases and its determinants. The variance decomposition suggests that speculative factors reflected by past increases in real house price contribute a relatively larger proportion to house price rises relative to fundamental factor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ims to test whether the regional house prices are convergent or divergent in China using a monthly panel data set of China’s 70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from July 2005 to December 2010. This issue is closely related to understand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untry-level housing policies made by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The test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gional house prices in China are generally divergent, and thereby the country-level policies may be inefficient since they do not explicitly take the strong heterogeneity of China’s regional housing markets into consideration. As a consequence, it may be better for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to further decentralize and devolve its governance toward the housing market to the local gover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