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着力探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我国企业通过逆向知识转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程度。通过问卷调研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企业逆向知识转移频率越高,知识转移制度化程度越高,知识应用和创新程度越高,其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就越强。当企业吸收能力处于共享能力、学习和应用能力、再创新能力等不同阶段时,逆向知识转移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回顾、研究国内外理论界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相关文献,对自主创新内涵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和对策建议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而提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包括对自主创新微观层面研究的不足、应用对策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测评指标的选择过于复杂等,并从加深理论研究、正确区分和选取调研对象、深入研究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技术市场、技术转移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方向,从而为丰富自主创新相关理论的发展和我国制定企业创新政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企业间知识转移是企业获取动态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取决于企业间的知识转移机会、知识转移的动机和知识转移能力。通过对74家进行企业间知识转移的企业实证分析,证实了知识转移机会、知识转移动机、知识转移能力与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的相关关系。知识转移动机影响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机会和能力,并直接作用于知识转移效果。知识转移机会通过改变企业间知识转移能力影响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发生。企业间知识转移能力在企业间知识转移活动中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充分吸收与利用外部知识,并与内部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知识的过程.文章阐述了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主要知识活动,并分析了如何对知识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创新进行管理来提升自主创新的效率,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霍晶  李健 《生产力研究》2007,(20):81-83
加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政府必须根据其职能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建立起鼓励、保护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促进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维度和关系特征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在组织学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技术竞争能力和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关键所在,如何将专利竞赛理论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在国际技术竞争中获得基础和核心技术专利,是国内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和回顾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专利竞赛的已有研究结论,针对企业技术和资金储备的合理化配置、研发竞赛过程中的竞争策略选择以及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社会福利最优化策略,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和企业现状的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促使企业实现"技术蛙跳"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中外企业联盟中中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这一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在中方企业外部知识吸收活动和知识创新活动之间构建一条合理而有效的沟通途径,即知识内部整合。将中方企业的知识内部整合活动划分为4个子活动:知识共享活动、知识组织化活动、知识本地化活动与知识应用活动,分析了其知识内部整合的具体过程。最后讨论了4个子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关系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9.
依据外部效应理论,面对国家竞争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税收政策应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然而,我国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对支持谁、支持什么、怎么支持等方面规定含糊不清,有必要按照歧视原则和非歧视原则,明确规定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支持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或取得自主创新成果的内资企业或"三资"企业中的内资部分及其自主创新直接参与人,并以此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通过知识吸收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家导向、外部知识获取、内部知识共享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建立了一个自主创新研究的理论框架。并指出:内部知识共享是外部知识获取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企业家导向与外部知识获取的交互影响提高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程度;企业家导向能够增强内部知识共享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1-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67所高校纵向数据,采用随机系数模型,考察高校双元活动效率增长趋势、产学合作对高校双元知识产出增长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推移,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研发与学术研究的双元知识产出整体呈现出显著提升趋势;(2)不同制度环境下高校双元活动产出效率的增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广东高校创新研发的产出效率增长高于港澳高校,港澳高校学术研究的产出效率增长则高于广东高校;(3)产学合作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双元知识产出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良好的制度环境强化了产学合作对双元知识产出的促进作用,使得产学合作对广东高校双元知识产出的促进作用强于港澳高校。  相似文献   

12.
深圳虚拟大学园作为“飞地”型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具有一般大学科技园普遍性特征的同时,成功走出了一条新型科技园发展道路。该发展道路不再局限于促进大学母体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基本功能,还包括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等多种知识活动,并逐渐形成以各成员院校的深圳研究院为核心组织的知识创新网络。由此,引入知识网络分析视角,考察虚拟大学园各类知识活动中不同组织间的知识创新网络关系特征,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将校企知识流动过程分为知识研发阶段和知识转化阶段,采用两阶段DEA模型分别测度了校企知识研发效率和校企知识转化效率,并基于空间面板Tobit模型研究两种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的校企知识研发效率整体高于知识转化效率,并且两种效率均具有地区分布不均衡性,莫兰指数验证了两者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高校层面,高校创新能力对知识研发效率存在促进效应,但是,对知识转化效率存在抑制效应,科研人员结构只对知识转化效率存在正向影响,政府科研支持对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在省域层面,省域创新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水平对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只对知识研发效率存在促进效应;校企知识流动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高校类型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与企业R&D合作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获得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大学已逐渐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强化高校研发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要从优化研发资源配置,加强大学与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着手。对近些年关于大学与企业之间R&D合作技术溢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为大学与企业R&D合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学术基础,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弥补当前学界对跨区域多主体创新团队研究的不足并有效解决西部经济持续发展中高端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的新型合作模式。为深入系统地剖析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研究现状,首先从创新团队的定义、问题、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4个方面对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然后从创新团队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两个维度对创新团队模型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动态分析,最后从团队人才引进与管理、协作交互影响、合作效果评价、知识转移4个方面对创新团队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外智引联团队的地域性、灵活性等独特属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程芬  郭瑾  梁喜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1):157-160
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动因、模式、绩效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展开综述,总结了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研究不足,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知识转移视角提出核心企业不同治理机制对模块化网络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结合268家以模块化方式运行的样本企业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核心企业规则治理机制、合同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对模块化网络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规则治理机制的影响最为显著;显性知识转移在规则治理机制、合同治理机制与模块化网络创新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隐性知识转移在关系治理机制与模块化网络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核心企业更好地管理和运用模块化创新网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文章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从网络整体的角度出发,将影响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因素归纳为网络成员的个体性因素、网络成员的容斥性因素、网络知识的特性因素、网络组织的结构性因素四类,并以河南省76家创新型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员的相斥性因素中的知识文化距离对组织间学习效果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相容性因素中的信任和沟通以及网络组织的结构性因素中的网络规模对组织间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网络成员的个体性因素、网络成员的相斥性因素中的地理距离、网络知识的特性因素、网络组织的结构性因素中的网络中心度对组织间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众创空间作为承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业态载体,其建设和发展成为国家及地方政府重要的发力点。智力资本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其价值创造实现以知识转移和吸收为主要形式,以科技创新为目标,以知识共享和交互平台为依托。据此,基于智力资本“H-S-R”三维视角,采用单案例研究,以飞马旅空间5i center为例,从知识资源匹配、知识资源吸收、转移和交互、知识增值三阶段动态解读协同创新环境—智力资本—知识—创客绩效四重互动模式及其动态效应。最后,构建众创空间智力资本协同创新影响创客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以期优化众创空间的创新流程与功能,提升“双创”情境下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组织搜寻理论和战略协同理论,探讨元素—架构双元知识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创新战略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元素知识搜寻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架构知识搜寻对创新绩效具有线性正向影响,双元知识搜寻平衡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知识搜寻策略与创新战略存在适配性:探索式创新正向调节元素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对架构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应用不显著;利用式创新正向调节架构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对元素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结论拓展了外部知识搜寻研究视角,可为企业合理选择知识搜寻策略和创新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