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构建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测算西安市都市农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加快推动西安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文章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选取经济、社会、生态、创新能力水平、开放程度水平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一套反映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西安为例,进行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计算,测算西安都市农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结果 经过11年的发展,西安市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从2009年的0.291增长到2020年的0.645,增长121.65%,年均增长8.01%。其中:都市农业的经济性指标增长181.41%,年均增长10.20%。社会性指标增长34.92%,年均增长2.79%。生态性指标增长51.23%,年均增长4.32%。创新能力水平增长-23.58%,年均增长-1.96%。开放程度水平增长155.80%,年均增长113.08%。经济性指标增长最快,反映出西安都市农业发展的质量。创新能力水平增长最慢,反映出西安都市农业发展有待提升。结论 西安市都市农业已进入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政府要加大对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要继续坚守生态红线,充分挖掘西安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现代化西安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2.
北京都市农业多功能性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在保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给的同时,兼具经济、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特性。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建设"宜居城市"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从农业经济、生态及社会3方面筛选相关指标,定量评价2001、2011年北京都市农业综合功能,明晰北京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单功能动态来看,研究时段内北京都市农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整体上呈现减弱趋势;(2)从农业综合功能的变化情况来看,研究区13个涉农区(县)中9个呈现农业综合功能减弱的趋势,唯有平谷、海淀、密云出现增强,延庆大致不变;(3)2001年,北京都市农业多功能优势区分布于门头沟、平谷、大兴、顺义等4区(县),2011年则以密云和平谷的都市农业多功能性最强。从农业多功能性变化情况来看,密云、平谷、海淀、朝阳等4区(县)的农业多功能性显著增强,延庆、怀柔、昌平、通州、丰台等5区(县)基本保持不变,其余区(县)趋于减弱。2001~2011年北京都市农业整体呈现综合功能减弱而多功能性增强的变化特征,为大都市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农业作为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对休闲农业评价研究文献大量涌现,且研究方法日渐成熟。基于上述背景,文章通过查阅1992~2016年间国内外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文献,从自然条件、经营策略、官方支持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休闲农业评价方法进行归类,并逐一总结其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过程、指标选取的方法与原则。研究结果表明,休闲农业指标评价体系建设须从更宏观的层面加强顶层设计;评价指标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态调整;评价指标选取及单项指标赋值须注重全面覆盖。  相似文献   

4.
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在满足人类基本食物生产功能基础上同时具备经济、生态、文化等多项功能的特性。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功能多元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和分析方法,统筹协调农业多种功能效用,已成为实现农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和均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对农业多功能性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等基础研究较为完善,但在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相关的功能分类、指标构建、定量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该文在系统梳理农业多功能性概念内涵及农业功能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从农业单功能、综合功能及多功能性的定量评价三方面综合探讨了国内外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的近今进展,并提出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的重点研究方向,即农业多功能性定量表征及其空间化、农业多功能相互作用机理解析、农业多功能性动态演变及趋势预测、农业多功能性多层次关联。  相似文献   

5.
以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提出的指标体系为例,将原有12个评价指标精简为9个,并用因子分析法取代了原有的层次分析法,有效克服了权重设置主观性较强的不足.最终计算结果表明,在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方面,简化的指标体系与原指标体系具有相同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运用AHP方法构建都市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成都市都市农业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运用多元回归分析了成都都市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成都市都市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财政对"三农"的投资、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民素质能够促进都市农业综合发展水平提升,人均耕地面积作用相反。发展都市农业,需要发挥资源环境优势,拓展都市农业发展空间;依托市场需求条件,提升都市农业产品层次;融入科技人才效用,提升都市农业高附加值;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都市农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采用熵值法、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方面31个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评价浙江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状况。研究结果: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人口、经济、社会呈可持续发展趋势,资源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利用态势,环境子系统呈不稳定态势,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以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视角,构建含有28项评价指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0-2019年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层面发展水平均有差异.创新维度和共享维度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维度发展速...  相似文献   

9.
提高效益是农地开发整理的最终目标,效益评价是对项目实施有效性的客观检验,而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构建是保证效益评价客观、合理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在深入探讨农地开发效益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建设内容和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面尝试建立多层次农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AHP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所建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研究区实际。本文着重对指标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演,探寻指标体系的设计依据,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指标选取上力求指标的通用性,以便在不同项目区的推广和应用,以期为农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的标准化、可比化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晨  骆芳芳 《南方农村》2012,28(10):4-8
我国都市农业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始于改革以后,广州是国内较早发展都市农业的城市之一。本文通过制定广州市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广州市都市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对于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市各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在不断得到拓展,为了更便于针对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和对策,针对北京市大兴区10个乡镇的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地区间比较分析。首先,从地区生产功能、经济社会效益、资源禀赋以及农业现代化等4个方面对各乡镇农业发展特征进行了描述。其次,依据4项评价准则建立包含16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K-means)将研究对象分为经济社会效益高水平、农业生产功能高水平、农业现代化高水平以及综合发展高水平4类地区。最后,根据各类地区的农业发展特征结合大兴区整体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第一类地区,农业发展应定位于高新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产品商贸服务区;对于第二类地区,应注重提升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度假功能;对于第三类地区,应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设瓜果配送基地;对于第四类地区,应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业生产向集约化、商品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和产业政策评价的一般方法,从产业链延伸、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融合、农民增收就业和城乡一体化五个层面构建包含18个指标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实证测算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农村产业融合综合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江苏省市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整体呈现由苏南、苏中向苏北梯次递减的区域特征;苏南地区的南京和苏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最高,苏北地区的宿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作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基础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今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文章通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理论和实证研究,设计一套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对国家(省市)或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便引领和指导评价对象的农业高质量更好地发展。[方法]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含义及主要内容界定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设计了包含两级25个指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以德尔菲法和熵值法分别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以两者的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次指标的最终权重,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结果]选取鲁苏浙3个发达省份为研究对象,以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为工具,比较分析了2018年鲁苏浙3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状况,3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为0.36、0.34和0.38。[结论]研究设计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是科学合理的,建议以该指数为工具开展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监测工作,同时根据测评对象的变化动态修正该指数的基础指标,以便更好地引领和指导特定地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4.
城市宜居性是当前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统计数据,POI数据,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和综合评价方法,选取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和生活便宜度4个一级指标及18个二级指标,构建城市宜居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市区、分区、片区及街道尺度对武汉市宜居性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提高武汉城市的宜居性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总体宜居性水平一般,市区层面宜居性受空间结构影响较大,且受河流湖泊的影响作用明显;分区层面上蔡甸区和江夏区的宜居性要明显优于中心城区,而中心城区的各行政区差别不大;片区层面的宜居性呈"多中心"分布格局,且不同街道的宜居性水平受基础设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构建了海洋经济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选取的18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和模糊一致性矩阵进行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价,为我国沿海各省市海洋经济低碳化发展水平的有效性评价提供有益借鉴,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构成生态农业评价的完整指标体系是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评价、功能评价和效益评价。本文在生态农业评价的原则指导下,设计了由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及系统效益指标类构成的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对生态农业系统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低碳农业经济指标体系构建及对江苏省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背景下,低碳农业成为新的探究热点。科学构建低碳农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为科学评判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江苏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的重叠区,以其为例进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评价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和模式具有先导意义。[方法]基于对低碳农业经济概念和内涵的系统分析,构建由农业发展水平、化学品投入强度、能源利用效率、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等5个准则层的18个指标构成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应用线性加权和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苏省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江苏省低碳农业从2005年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化学品投入强度是制约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结论]降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及农膜等化学投入品的强度,可以使江苏省低碳农业的发展水平有效提升,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农业多功能评价与功能分区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伴随着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优化发展布局、提升农业产能、建立农业生产新格局的理念已成为农业及农村发展的主要内容,农业多功能性日益凸显。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农业多功能性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等基础研究已较为完善,而对于农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定量化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方法]文章依据农业功能的概念与内涵,提出生产供给、社会保障、生态服务、休闲旅游四大功能,建立农业功能的表征指标和评价体系,在基本统计量和综合指标计算的基础上,采用SPSS快速聚类、Arc GIS空间叠加方法,以湖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环洞庭湖区和湘中南区部分区域生产供给功能较强,以长株潭区为中心向外社会保障功能逐渐降低,环洞庭湖部分区域以及湘西山区生态服务功能较强,长株潭以及湖南省中部地区休闲旅游功能较强。[结论]该文还根据农业主导功能分区方法,划分了4个农业主导功能区和12个二级功能区,为进一步优化农业区位布局、构建美丽乡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汕头市农业产业融合评价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含三个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对汕头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17年汕头市处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成长阶段,并进入成长后期。汕头在城乡一体化,农业多功能性发挥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增效提质、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仍然有待提高,建议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加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力度,补齐农业社会化服务落后短板,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精细加工行业,支持金融、技术、咨询等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诊断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的路径,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方法]基于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部门建立的9套城镇化可持续建设指标体系的梳理,结合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的内涵,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资源环境3个准则层选取24个指标,构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利用熵值层次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应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山地小城镇进行可持续建设水平诊断。[结果]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不高,尤其是经济建设比较落后。一方面以农业为主的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经济结构亟待升级转型。另一方面,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镇区人口集聚能力不足,限制了经济发展。通过对样本镇的聚类分析,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分为较强、一般、较弱3类。[结论]提高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经济建设水平关键是要依据自身资源禀赋调整经济结构。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以依托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通过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镇区工业园;同时可以依托新农村建设发展乡镇生态旅游项目,从而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