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的关键过程,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其中凋落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野外原位分解袋的方法,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凋落物分解的进程,土壤微生物群落20:00、17:1isoω9c、17:0 anteiso、17:1 anteiso、22:0 iso、19:0 cycloω7c、18:1ω9c含量升高、而14:0、16:0、19:0 cycloω9c、18:1ω7c、16:010-methyl含量降低;(2)与凋落物分解120 d相比,凋落物分解390 d后,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群落的磷脂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增加,说明凋落物分解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养分;(3)凋落物分解390 d后,土壤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和19:0 cycloω7c/18:1ω7c比值均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土壤呼吸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小变化会直接影响碳循环过程。目前,土壤呼吸对全球大气CO2浓度升高响应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初步总结了模拟土壤呼吸对CO2浓度升高响应的研究进展,尤其关注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差异和微生物调控机制等。深入认识CO2浓度升高-微生物-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未来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提高土壤碳汇功能。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土壤呼吸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森林凋落物的概念、凋落物组成、研究方法、影响凋落量的因子进行了阐述,并对凋落物收集器面积、凋落物分解速率、凋落量时空动态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森林凋落物目前的研究进展,阐明目前凋落物研究的动态;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凋落物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刚察县泉吉乡黄玉农场茂密高草地中土壤CO_2和大气CO_2浓度的测定,研究分析了该区土壤CO_2浓度变化特点、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玉农场土壤CO_2浓度的日变化整体上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大气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并不完全同步。地下土壤CO_2浓度明显高于大气CO_2浓度;地下小时平均浓度为地上100cm处的1.14倍。CO_2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全球变暖,土壤CO_2浓度还会增大。  相似文献   

5.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指土壤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微生物种类,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等4个方面。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研究方法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分析了影响土壤微生物环境多样性的环境因子,并分析展望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在生态系统功能和气候变化条件下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湿地仅占全球陆地表面很小的一部分,却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湿地排水后,地表水位下降,湿地土壤有氧层增加,CO2排放速率增加,CH4排放速率减少,进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有关湿地排水对土壤CO2和CH4温室气体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森林湿地选择适当择伐可能有利于减缓大气温室气体(CO2和CH4)的排放。这将为我国基层林业局湿地恢复和碳管理,以及湿地经营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氮素有效性是调控全球变化反馈机制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以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小叶章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15N示踪技术,通过野外原位控制实验,研究不同形态及浓度氮素,植物—土壤系统中氮素形态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不同氮形态及浓度处理对小叶章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差异.叶和茎...  相似文献   

8.
土壤呼吸是陆地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失的主要途径,对全球变化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非生物因子(土壤温度、水分)、生物因子(植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以及人类活动(施肥、放牧、土地利用方式)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其对土壤呼吸产生的影响,并且评述了组分综合法、根去除法、根系生物量外推法、同位素示踪分...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内蒙古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环境因子进行了分级与综合评价。将所调查的影响因子划分为自然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两类,并参考国内外评价指标标准,从景观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环境指标、人为干扰指标和威胁指标等5个方面,构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评价体系;筛选出天然湿地率、湿地斑块密度、湿地利用状况、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及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等18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分级,并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各指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对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具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水质级别、单位面积物种多度、植被覆盖度、威胁程度、富营养化程度及威胁因子数量,且景观指标中的景观多样性、湿地斑块密度及景观均匀度对湿地生态格局影响较小。[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应加强湿地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和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主要分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由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两大部分组成.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植物营养素(无机盐)是物理环境的最主要要素,生物残体(如落叶、秸杆、动物和微生物尸体)及其分解产生的有机质也是物理环境的重要要素.物理环境除了给活的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之外,还为生物提供其生命活动需要的媒质,如水、空气和土壤.  相似文献   

11.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保存有较完整的原始湿地景观,几乎包含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所有类型,在生物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群落结构或生态系统水平上,均反映了三江平原原始湿地特征,是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原始湿地生态系统的缩影,在全球同一生物带中,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典型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华锋 《南方农村》2012,28(10):54-56
转基因技术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重大技术之一,但飞速发展的转基因技术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危害及影响。目前,全球范围内商业化应用的转基因生物以衣作物居多。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研究实例,以转基因作物为综述转基因生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以及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微生物对生物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湿地土壤氮素的输入、氮素转化、输出、土壤微生物及其在氮转化中的作用、湿地土壤氮素转化相关酶及湿地氮素转化模型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产生机制,并剖析了湿地氮素转化过程所产生的潜在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4.
小叶章是东北地区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的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沼泽植被中的优势种、亚优势种或重要的伴生种。从不同层面开展小叶章研究对揭示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促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1950-2018年CNKI总库中的53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小叶章研究动态、作者群以及主要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研究结果表明:(1)小叶章的研究始于1965年,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地区,围绕物种多样性、氮沉降、凋落物、土壤微生物、干扰强度等方面展开。(2)小叶章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四个研究学者群,刘景双、宋长春、吕宪国、倪红伟、孙志高等是主要作者。(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是主要的研究机构,并对小叶章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4)《黑龙江畜牧兽医》是小叶章相关研究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生态学报》和《环境科学》是刊载小叶章研究论文重要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5.
<正>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其特点是水体面积小、深度浅、水交换量较低,而养殖密度又较高,且一般通过大量投饵来提高鱼产量。这样,鱼体排泄物和多余残饵的沉积与分解,往往会使池塘底泥和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浓度升高,透明度下降,从而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化学需氧量升高,水体溶解氧  相似文献   

16.
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气中CO_2浓度急剧增加。CO_2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底物,其浓度的升高必然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本文从植物叶片形态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三个方面,阐述了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自然界中的水、土、光、热、气等非生物因素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些因素在自然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生态系统。森林、农田、湖泊、草原,可分别称作不同的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在相对稳定的正常情况下,各种物质要素不断地循环,能量不断地转化。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在一定温度和日光下,吸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水分而生长。一些动物靠植物生活,而另一些动物又靠吃草食动物而生存;动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变为矿物养分,又被植物吸收利用。整个过程中的物质不断地循环,生物量和生产量不断地增加,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平衡。但是,这个生态系统一旦遭到外界不合理的干扰,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如过量采伐森林,以林中植物为生的动物则失去生存条件,而另一些靠草食动物为生的动物也不会存在。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量和生产量不断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庆市为研究区,依据2001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定量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量。结果表明:2001~2009年间,研究区林地和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减少,其中林地的面积变化量最大。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庆市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41170.55万元,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等3项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其余6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看,湿地和水域的生态服务功能较强,只有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建设、农业开垦等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湿地面积锐减、生态功能退化及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威胁到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区域尺度上的湿地恢复适宜性空间量化评估,有利于降低湿地恢复的复杂程度和恢复成本。本文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植被、水文、地形等自然影响因子和土地利用年限、利用强度等社会经济因子的分析,揭示影响湿地恢复适宜性的关键因素,并对湿地恢复适宜性进行评价,确定三江平原恢复可能性高的关键区,以指导三江平原退化湿地的恢复。对三江平原湿地的恢复优先性评价,将有效促进我国北方内陆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建立湿地恢复优化网络可为湿地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同时也为湿地恢复潜力评估和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基本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20.
一、农业生产的生物学理论基础和目的农业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人类与其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手段(种、养、食、用),涉及的对象(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由土壤和大气圈为界面,经 C、N 循环,构成了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 C、N 循环,请看图1所示。农业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的基础物质——蛋白质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物质的变化和运动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所经历的过程就是物质和能量的不断往复交换的过程。植物利用日光能,固定 CO_2生产碳水化合物,利用共生固 N 微生物、自生固 N 微生物和固 N 兰绿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