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领头人”,其绿色发展行为及绩效决定着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文章分析了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发展行为及绩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并探讨绿色文化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江苏省为样本研究省份,基于315份调查问卷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和PROCESS程序实证分析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实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发展行为及绩效的影响。[结果]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发展绩效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通过绿色发展行为的中介和绿色文化的调节变得显著,且相较于正式环境规制,非正式环境规制的作用效应更大。[结论]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行为具有正向作用,绿色发展行为在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发展绩效的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且非正式环境规制的作用效应更大,强化绿色文化有助于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发展绩效,研究对于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发展行为和绩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电子商务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政府频频出台政策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但低采纳率情况一直未得到明显改善,有必要了解企业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决策的影响机制以改善这种困境。本研究基于制度理论视角,从企业层面构建了一个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制度压力对农产品经营企业采纳电子商务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模仿性压力、强制性压力和规范性压力对感知收益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规范性压力对感知阻碍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而模仿性压力和强制性压力对感知阻碍没有显著的影响;感知收益对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感知阻碍对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没有显著的影响;感知收益对3种制度压力和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之间的关系起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依据比较优势原则,组织生产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专业化经营格局,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方法]文章基于2010—2017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对各市(州)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农业区域专业化增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近年来甘肃省各市(州)农业区域专业化程度总体上稳步提升,有效促使农民收入增加,但相对于其他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变量而言,农业区域专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结论]根据上述分析,将甘肃省14个市(州)划分为比较优势区、潜力优势区、不具优势区,并提出实施农业区域专业化有利于农业生产发挥地区优势以及其他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应从强化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方向、扩大农业区域专业化经营规模、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增强甘肃省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增收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业部对全国655个种植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文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存在样本自选择问题和内生性问题,若不考虑样本自选择问题和内生性问题,会导致高估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亩净收入的作用。本研究是对"农产品认证可以使农民增收"的有效论证,对于推动农产品认证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各城乡之间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出发点,通过实现供产销一体化销售网,促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成功引领广大农民实现了增收、脱贫和致富的目标。销售决策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关键性因素,它的模式改变引起了企业决策者对其风险性的重视。因此,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以"三千禾"旗舰店为实例,分析了销售决策过程的问题与风险,综合性地叙述了我国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行业销售决策风险,从而总结并提出了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销售决策过程中可以规避风险的积极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作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基础,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对各利益相关主体实现深度融合、共赢发展至关重要。[方法]文章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安徽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的284个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联合体内部互动对家庭农场参与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利益分配合理程度的中介效应以及合作社服务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1)资源互动、生产互动和约束互动均对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利益分配合理程度在资源互动、生产互动和约束互动对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过程中均发挥中介效应;(3)合作社服务能力在利益分配合理程度对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过程中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联合体内部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家庭农场参与价值共创的意愿,并且通过互动,可以提高联合体内部利益分配的合理程度,进而对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农户参与电商销售是适应大市场消费基本需要,发展农产品电商不仅有助于增收,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与形成精准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四川省柑橘特色产业374份农户微观数据,利用内生转换方法探讨农产品电商扶贫收入效应与群体差异,结果表明:种植面积、电商销售认知、电商培训情况及周围电商参与情况显著影响小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小农户采纳电商销售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采纳电商将分别显著提高25.36%柑橘收入和17.25%家庭总收入,贫困户采纳电商销售但比非贫困户增收效应弱。鉴于此,应从健全电商销售基础设施、加大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村电商主体的培育三方面着手,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打造新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载体,是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产业共融的田园综合体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根据统计数据,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意义、现状、机遇及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发展模式日益多样化、经营主体逐步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更加优越、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但是,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产业融合层次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利益联结机制松散、要素瓶颈制约尚未打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结论]提出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产业融合模式、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多种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搭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驶入"时代高铁"。  相似文献   

9.
<正>党中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项重大战略,明确要求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和带动普通农户增收致富能力场和带动普通农户增收致富能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意见》分为四大部分、十七项内容,紧紧围绕"帮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于解决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问题提供了思路。本文从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我省电子商务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不同,阐述了"龙头企业主导的B2C+O2O模式""企业原产地直销主导的B2C模式""家庭散户主导的C2C模式",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经营者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文章通过对作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因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以期筛选出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因子,为规避或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协调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选取作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36个作用因子,对农业生产风险因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对农业生产与区域经济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1)市场需求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市场价格动态、农作物种类和面积、农药化肥施用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干旱、温度、洪涝、农业机械自动化、交通运输条件、农业信息化、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等是重要性排序为前15位的风险因子。(2)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进步,干旱、温度和洪涝等风险因子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产量风险随之降低。而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动态等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风险在扩大,特别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不稳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更为突出。(3)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对农产品价格和流通的干预则影响到农业生产经营、地区生产总值和GDP的增长速率;且农业资源利用程度、栽培环境的保护以及农业环境污染的保护和治理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结论]通过测度不同评价指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指出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关键风险因子,对降低和规避农业风险,协调农业与区域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农业保险通过改变农户生产行为,进而影响农业固碳效果的作用路径。方法 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种植业数据,构建有调节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净碳汇的作用机制。结果 (1)从总体来看,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抑制了农业固碳效果,具体表现为农业保险增加了农业碳排放,而对农业碳吸收没有显著影响;(2)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农业保险通过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净碳汇,二是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抑制农业净碳汇,但环境规制会削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净碳汇的抑制作用;(3)在异质性分析中,西部农业保险发展的农业固碳效果要好于东部,中部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固碳效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1)提高对专业化规模生产主体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以放大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促进作用;(2)设计绿色农业产品保险,引导农业生产者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减少一般机械投入对农业净碳汇产生的负向影响;(3)提高农业保险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配合程度,在发展农业保险的同时,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的发展,传统的农户模式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农产品市场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丰富了农民生产经营农产品的形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4种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势在于更加规模化、集中化、市场化,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阻碍难题,提出完善政府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及提高农技服务等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进一步探讨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全国13省份玉米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探讨影响效应在不同地形条件、兼业程度的组群差异,并考察了不同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差异。[结果](1)农机社会化服务正向显著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会促使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18.8%。但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效果具有环节异质性。采纳耕整地、播种、灌溉排水和收获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会促使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显著提高21.2%、17.4%、22.9%和18.3%;(2)而农户采纳植保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不具有显著影响。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还存在禀赋差异,平地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使其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1.9%,而坡地山地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3)纯农业户与兼业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都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识别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驱动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方法 文章运用DEMATE方法从市场因素、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技术、经营主体能力、绿色生产效益等五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对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驱动因子进行定性识别与评价,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结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 (1)驱动因子中心度排序为:经营主体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生产效益>生产技术>市场因素,其中指标层前十排序依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绿色生产能力、销售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数量、绿色生产意识、金融服务体系、产业融合水平、经营主体收入水平、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指标层原因度大于0的因子有13个,前三排序依次为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绿色消费意愿、技术服务体系,小于0的因子有12个,后三排序依次为绿色生产意识、经营主体收入水平、生产施肥技术。(2)市场需求与农业绿色生产效益的最大隶属度为良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技术、经营主体能力的最大隶属度为中等。结论 当前,浙江省农业绿色当前主导因素为经营主体能力,其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绿色生产效益,贡献率相对较低,而生产技术和市场因素则偏重于被影响的结果因素方面。因此应切实发挥好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小农户的绿色生产意识和能力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应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小农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是缓解生态环境恶化、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方法]文章利用河北省436户设施蔬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选择5项绿色农业技术(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生物防治、生物菌肥、生物农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基于培训主体异质性视角,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公益性和市场性两种不同性质农技培训主体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强度的影响。进一步,基于技术异质性视角,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两种不同性质主体对农户不同类型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1)农技培训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其中公益性主体开展的技术培训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2)针对不同绿色农业技术,不同性质主体开展的培训对技术采纳的促进效果存在差异,对商业化程度较高、有用性、易用性、适用性较高的技术(生物防治、生物菌肥和生物农药),市场性主体的培训对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强。(3)对于有用性、易用性和适用性不高的技术(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水肥一体化),公益性主体的培训对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强。[结论]应加大农业绿色技术培训的普及力度,构建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其他市场主体为补...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程度,旨在为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思路。[方法]文章运用DEMATEL方法对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准则层中的社会服务体系是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主导因素。指标层中,原因因素以信息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融资渠道3种因素对其具有直接的影响力;结果因素以农村转移就业人数、特色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生产施肥技术等比较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绩效属于中等水平,且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性为良好,社会服务体系、经营主体技术水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效益均为中等水平。[结论]现阶段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社会服务体系贡献率相对较低,社会化和组织化水平以及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依旧是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短板,因此,提升以信息、金融为主的农业社会服务水平,对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农业生产对农业技术创新日渐倚重的背景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1—2016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首先测算了各省市的农业技术进步率,接着通过动态面板模型系统性地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结果]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技术进步具有两种对立效应,其中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劳动效率效应"显著地提升了农业技术进步,但通过"老龄负担效应"挤占农业生产资源,却阻碍了农业技术进步。[结论](1)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技术进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该进一步发挥老年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开展相应的生产培训班,聘请高水平老年人传授生产经验;(2)发展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以制度红利及专业化经营来弥补农村"两化"背景下劳动效率的损失;(3)统筹规划平衡好养老金账户和农业研发资金账户,加快实现农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进一步科学、系统地评估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约束或促进作用,进而为国家正确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农业经济增长中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尾效"模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7省、市为例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并尝试探索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相关,虚拟耕地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加速了浙江、上海和江苏的经济发展,对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经济发展的促进和约束程度变化不一;虚拟耕地资源增长率、虚拟耕地资源弹性系数、资本弹性系数是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尾效"整体差异明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测算方法的研究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为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参考。[方法]借助典型案例调查及官方统计数据,采用物质—价值流和能值分析法对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展开研究。[结果]物质—价值流实证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单位土地净收入分别为1.778 4万元/hm~2、1.153 1万元/hm~2和0.439 6万元/hm~2;能值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依次为24.49、4.21和3.58。[结论]从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视角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于普通农户,家庭农场单位土地净收入最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