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3年国内外农用地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统计法。研究结果:2013年国内农用地保护研究比较侧重于耕地保护、农用地多功能价值分析与测算、耕地集约利用、耕地质量管控等方面,国外则侧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论:国内外由于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农用地保护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也有所差异,未来国外将会注重情景分析、农用地生物多样性、农民意愿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则将会注重耕地集约利用新技术和新机制、耕地保护产权经济机制、农用地生态功能保护制度建设、农用地质量建设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农用地估价方法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农用地估价体系,提出改进建议。研究方法:综述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成本法与剩余法不宜简单应用在农用地估价领域,收益还原法与市场比较法在应用时还需要改进。研究结论:产能是农用地价值的核心来源,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时,估价除应体现区位条件价值外,还需补偿农业产能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设施农用地管理相关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为今后改进设施农用地管理、完善农用地用途管制制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分析因预期征地导致的设施农用地流转双方为竞相获取附着物补偿费而引发的冲突及磨合机理,为解决农地流转冲突提供新视角。研究方法:博弈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联盟村设施农用地流转市场特征:受预期征地影响、地权主体和定着物产权主体分离、卖方市场特征和信用租赁特征;(2)设施农用地转出方为预期征地做准备,通过低价购买方式与转入方进行地上定着物交易,从而攫取附着物补偿费;(3)转入方在“不出售”策略占优时选择低价交易出售地上定着物的实质是相关制度法规的缺失,导致流转双方权利模糊不清,致使农户出现权利行使偏差,造成强势产权对劣势产权的侵蚀。研究结论:需尽快构建设施农用地地上空间权利,当然,需要处理好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地上定着物所有权的关系,清晰界定两种权利在土地空间权利占有中的权能,逐步建立起产权相对明晰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番禺区2001~2007年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有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多元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内农用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番禺在研究期内农用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大,耕地、林地减少而园地及其他农用地增加;对各类农用地变化产生显著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各不相同,其中经济密度、人口、人均粮食、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与农地利用结构变化关系密切,农用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作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通过对农垦国有农用地资本化引发粮食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为防范农垦国有农用地资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风险提供法律制度建议。研究方法:法解释学、法经济学。研究结果:(1)农垦国有农用地资本化最大的风险是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之一是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即土地用途管制被突破;二是土地被过度利用或者被污染后土地生产能力下降,修复治理责任难以追究。(2)风险的主要成因在于农垦国有农用地资本化后权利主体多元化,以及现行法律对各权利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的不清晰。研究结论:在法律制度中,应创设新的权利模式,区分“国有农用地所有权行使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人”和“国有农用地经营权人”,明确权利指代及各方在农垦国有农用地资本化风险防控中的权利和义务;此外,增设农垦国有农用地开发权,探索建立农垦国有农用地开发权交易制度,均衡国有农用地权利人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检验北京市城市规划区内农用地的规划控制成效。研究方法:遥感影像分析、GIS空间分析、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规划农用地边界在控制农用地减少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与1983年总体规划相比,1993年总体规划在农用地边界控制方面的成效略有改善。研究结论:城市规划区内农用地的规划控制尚存在较大问题。可能的调整手段包括:(1)加强对城市建设“界外选址”的控制;(2)在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村镇居民点的扩展规模;(3)建立科学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4)加强农用地规划中的公共参与和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寻求在不同二级区和不同耕作制度下,适宜农用地分等省际接边的产量比系数修正方法。研究方法:数理统计法、实证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经过产量比系数修正,(1)研究区域利用等指数能够与周边省份自然过渡;(2)研究区和周边各省的利用等指数与实际标准粮产量的相关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结论:通过该方法修正后的农用地分等成果符合省内农用地质量分布趋势,能很好地满足省际接边要求,为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张三依法申请设施农用地修建了一个小型的养猪场。为了融资,张三现申请对土地及地上房屋进行不动产登记,并进而想申请抵押登记。设施农用地应如何登记?设施农用地上能否建房?设施农用地连同地上房屋能否进行抵押登记?解答一、设施农用地的有关规定关于设施农用地,《畜牧法》第37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抵押相关配套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抵押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集体林权抵押相关配套制度对于林权抵押的意义,分析了集体林权抵押相关配套制度即林权评估、森林保险和林权交易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完善集体林权抵押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议,以期推进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促进集体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静 《山西农经》2021,(7):58-59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用地被征收为建设用地,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利益,同时现行征收补偿制度缺少生态补偿的相关内容,导致征地纠纷日益增多。探究了城市近郊农用地征收补偿相关情况,提出了城市近郊农用地征收补偿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 设施农用地现状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梳理我国设施农用地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近五年来设施农用地的现状和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近五年来,我国设施农用地增减变化明显且总面积持续增加,至2016年年末全国设施农用地总面积达到951891.28hm2。其中设施农用地的增加一半以上由耕地转化而来,减少去向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主。(2)2016年末全国北部及东北地区设施农用地规模较大。从设施农用地总规模及新增规模占农用地比例来看,我国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3)近五年来,我国设施农用地增减热点地区位于环京津冀、长三角及沿海经济发达等省份。热点区域增加类型主要是生产设施农用地,以规模化养殖类和工厂化栽培类为主。研究认为,乡村振兴和农业转型发展背景下,我国设施农用地需求增长较快且增减变化较明显,但其类型多样且区域差异较大给管理带来一定困难。未来在保障和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复垦制度,制定不同类型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标准和用地标准。对发展热点区域应加强调查监测,实施总量管控制度和严格的设施农用地环境质量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集体存量建设用地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集体存量建设用地产生的原因及目前盘活利用存在的阻力,提出了构建调查监测体系、建立抵押融资制度、完善流转制度、鼓励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等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农村金融融资日益发展并不断创新。农村土地作为农村最为重要、最具价值的经济资源,其抵押融资功能的实现,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核心。本文通过研究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抵押融资的现状,总结分析成都市农村土地抵押融资制度的创新实践经验和模式,创新地提出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如"通知备案原则"等,试图从农村土地抵押融资的制度性抑制、抵押主体制度、抵押范围、抵押的设定和实现、抵押融资所需要的配套制度等方面分析总结,进而希望在相关制度上进行法律重构。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力求理顺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相关立法中的关系,为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政策修订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搞清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性质和归属是完善制度的根本,明确登记效力是完善土地使用权登记制度的关键,构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解决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及当前诸多登记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有关表述中,对土地规定为:“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不计提折旧”。但是,目前农业企业多是建设用地或拟改变土地用途的农用地,对其评估一般是出于实施多元化投入、合资合作或租赁转让、确认企业增加资产总量等需要。而直接用于农业种养业的农用地。因是由行政划拨获得的使用权,而且大多为耕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及农田水利用地等,仅造册登记,一部分核发了林权证或土地使用权证,都未计量入账。随着《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实施,会计制度将逐渐适应农业生产诸方面的特点,因此,对农用地计量应作为农业核算制度的重要问题予以研究解决。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辨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的约束条件,为农地抵押试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基于湖北天门和江苏新沂的典型案例,从经济条件、职能分工、试点政策与进展等方面对两地试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性受到法律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共同制约;在相同的法律制度下,其可抵押性更多地由农业生产水平、土地流转市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经济条件决定。研究结论:试点应选择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土地流转市场相对完善的地区开展,相关法律政策也应在此类地区有选择地放开。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梳理并展望当前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研究方法:理论评述与现状分析结合。研究结果:在分析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政策背景的基础上,从流转的限制条件、价格确定、收益分配以及宅基地、商品房开放及直接入市6方面综合归纳了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政策,并分析得出当前存在所有权主体悬空且归属不清、使用主体限制严格且权能残缺不全、法制建设滞后且现行法规规定相互矛盾这三个主要问题。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完善中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提出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能、做好征地制度改革工作、建立集体建设用地评估制度、做好用途管制和土地集中统一供应工作、建立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建立集体建设用土地流转登记制度等多项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土地管理法》确立了一种全新的用地审批方式———以“批发零售”取代了“逐级限额”审批。农用地转用审批在新的用地审批方式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非法批准农用地转用是伴随着用地审批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违法行为,如何正确判断其构成与认定这一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农用地转用审批权限“农用地转用”是指现状的农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注:2001年8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255号文,对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概念及分类作了更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聚焦耕地用途管制的法律本位问题,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等角度进行推演,进而初步凝练耕地用途管制的总体法律本位观,以期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用途管制法律制度按照管制目标和对象分为三个层次: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用途管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管制以及不改变耕地地类的种植用途管制。(2)耕地用途管制涉及的价值取向和利益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体利益,不同层次的用途管制虽均以粮食安全的国家利益为底层逻辑,但体现形式多元。(3)耕地用途管制的总体法律本位观可初步归纳为:以基于粮食安全的国家利益为本位,合理兼顾农产品的供需关系、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生态保护等重要社会利益,切实保障耕地权利人承包经营自主权、宅基地需求和粮食主产区居民基本生活福祉等个体利益。研究结论:完善耕地用途管制法律制度应当坚持以粮食安全国家利益为本位,健全社会利益的实现机制,强化个体利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