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无论是台湾或大陆,近年来对国土规划都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台湾与大陆分隔数十年,都各自发展出一套自己的社会经济制度,因而有关土地的使用政策与规划管理制度也不相同. 通过海峡两岸在国土规划的机关组织功能、土地的调查与分类、土地权属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知道台湾方面规划机关组织方面比较松散,事权不能统一,审议程序叠床架屋,而且偏重于经济发展.而大陆方面则有一个全国一条鞭式系统的统一事权的规划机关组织.在土地利用上,大陆系就土地实质调查配合适宜性去规划,在台湾则依使用现况作分类规划.在农地使用上,大陆倾向保护政策,而与台湾的农地释出政策不同.在土地权属方面,一为国有制,一为私有制,其共同的问题是海峡两岸均面临清查不实及占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本农地问题与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地制度是依据1952年《农地法》的制定演变而来,《农地法》的颁布实施诞生了战后日本农业的零细规模、分散分布的私有权保护的"自耕农民"农地制度。为了缓解因农地利用限制方面影响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障碍,1970年起日本相继实施了多次相关促进"农地流动化"的租地经营政策与"农地连片化"制度政策的农地改革,解除了限制农地租借行为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相关农地改革政策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出现而影响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农地被无秩序利用等其它农地问题。文章通过对日本1952年以来实施的相关农地法律改革内容的整理与剖析,从日本农地问题所在、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相关内容、影响农地集中的其它问题、农地利用秩序改革理念等4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日本农地问题与农地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指出了农地所有者对于农地被转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期待、大量耕作放弃地的发生、不在村农地所有者增加等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地集中及经营规模扩大,从健全土地利用计划审核机制、解决农业委员会成员的利益相反立场、统一农地管理与运行组织等3个侧面提示了日本农地利用秩序改革理念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三权分置"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为提升农业经营效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农业经营的实践形态显示,土地经营权的设立并未提升资本化耕种的农业经营收益,也难以提升村集体范围内农地产权正式转移的水平。农业经营体制在"统"的层面缺乏可操作性的产权制度方案,阻碍了农地产权设置在"分"的层面发挥出高效的制度效能。切实回应农地利用中实际耕者的地权诉求,解决农地细碎化、村集体内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过高、土地经营权配置不充分、土地经营权流转后的社会纠纷等问题,需要围绕农地高效利用,在"三权分置"下充分发挥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管理权能,以集体土地所有权统合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农地改革的基本概况台湾农地制度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相关改革措施,主要集中解决当时农业发展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问题。每个阶段不是接续的。第一个阶段(1949-1953年),针对富者田园百亩、贫者无立锥之地、佃农受到地主盘剥的社会状况,政府采取了强制手段,推行"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及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保证农地农有农用,使得无地农民和租地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满足了广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台湾农地政策的演变、土地使用管制、农地重划、应对世贸组织对策等方面的情况和所获得的五点启示 :(1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耕地保护政策 ;(2 )运用非经济手段对农地实施保护 ;(3)土地使用管制具有全面详尽的法律规定 ;(4 )农民直接参与农地重划 ;(5 )农地释出政策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6.
台湾土地改革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起了重要的作用,为工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资本。而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土地制度的改革,尤其是第一次土地制度改革,对台湾农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较研究台湾两次土地改革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土地改革的认识,而且对大陆土地的改革发展亦可起到一些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寻中国大陆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论:台湾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农地荒废现象严重、农地经营规模缩小、农业就业人口急剧减少与老龄化等情形和中国大陆现状十分相似。为此,台湾启动第二次农地制度改革,转变农地经营方式,实施农地重划改善耕作条件,其改革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之目的,即在说明台湾在不同发展阶段,农地保护政策与措施之演变,使读者可以明了政策之得失与演变之背景,冀对将来土地利用政策之形成与拟订,得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两岸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考察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现象、趋势、原因.研究显示在经济的成长阶段,两岸的农地非农化率随经济的发展呈现一定的周期变化;未来两岸农地非农化都有加速的趋势,但原因不一样;与台湾地区相比,大陆的农地承担着更重的就业压力,如何协调经济快速增长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今后大陆土地利用政策研究的重点问题.大陆农地非农化高昂的社会成本,无疑增加了这一问题解决的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外国和台湾地区的农地改革李燕琼,扬眉一、外国和台湾地区农地改革简介(一)日本农地改革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农业领域内的封建生产关系仍严重存在,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被迫成为佃农,地主利用对土地的占有权收取高额地租。这种土地占有...  相似文献   

11.
Balancing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ecosystem services is a popular topic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today.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to explore the heterogeneous preferences of tourists and residents for the ecosystem functions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Kinmen, Taiw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spondents preferred to transform the current farming type in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crease species habitats, plan wheat and sorghum landscape areas, and combine ecotourism with local cultural activities. Tourists had a higher marginal willingness to pay for farmland conservation than residents. People who supported the conservation program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sorghum and wheat production areas tended to 1) be female, 2) be tourists, 3) have higher education, and 4) have higher monthly incom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olicymakers must improve ecosystem functions with agricultural ecosystem function support funds, consistent with the guaranteed-price purchase policy in the Kinmen sorghum and wheat area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当前农地流转的形势,剖析农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规范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文章采用安徽省芜湖市4个县和4个区的17份农业大户访谈记录、244份农户调查问卷,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农地流转的现状差异;科学地选取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剖析了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农地流转现状差异主要表现在流转方式、流转规模、流转期限和流转价格等4个方面;(2)农地流转是一项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其中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利益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同时,科技进步、政策法规等因素也从侧面推动农地流转。建议综合协调各方面因素,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对引导农地高效流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规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农地流转作为中央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问题,受到政府当局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关于农地流转的政策议程和媒体议程是如何演进的?他们两者的关系又怎样?弄清这些问题有利于正确定位媒体作用,促进农地流转政策设置、实施的科学合理性。[方法]文章基于1978—2018年全国农地流转政策数量和《人民日报》报道数量,首先梳理了农地流转政策议程、媒体议程的演变,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方法对两个议程间的互动关系做出实证检验。[结果]农地流转的政策议程和媒体议程互为影响,其中媒体议程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能够对政策议程产生显著性影响,而政策议程仅在中长期显著影响媒体议程。[结论]政府应与媒体的合作积极引导媒体规范化以发挥宣传、监督作用,加强媒体对特定农地流转政策的跟进,并通过媒体的“中介”作用促进农地流转政策设置及实施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流转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地流转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苏南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最高,而苏北地区的农地流转增速最快,且已超过苏中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2)农地流转的区域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都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鼓励和扶持农地流转的农村土地政策有效促进了农地流转的发展,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紧张的农村人地关系和与种植面积(承包面积)挂钩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地流转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研究结论:为了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该因地制宜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并逐步探索农地流转专项补贴。  相似文献   

15.
耕地流转中过度“非粮化”倾向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来我国典型地区耕地流转中出现的过度"非粮化"问题,剖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即:种粮比较效益低、法律和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用途不够明确、地方政府对种粮缺少应有的支持与鼓励、农地管理制度和监督缺乏、土地流转费用高以及对流转后耕地用途的片面理解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完善粮食补贴制度、对耕地流转的农业用途做明确的划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大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荷兰农地非农化中政府的强势角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荣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2):69-74
研究目的: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荷兰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积极参与市场运作和强势控制市场的原因,及其对转型期的中国农地非农化改革的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流程分析法和归纳法。研究结果:通过流程分析归纳总结了荷兰农地非农化过程中政府、农民、私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研究结论:荷兰在土地产权设置、土地规划体系、土地市场运行和政府参与市场的作用等方面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集体土地经济逐渐繁荣起来,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日趋活跃并在客观上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了一些撕毁合同等违背市场规则的现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为此,笔者从影响农地经营收益的农业补贴政策入手,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农地租赁市场中的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维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秩序,保证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温县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提出符合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等要求的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思路,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理论体系,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南温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不同角度的评价成果进行吨粮田耕地质量优势分析。从自然禀赋、基础条件、区域条件3个角度进行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影响因素分析,并以此建立选址指标体系和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后按照由优到劣,可实现增产潜力空间由大到小的原则,提出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思路。结果表明:温县选定5 713.3hm2连片的优质耕地建成旱涝保收、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区,保守估计可增加7.16万t可实现产能,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