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从上个世纪 6 0年代开始到现在 ,日本政府一直在试图改变本国小而散的农业经营格局 ,在这期间 ,也提出了许多扩大农地经营规模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有的取得了成效 ,有的收效甚微。但是 ,这些政策实施的经验对于我国制定扩大农地经营规模的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总结了战后日本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政策的演变过程 ,并提出了对我国的若干启示。一、战后日本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政策的演变(一 )鼓励“自立经营农户”发展 ,提高农户收入的阶段 (196 1~ 196 9年 )二战结束后 ,日本成功地进行了农地制度改革 ,建立了“耕者有其田”的自耕…  相似文献   

2.
日本农地法律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以《农地法》为基础的五部基本法律,它们对日本农地制度的所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内容涉及耕作者法律地位、农业规模经营制度、农业振兴地域制度、农地流转制度、土地改良制度等。日本农地法律制度体系具有系统性、明确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日本农地法律制度体系对我国农地法律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地规模经营、专业化与农业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历史与比较分析方法,对美国和我国的农地规模经营、专业化与农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经营规模的有效扩大是农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经营规模扩大与专业化的结合是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应制定差别补贴、"赎买"、土地整理和金融支持等激励政策与措施,以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提高农业专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中日农地流转政策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处在不同的水平,但同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地制度改革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两国农地制度变革中,分别实施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农地流转政策,取得了成功经验。日本近现代进行了集中——分散——集中的(包含三次阶段性流转)农地流转,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农地的土地改良、良种优化、化学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特征的农业现代化,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对中日农地流转政策的比较分析,以期获得对我国目前农地流转问题之启示。  相似文献   

5.
台湾50多年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进行过三次农地改革,每一次农地制度改革对台湾的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台湾模式"。台湾农地改革对大陆的启示是:土他改革是农业生产的推动力,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需采取不同的农地保护政策,农地政策对农地数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土地改革需有详尽的法律规定作基础。大陆的农地保护应从数量、质量、生态三方面进行,建立产权明晰的土地政策,制定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法规,避免农地非农化的随意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究不同经营规模区间内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趋同性。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函数法、工具变量法。研究结果:(1)伴随着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和亩均利润均表现出"倒U型"变化趋势,处理了内生性后结果依然稳健;(2)当农地经营规模低于134.32亩时,扩大经营规模可以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当农地经营规模处于134.32~169.80亩之间时,扩大经营规模会导致增收不增效的矛盾困境;当农地经营规模超过169.80亩后,技术效率和亩均利润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均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研究结论: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仍然具有提升空间。在推进农地经营规模的同时,应兼顾小麦销售与流通的外部环境建设与投资,促进效率与收入尺度下最优经营规模的重合,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趋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财富之母、农业之本,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各项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土地相关政策也随之逐步体现出新趋势和新内容。笔者通过梳理近年农地类政策,对打造“农地银行”品牌提出相关建议。一、近年来农地类政策梳理(一)农地类政策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地征转用的价格增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农地征转用过程中的土地价格变化及其对农民利益的影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利用1990年以来的国家建设征地数据和农地产值、城市基准地价等数据,测算出1990—2003年间,农民集体在土地征收环节的贡献值约2.5万亿元;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更为严重。研究结论: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利益损害严重,应推进征地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改革。  相似文献   

9.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梳理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关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的理论机制,并利用1978-2017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环境效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农业环境效率随着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说明农业环境效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进一步考察农业环境效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这种关系的地区差异表明,不同地区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当前日本农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经济高速增长后,随着"少子、高龄化"社会的到来,受农业劳动力短缺、农地为非务农子女继承、耕地弃耕数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已成为日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发现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总结归纳法。研究结果:中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规模小,耕作地块零散,耕作效率低。国土资源部主导的土地整理工作偏重工程,鲜有进行地块调整和扩大耕作地块的。研究结论:应学习日本土地整理过程中注重产权调整和地块置换的经验,在未来的土地整理中,将承包地产权调整和地块置换作为重要环节,以扩大耕作单元面积和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田间工程设施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农地规模经营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注入了强大动力,但同时也对农业经营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农地的经营规模决定着农业的发展方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在探索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对于克服土地细碎化,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都具有重大意义。谋求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主要从农地规模经营的内涵、必要性、发展模式、途径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阐述了主要发达国家农地规模经营探索的优秀做法和我国各地实践呈现的特征,以及国外经验对于我国的启示作用。通过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可知,国外在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我国学习,而我国基于地域环境探索出来的诸多模式应该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因地制宜发展农地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受规模经营效益的驱动,农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将不断推进,研究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贡献率,对进一步扩大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江汉平原潜江市为研究区,基于176份调查问卷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定量诊断影响集约化农区农地规模经营意的愿影响因素及贡献。[结果]影响潜江市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因素主要为生产经营、资源禀赋、流转束缚、环境特征、行为认知5个方面,假设的5个潜在变量路径系数分别为0331、0238、0218、0238、0240,均对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 引入模型的19个影响因素中,新技术新用具运用、生产经营面积、地块数量和社会地位认知影响最为显著,而生产经济组织程度、流转租金、农业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从健全农地流转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较合理的建议。[结论]研究对系统剖析集约化农区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贡献、推动新时代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决策需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农地改良事业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日本的农地改良事业起步较早且成效显著,总结日本在农地改良事业方面的做法对推动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文章以大量一手调研资料和数据为依据,梳理分析了日本农地改良事业的发展阶段和成效,总结了日本农地改良在法律保障、政府管理、计划评估、技术支撑及实施主体方面的主要做法。[结果]立足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4点启示与建议:(1)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到农业部门管理,提高政府决策和资金使用效率。(2)发挥农户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主体作用,明确农户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3)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管理与维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4)提高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强度,提高高标准农田面积比例,增加单位面积投资标准,提高田间基础设施使用寿命。[结论]日本农地改良事业的做法及启示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限制;(3)土地经营权的市场性功能与农户承包权的福利性功能同时增强,进一步减少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结论]"三权分置"是解决农地无人耕种、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合理界定"三权"的权能、理顺"三权"的经济学关系、破解法律制度障碍是"三权分置"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农业部门的整体效益较低。农地流转的过程既是农地资源重新配置与再利用,又是促进农业资本深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制定合理有效地农地流转制度来高效配置资本要素,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农地流转的规模效应和配置效应两个维度来分析农地流转对农业资本深化的影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别求农地流转对两个核心指标的影响大小。[结果]农地流转对农业资本增密和滞后一期的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正向促进关系。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加速了农业生产资料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运作效率,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资本的持续深化。[结论]加快农地合理规范流转是提高农业资本深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基于陕西省和山东省6个县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规模经营对地理标志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农地规模经营政策对地理标志农业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标准化生产存在中介效应;(2)农户扩大农地经营面积意愿越强、延长农地流转期限意愿越强、低效农地转出意愿越强、劳动力转移意愿越强,越有利于地理标志农业发展;(3)政府农地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越大、农户对农地政策越了解、农业机械和技术劳动力投入力度越大、化肥和农药减量投入越有效,越有利于地理标志农业发展。研究结论:应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使其成为地理标志农业建设的核心力量,实现农地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城镇化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城镇化建设用地和耕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文章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与系统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仍是四川省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二是城镇化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三是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体系建设区域合理。而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也在逐年减少,2010~2012年四川省每年耕地面积减少2.8万hm~2。并提出合理规划土地规划,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体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提高人们耕地保护意识;提高土地利用技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走向产业化等方面促进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农业土地规模经营中的问题,以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为研究视角,构建保障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智慧农业信息功能模块体系。促使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撑。运用实地调查法、规范分析法、信息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农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有利于落实农村土地确权、调配农业专家资源、增强农业产业化活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准,并且在智能农业设施和物联网智能监控方面得到了成功运用,具有现实可行性。支撑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智慧农业信息功能模块体系设计主要体现在:农田信息监管系统保障规模生产效率,专家咨询服务系统保障规模生产人才素质,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系统保障土地流转权益,农业产业化管理保障规模经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