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新阶段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贵州喀斯特地区贫困范围广布、人口众多,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生态性的特点,反贫困难度大.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贫困农户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喀斯特地区贫困农户的生产、投资和参与组织化的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喀斯特地区贫困农户的行为特征,并据此提出促进贫困农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将总体贫困脆弱分解为慢性贫困脆弱和暂时性贫困脆弱,同时考察贫困脆弱动态与家庭特征和地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程度呈下降趋势;中国农村家庭更多表现为慢性贫困脆弱;慢性贫困脆弱比重与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呈U型关系,与教育程度和家庭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暂时性贫困脆弱比重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区之一,这里也是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口增加,土地超载,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贫困、环境退化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功能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贵州岩溶山区国土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贵州国土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将贵州岩溶山区国土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5个方面:自然环境的梯级性和复杂性;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贫瘠性和脆弱性;自然环境地球化学的异常性和敏感性;自然生态环境贫瘠脆弱和社会贫困的区域叠加性;粗放地开发矿产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5.
资源约束型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喀斯特地区为例,分析了资源约束型贫困地区资源缺乏,环境脆弱的成因,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喀斯特地区贫困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以典型喀斯特区安顺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年安顺市村域贫困发生率数据,选择9个地理因素研究其对贫困空间分异的影响。[方法]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评估了喀斯特地区农村贫困空间异质性的成因。[结果](1)安顺市南部较北部贫困程度高、贫困规模大,且存在空间贫困陷阱;(2)从各因子对贫困发生率的解释力看,耕地占比(q=0.28)、平均高程(q=0.2)和平均坡度(q=0.19)是决定贫困发生率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平均高程与耕地占比因子耦合作用对贫困发生率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最大(q=0.34);(3)分贫困程度后,除石漠化的决定力增强外,其他各因子的决定力均减少。平均高程对轻度和重度贫困的决定力均最大(q=0.12,q=0.09)。[结论]在典型喀斯特地区,耕地资源和高程是贫困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石漠化对贫困的影响随贫困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因子间的耦合作用程度在不同贫困程度区域的差异显著,重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更为复杂。因此,喀斯特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综合考虑不同贫困程度区域贫困形成机制,基于案例推理构建各贫困程度地区的定量化情景模拟模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生态环境研究的理论,结合新疆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价新疆生态脆弱性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新疆83个县市的生态环境脆弱进行评价,并根据环境脆弱指数进行分组,将新疆县域生态脆弱性分为重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不脆弱四类,并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生态脆弱性与贫困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的生态脆弱性有显著差异;新疆各县市的生态脆弱性与贫困有显著关系,生态环境越脆弱,经济越贫困,居民生活成本越高,发展有更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贫困问题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贫困”是由于环境先天脆弱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破坏性的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引致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的贫困;分析了西部先天脆弱环境对西部生态贫困区域的形成、分布、人类生存和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总结出三大生态贫困地区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脆弱的环境因素,其成因机制包括生态环境的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禀赋较差;提出了西北黄土地区实施植被的生态恢复;西南石山地区适宜配合生态经济林的植被恢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及加快城市化步伐;青藏高寒区重点优化资源开发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和强化生态文化意识等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脆弱区通常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较为贫困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是造成环境退化的根源,并形成恶性循环;解决的根本途径就是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以缓解人为活动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本文以吉林西部白城市为例,在分析了其社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脆弱区促进农民就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约束型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到1996年,我国尚有贫困人口6500万,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包括黔、桂、滇三省)尤为集中,贫困人口总数达2000万。由于喀斯特发育,裸露石山占土地总面积40%以上,耕地分散且质量较差,地表水大部分渗漏于地下。因开发不当,土地石质化更严重。因此,喀斯特地区属典型的资源缺乏、环境脆弱、经济落后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一区域资源约束性认识不足,产业选择不当,资源开发过程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影响着该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