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它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有助于民生工程实现,更利于美丽中国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遵循绿色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前提下,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农村相关主体生态文明的主人公意识,加强农村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日益成为焦点。现阶段农村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农民治理意愿不强,不愿参加公共事务;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乡村振兴的载体,已失去应有之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滞后,无法与农民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此时,在法治化的基础上强化农民治理意愿、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和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就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路。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存在观念淡薄、制度不完善、执法与监督不力等问题,唯有加快农村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步伐,才能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推动农村社会有序发展,而这既需要增强农民、企业以及基层政府的生态法制观念,又需要争取更多环境资金支持,更需要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并构筑有效的环境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4.
戴子涵 《山西农经》2023,(8):123-125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乡村迎来新发展机遇。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其中,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发展模式,其在大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发展形式。文章就当前乡村生态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的交叉问题、困境及解决办法提出见解,以期实现农村经济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同步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强化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然而,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出现了强调经济利益而疏于环境保护的问题,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影响了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且环境破坏的后果要由无辜的农民来承担,导致农民环境权不断受到侵害,这显然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背景下保护农民环境权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农民环境权保护的法律缺位状况,进而提出了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农民环境权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难题及产生的因素,并从地方法规建设、生态环保意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但压力依然较大。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攻坚期,面对亟待破解的农村生态治理难题,提出了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加大农村生态治理的规划与扶持、以农村居民为主体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路径,以期整体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提供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找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出路。以山西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为出发点,探讨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希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物流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入手,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农村物流经济,探讨了农村物流经济发展转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极为重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也是其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11.
张燕 《农业经济》2018,(2):20-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但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并未得到根治,农村植被、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废弃物方面等还存在严重隐患。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当优化路径,既要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又要注重规划,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更要强化监督。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在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思考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深入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丰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不断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规规划、强化海洋保护区建设、持续加强陆源污染防治和管控、全面开展海域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并加强监测、严格考核,切实推进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兴的农村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旅游模式,农村旅游经济也已成为农村经济中第三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生态文明是农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农村旅游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实现我国农村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制定合理生态规划,提高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提升经营者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农村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亦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障,但其单一粗放的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建设日渐相悖,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四川民族地区的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实证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省各族人民的殷切嘱托,是贵州必须用心做好的一篇大文章。7月30日,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建设推进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强调,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动新时代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环境治理是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在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下,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明显改善,但农村地区幅员辽阔,污染源复杂,治理难度较大。现阶段农村环境治理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制度供给缺失,治理主体单一,盲目发展经济等困境。进行农村环境治理要以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为准则,加大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强化部门监管,提升民众环保意识,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8.
<正>一、江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践经验绿色发展基础和前提是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江苏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化城镇化起步较早的省份。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就早一步碰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江苏十分重视这个新情况新问题,在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中,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本世纪初,江苏省委提出"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要求,加速了农村经  相似文献   

19.
王萍  杨敏 《农村经济》2020,(4):34-42
农村脱贫关系全面小康的全局,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现实矛盾制约着农村发展。生态扶贫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是农村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农村生态扶贫既是实现绿色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新时代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现实要求。但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扶贫实践中,农村生态扶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滞后阻碍农村生态扶贫进程、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严重脱节、生态扶贫合力弱化、生态扶贫成果难以巩固等方面。破解农村生态扶贫困境需要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耦合共同发力,明确扶贫参与主体的职能,构建农村生态扶贫的"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协同机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增强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绿色发展,推动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衔接;健全农村生态扶贫配套机制,有效预防返贫风险;实现农村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减贫效应的三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生态资源及环境保护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现行自然资源法律制度存在局限性,无法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西部农村为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的自然资源法律,完善生态环境立法,建立生态资源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制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公众参与制度等,实现农村生态资源及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