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合作是全国经济协同发展的伟大尝试,也为推进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提供机遇。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的特征,提出了影响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发展进行SWOT分析,最后阐释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加快环京津区域绿色产业是贯彻中央指示,顺应国内外产业升级新趋势,适应京津冀地区加速崛起,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促进河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就申奥背景下河北环京津地区绿色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扩大县域经济规模、提高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基本的区域发展模式,也是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必然选择。河北省虽环抱京津,但各种原因导致河北县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必须通过县域特色产业集成品牌的打造来提升河北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运用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在深入探索河北县域经济及其品牌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河北县域经济产业集成品牌形成机理,继而提出培育河北县域经济产业集成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京津翼休闲农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框架下的潜力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分析协同发展框架下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结果]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开发潜力整体水平较高,但北京与天津发展潜力显著大于河北主要市区,而河北地区休闲农业本身也呈现东部地区发展潜力大、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小的特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结论]京津冀休闲农业在协同发展框架下整体水平较高,受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政策优势显著,围绕京津冀休闲农业已经展开了多种活动和项目,但同时面临着区域不平衡问题;应积极根据政策引导基础建立京津冀休闲农业全面发展机制,延伸京津冀休闲农业品牌体系,以充分开发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记者王欢)5月25日,第三届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开幕。来自河北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贫困县重点农业企业负责人以及商超、电商采购代表等2000余人齐聚大会,面对面洽谈合作。本届产销对接活动以"保障京津、服务雄安、展示精品、促进对接"为宗旨,以"绿色、高端、共享、发展"为主题,通过"冀菜盛宴""局长卖菜""展销洽谈""专题讲座""扶贫对接"等多种交流形式展示河北省蔬菜、食用菌和产业扶贫成果,促进产销深度合作,推动京津冀现代农业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中各自比较优势及协同发展的可行性。结合三地农业发展总体情况,说明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从顶层设计、技术、资金、市场、休闲农业、生态农业6方面,对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是我国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要想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在系统梳理北京、天津、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途径。农业方面,根据资源禀赋统筹整合农业生产区,建设各类生态产业园,推动农业循环发展;工业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建设改造现有产业园区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以减少污染物向外排放;服务业方面,基于比较优势合理规划服务业布局,有序推动产业转移与承接,大力发展现代低碳服务业。在当前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从产业角度提出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对区域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12月9日,首届京津冀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北京举行。该活动由农业部牵头,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农业主管部门、生产者、采购商齐聚一堂,共商农产品流通大计,贸易洽谈取得4.73亿意向协议的成果。这是首次在京津冀区域层面,由三地共同参与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京津冀三地地缘相近、地理相似、唇齿相依,区域内农业生产合作由来已久。在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中,未来对京津的定位是都市现代农业区,要调减粮食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背景,该文分析了京津冀区域3地市三大产业中农业的比较优势。首先,利用统计数据,计算了京津冀各产业的区位商与农业产业内部农林牧渔业的区位商;其次,应用农产品产值、产量或规模比较分析了京津冀3地的农产品生产优势。结论显示:在三大产业中,河北省农业占优势地位,北京市的第三产业有比较优势,天津市的第二产业较有优势。在农业产业中,河北省农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在农产品供给中,河北省粮食、蔬菜、水果的人均占有量远远超过人均消费量,而京津两市的人均生产量不能满足消费自给,河北省的农产品自给所余可以供给京津两大城市居民消费。所得启示为:在农业产业发展中,京津冀区域应当构建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的市场运行体系,建立京津冀农业社会服务一体化体制,构建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生产服务和消费的经营体系。有利于实现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PEST模型的德清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休闲农业发展具有典型性的德清县为例,通过PEST模型分析其休闲农业发展环境和特色路径,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战略,以期为德清及其他县域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EST模型,结合德清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等4个方面分析对其休闲农业的影响。[结果]德清县休闲农业拥有政策环境良好、区域经济水平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旅游消费观念转变、消费环境改善、技术发展及应用较好的优势,同时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规划不协调、融资困难、市场无序竞争、技术供应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面临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挑战。[结论]基于此,提出四大战略:(1)构建监管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2)扩大金融产品供给,促进产业融合;(3)对接消费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4)强化人才支撑,促进智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将冀北地区的发展确定为承担生态保障与水源涵养功能,文章基于长期以来该区域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特征,研究了该生态涵养区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目的是为该区域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设置了影响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规模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政策因素四大类37个影响因素,借助于统计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各个因素进行分类归纳为5个公因子,利用SPSS软件回归模拟结果显示各个因素对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将四大类通过因子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模拟,拟合优度较高,影响因素通过分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些影响因素对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结论]依据定性分析假设与计量模拟分析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机遇,提出对策建议:继续加强生态建设项目的推进、适度扩大产业经营规模、加大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投资力度、实施资源节约型生产创新模式以及健全和完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测定京津冀三地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同度,评价目前京津冀农业协同水平。方法 文章首先构建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和农业三产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熵値法对三地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其次,采用协同度模型测定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协同程度和农业一二三产业协同程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1)北京农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最高,天津其次,河北最低;从分项指标得分看,北京农业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最高,天津产业发展程度最高,三地可持续发展差异较小;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较低。(2)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的协同度值为0.52~0.82;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度在2016年之前均小于0.2,之后上升,在2017和2018年达到0.5以上。结论 京津冀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差距明显,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滞后,目前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处于中高等协同发展水平,农业一二三产业发展处于中度协同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实践和创新中突飞猛进。通过调研分析京津冀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近10年农业领域的科技文献,挖掘该地区的农业核心科研机构,判读农业科技热点和新兴技术等发展态势,旨在为京津冀地区未来农业科技发展布局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撑。[方法]文章分别选取2008—2018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SCI和CPCI论文,运用DDA和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结合EI算法、Cosine算法和共词分析算法,对比分析3省市的农业科技发展态势。[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水资源和农业就业人员等条件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得益于科技的投入和科研的进步,其中北京市是京津冀地区中对科技高端人才、资源和经费投入最多的地区,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和科技发展态势方面,生物技术及相关研究是京津冀地区农业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结论]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优化京津冀地区的农业发展政策、重点发展领域、科研经费使用和科研机构配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期为该区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构建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权法确定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10—2020年京津冀及其各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价。结果 (1)2010—2020年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其中贡献率最大的是环境友好,其次是农村发展和生态保护,资源利用贡献率最小。(2)区域发展相同点:2020年京津冀3地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不大,表现为协同发展趋势,并且3地区均表现为环境友好贡献率最大,资源利用变化趋势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区域发展不同点:3地农业绿色发展变化趋势、变化幅度和变化的时间点不同,河北表现为更大的变化幅度,尤其是生态保护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结论 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尤其表现在化肥、农药减施和地膜回收等方面,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提升。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短板,如农业水资源和节水灌溉面积不足,水土流失治理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从区域差异看,北京资源利用水平较低,天津和河北生态保护水平较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资源利用仍然是主要短板,其次是生态保护和农村发展,创新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地区农产品集聚及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1980—2015分5年1期的京津冀地区各县市播种总面积,以及14类农产品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研究京津冀地区各农产品的集聚程度、集聚结构稳定性以及集聚的空间分布与转移,为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政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选址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方法]综合运用区位商、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以及重心分析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集聚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稻谷、大豆、薯类、棉花、果园、水产和禽蛋的集聚度在不断地增强; 小麦、玉米、油料、肉类和林业的集聚度保持相对稳定; 蔬菜和牛奶的集聚度在不断地降低。(2)SQ与Q>1两者总体呈反向变化,即Q>1的值减小,农作物SQ值增加,集聚程度增强;Q>1的值增加,农作物SQ值减小,集聚程度降低。(3)不同行业农产品的集聚度高低为:水产业>林业>畜牧业>经济作物(含蔬菜和果园)>粮食作物,且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集聚度在不断的增强。(4)各农产品的生产结构稳定性大小排列:玉米>水产>小麦>蔬菜>果园>稻谷>牛奶>大豆>肉类>薯类>油料>林产品>棉花>禽蛋。[结论]京津冀地区农产品集聚度总体在提高,少数农产品的集聚度在降低; 各农产品生产重心总体朝着京津冀外围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河北省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以期实现其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城乡一体化、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变异系数赋权法,选取适用于河北省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评价体系,测算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二者间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类型。[结果]石家庄与唐山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居于首位,保定、邯郸次之,承德与衡水较低;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整体处于中等级拮抗耦合,耦合高值区集中在以廊坊为核心的河北中部、以邯郸为核心的河北南端、以秦皇岛为核心的河北西端;仅石家庄与唐山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处于勉强协调,其余均为失调。[结论]河北省呈现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农业现代化的局面,未来河北省应继续加快建设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城乡同步的城镇格局,以农业现代化优势发展补齐城镇化发展短板,构建二者相互协调、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与新模式,实现规范化、实体化、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全面分析福建省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收集了2011~2012年福建省农业基础数据,结合福建省省情,构建福建省67个县域单元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确定评价体系权重,利用加权求和法建立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子系统、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农业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综合指标的分析,得出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数、空间分布状况,探讨其形成原因。[结果]结果表明:2011~2012年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总体发展水平良好,从总体上看,闽西和闽北地区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闽东地区的农业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闽西地区的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闽西和闽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较高。[结论]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发展方向,为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经济资源是指能够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社会经济因素与科学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农业科技与装备及交通、运输、卫生、文教等服务性资源。河北省是农业大省,高效、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是该省经济振兴的重要子课题。文章对河北农业发展概况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河北省农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经济资源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农业劳动力资源过剩;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不同地区间信息化发展程度差异显著,河北同发达省份相比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严重不足,无法向广大农民提供他们急需的信息和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推动能力有限;农业政策对经营主体扶持不到位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整和完善农业政策等促进河北省农业经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