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本文基于国际上常用的贫困度量指标,运用江苏省农村住户抽样数据实证测算了1995-2004年农村贫困的状况及变化态势,分析了收入增长与分配效应对贫困变化的影响。特别指出:对于发达地区,应制定一个更高的贫困线,关注低收入群体和风险高的农户;在强调农民收入增长效应的同时,还应更多地关注贫困人口间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2.
新疆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省份,贫困问题的妥善解决至关重要。文章通过测试新疆农村地区1988-2012年间FGT贫困指数发现,新疆农村地区贫困程度呈现阶段性波动,而近几年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分配状况有恶化趋势。新疆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水平较高,但同时收入分配状况却不容乐观。状态空间模型的计量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具有贫困变动负效应,可以降低贫困,而收入分配状况具有贫困变动正效应,加重了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相比之下,经济增长的不断提效虽然有助于改善地区发展状况,但是随之带来的收入分配问题却使新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大大降低了经济增长的减贫作用。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任婷 《新疆农垦经济》2011,(4):18-21,11
本文运用FGT贫困指数,基于Lorenz曲线对新疆农村贫困的变动进行测算,实证研究了1995年~2009年新疆农村贫困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进行测算,同时将贫困变动的原因归结为经济增长因素和收入分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使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减贫作用,伴随近年来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收入不平等部分的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也随之减少。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使得经济增长对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作用变弱。本文将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我国农村贫困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增长对减少农村贫困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否受益并相关结论贫困变动由人均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贫困变动的增长再分配分解,考察1997—2003年间如上两个因素村贫困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进而分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穷人是算和比较基尼系数,考察在此期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得出对农测。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新疆1988-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组数据,运用洛伦茨曲线确定的广义二次法,估计该阶段新疆农村基尼系数和贫困发生率,采用Hendry"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考察新疆农村贫困变动、收入增长与不平等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长期或短期来看,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的影响,即经济增长减少贫困。但收入不平等对贫困减少产生消极的影响,即收入差距的扩大降低经济增长减缓贫困的效应。研究结果还显示,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的积极影响大于收入不平等对贫困减少的消极影响。因此,为了有效解决新疆农村贫困问题,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还要注重收入差距的缩小,使贫困群体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收益。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一般认为总体的经济增长对贫困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认为,一般的经济增长可能大幅度降低贫困发生率,但也可能导致剩余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更加恶化,而且这种可能的副作用会因地而异。本研究使用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作为测度贫困的三个指标,以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农业资源禀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为特征选取两个样本,探索并验证农村地区人均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与贫困的三个指标变化影响的内在机制和关系,并提出不同地区扶贫政策取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分配问题同增加收入一样,是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内容。收入分配同增加收入是同一经济问题的两个方面,收入分配建立在增加收入基础上,如果不同个体收入仍保持在既定水平上,均没有增长,也就不存在收入分配的变化。相反,收入的增加也离不开合...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反贫困的进程,探讨增长、分配和贫困之间的关系,估计贫困的增长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60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在过去20多年的数据对贫困的增长弹性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当前,农村居民消费仍占欠国居民总消费的一半左右,农村消费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消费不但受到农村人口、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变化的制约,还受农村收入分配因素的影响。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不但要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科学消费,还必须注重农村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改善农村收入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出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现象。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不足,没有实现高增长高就业;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偏低;科技创新能力偏弱,经济增长效益较低;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居民整体收入增长不平衡。因此,要想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必须从增长与收入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首先经济的增长,一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创新驱动;另外就是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高劳动者报酬比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解决贫困。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0~2016年国家重点贫困县的数据,从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双重视角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不仅可以显著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能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分配不利的局面。但在不同贫困群体中,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资本投入越多、劳动力投入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贫困地区,其基本公共服务可获得性的减贫增收效应与收入分配改善效应越大。农村扶贫开发应关注使基本公共服务减贫增收效应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制度设计与政策配套。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减贫效果研究:1987—20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我国扶贫发展战略与贫困变化逻辑的基础上,利用1987—2006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于贫困以及与贫困密切相关的农村人均收入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我国扶贫战略的发展是随着贫困概念内涵的变化而变化的;(2)基础设施的数量(存量)方面和质量方面对于贫困和农民收入的相关影响都非常重要,二者应同时受到关注;(3)基础设施数量与质量独立指标的实证效果与其综合指标的实证效果间存在着差异,综合指标的拟合效果优于独立指标的拟合效果;(4)分析表明,基础设施数量的增加及质量的改进同时起到降低贫困、提高农村收入并改变收入构成的作用,但对于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历史演变及现实状况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与此同时 ,收入差距在合理范围内不断扩大。从总体上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的变化可分为 3个阶段。1 第一阶段 (1 978— 1 984年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物价比较平稳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收入差距很小 ,平均主义依然严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分配体制中的大锅饭 ,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1984年才逐步将改革重心转移到城市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88年和1995年的大样本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对中国农村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的贫困变动及其因素进行探讨。根据本文研究,家庭居住的区域及地貌特征、非农就业以及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口数量是中国农村贫困的决定性因素。而本文对少数民族的研究也验证,少数民族贫困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正在于其更多地居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含意,不仅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实际货物和劳务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而且还指随着经济增长一同出现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意味着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失业、收入不均和社会二元结构状况的改善。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于农村经济。中国的近12亿人口中,3/4在农村。因此,农村  相似文献   

17.
扶贫政策、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减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特征。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从生产能力、市场参与和缓解脆弱性等角度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和能力,有劳动力的贫困农户如果能够参加扶贫项目,其收入增长速度是非常可观的。扶贫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农村减贫的进程,缓解了收入分配对减贫的负面影响,使经济增长表现出一定的益贫性。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瞄准偏差,是导致"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原因之一,未来的农村扶贫政策需要在加强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提高扶贫资金的瞄准效率。  相似文献   

18.
于雷 《农村展望》1991,(2):40-41
通河县农村自1983年承包以来,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粮豆总产量由1982年7,436万斤增到1989年24,466万斤,增长2.4倍;卖粮由1982年842万斤增到1989年14,745万斤,增长16.5倍,年递增50.5%,商品率占57.9%。全县农村合作经济可分配总收入由1982年1,562万元增到1989年11,318万元,增长了6.2倍,年递增32.7%;人均分配收入由1982年40.6元增到1989的660.1元,增长15.3倍,年递增49%。农民的居住条件和文化生活正不断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9.
贸易自由化与贫困:文献回顾与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自由化和贫困问题是经济学和社会学非常关注的两个领域。本文对关于贸易自由化和贫困研究的文献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评论:一是从贸易自由化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来影响贫困的宏观层面;二是考虑到住户、政府、企业等经济主体行为和反应的微观层面。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考察发现,根据现有文献还不能得出贸易自由化对贫困影响的一般结论,关于贸易自由化与贫困的内在逻辑仍需要深入细致分析,尤其是讨论经济主体的反应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农村贫困地区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就业的重要途径,农业在中国消除贫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产业的增长在农村消除贫困中发挥着积极和显著的作用;非农就业的增加,由于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因而对消除农村贫困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非农部门的增长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那么它们也将对消除贫困产生重要影响。农村地区高素质人力资本的不足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自由流动的限制,则是主要障碍。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减少贫困,政府应大力促进农村灌溉、教育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增长在消除农村贫困中也具有间接的作用,农业增长、农业食品系统相关投资的增加,也将会通过食品零售价格的降低使农村贫困地区获得更好的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