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形式上看,农地流转契约包括口头契约和书面契约,规模流转中主要是口头契约。契约的履约机制分为自我履约和第三方参与履约。本文建立了一个分析农地流转口头契约自我履约机制的分析框架,利用贵州3个县583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口头契约之所能够自我履约,其核心在于信任机制、声誉机制、未来价值机制以及自我惩罚机制的作用。农地流转口头契约的自我履约机制启示我们,应重视信任在农地流转自我履约机制中的作用,加强声誉资产的培育,重塑农户之间的合作观,引导农户不仅要具有短期的合作观,而且要树立长期的合作观,促进农地流转市场有序运行,充分发挥自我惩罚这种自律机制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地流转市场之所以陷入低水平波动发展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供求方面存在着双重有限约束。本文基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双重有限约束,采用固定效应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农地转出/转入及流转面积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农户转出土地的变量与转入土地的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降低,而交易费用是影响农地转入面积大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讨论了规模经济激励、劳动力资源约束以及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和市场活跃程度等外部市场条件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的影响,并利用农户农地转入的实地调查数据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说。研究表明,农户家庭经营农地规模及非农就业状况是影响其转入农地的重要经济激励因素,但这种转入农地的行为受其劳动力资源禀赋的约束和非农就业机会成本的影响,而农地细碎化由于凸显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源的约束而对农户转入农地产生负向影响。村庄农地流转市场的活跃程度是农户能否转到所需农地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村民参与非农就业市场的程度是决定村庄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国农村差序格局社会结构特征,本文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和资产专用性特征影响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机制,并用多项Logit模型做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村组集体组织统一流转的制度安排,显著降低了缔结口头契约和双方书面契约的概率;农户认知中的农地流转制度约束越强、交易者的连带关系越弱,选择三方书面契约的概率越大;农地用途为粮食作物种植则显著提高了缔结口头契约的概率。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口头契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三方书面契约可能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农地流转供求关系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流转是农地使用权的市场交易,需同时具备农地使用权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本文以粮田和菜田为例,对上海郊区农地流转供求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农地流转在供求关系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失衡状态,制约粮田流转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不足,而制约菜田流转的关键因素是农民缺乏土地供给意愿,以致影响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有关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地流转“内卷化”陷阱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地流转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下,农地流转去农业"内卷化"目标未能实现,其自身却陷入"内卷化"困境,表现在流转增速放缓、农地流转导致"小农复制"和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作用递减等方面。本文分析发现,农地的客观属性、农户主体效应、农地流转市场缺陷和政府推动农地流转的阶段性、运动性是农地流转进入"内卷化"陷阱的原因。本文基于"三个适应"视角分析未来农地流转发展应遵循的适度性原则。各主体需要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建立完善农地流转治理体系等方面发力,跳出农地流转"内卷化"陷阱。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际数据检验了当前农地流转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浙江和甘肃两省的结果.研究发现,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浙江省,农地流转明显地提高了土地生产率,而在发育程度相对较低的甘肃省,农地流转效果不明显.因此,农地流转效果的发挥依赖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流转市场发育程度高,农地流转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小麦生产大省的大规模实地调研,经过数据整理,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结果显示,第一,农地流转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主要特点是流转规模小、流转期限短并以口头协议为主。第二,土地细碎化是农户土地流转原因之一。第三,农地流转呈现"差序格局"状态,流转对象以近缘社会关系为主。第四,种粮补贴推高土地流转费用,土地确权明显降低转出规模,大规模农地流转更加艰难。据此,为搞好农村土地流转,本文提出,第一,尊重农户土地流转的自主权,防止任何过激行为。第二,提高转出农户收入和社保水平,降低转出土地的机会成本。第三,农业政策重点应放在土地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保护、降低土地流转费用方面。第四,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降低农业机械使用成本,弥补人工成本上升的负面效应。最后,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管理,推进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就业转型已成为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而农民就业转型的约束条件核心是土地制度的约束。本文指出土地制度的约束主要是政府政策文件的权益约束、农地经营承包权的约束、集体建设用地的收益约束和农地抵押与担保权的法律间冲突,可通过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确保农民在就业转型中享有集体建设用地的收益权、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建立城乡一体土地市场等方式来平稳实现农民就业转型,并且在土地流转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价格的快速上涨并未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什么生产效率较低的农户不选择将农地流转给生产效率较高的农业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租金?对此,本文构建"依赖特征—价格幻觉—价格机制失效"分析框架予以解释,并利用全国6193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失效的根源在于流转双方对农地资源价值评价维度的不一致。其中,农户(作为农地潜在转出方)对农地的多重依赖以及对农地的多维价值评价引发的农地价格幻觉,大大降低了其参与农地流转的可能性。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对离地进城就业的忧虑、对农民外出就业扶持政策的不满意以及对承租户种植作物品种的控制意识,会显著增加农户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可能性;对于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农户,改善农民对进城政策的满意程度是降低其农地价格幻觉程度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有助于深化学界对农地流转市场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陈小林 《南方农村》2011,27(2):8-11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它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规模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农地承包经营权能否实现市场流转取决于能否产生足够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承包方行为基础,藉以探讨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价格的快速上涨并未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什么生产效率较低的农户不选择将农地流转给生产效率较高的农业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租金?对此,本文构建"依赖特征—价格幻觉—价格机制失效"分析框架予以解释,并利用全国6193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失效的根源在于流转双方对农地资源价值评价维度的不一致。其中,农户(作为农地潜在转出方)对农地的多重依赖以及对农地的多维价值评价引发的农地价格幻觉,大大降低了其参与农地流转的可能性。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对离地进城就业的忧虑、对农民外出就业扶持政策的不满意以及对承租户种植作物品种的控制意识,会显著增加农户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可能性;对于存在农地价格幻觉的农户,改善农民对进城政策的满意程度是降低其农地价格幻觉程度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有助于深化学界对农地流转市场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地流转中存在强制流转、农地非农化、流转期限较长、中介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风险防范机制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流转。本文用制度变迁理论、地租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风险理论等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我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熟人交易限制了农地流转对细碎化经营的改善。然而,鲜有研究从地块规模门槛视角考察转入户经营规模扩大后的农地细碎化程度。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地块数量、地块平均规模和地块规模门槛三个指标下的农地细碎化水平差异,并利用湖北省传统农区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地转入和农地流转对象对细碎化经营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发生流转后,尽管转入户经营农地的地块平均数量增加,但26.58%的转入户经营农地的地块规模门槛达到10亩。实证结果表明,农地流转能够改善转入户经营农地的细碎化水平,但不是通过减少地块数量彻底解决,而是通过提高地块规模门槛逐步改善。本文研究发现,非亲友型流转不仅能够减少转入户经营农地的地块数量,而且可以将其经营的所有地块的规模显著提高到8亩。因此,降低离土农户对承包地的依赖,减少委托保管性质的亲友型流转,可以有效加快农地细碎化改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效率研究对确定流转规模最优问题、衡量流转市场大小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浙江省嵊州市及六镇为决策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对其农地流转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揭示农地流转效率情况,符合实际并能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视角下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探索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参与者,政府的流转行为对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成熟度具有重要影响。以此为视角按照市场的供求规律可以得到政府行为下农地使用权市场流转的一般路径:农民自发流转阶段—政府获利阶段—农民流转意识与能力培养阶段—农民流转能力提高阶段—流转市场潜能开发阶段。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表明,其正处于农民流转意识与能力培养阶段。本文分析了政府补贴与价格干预两种政策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作用过程及其效果,认为政府补贴与最低限价政策可以较好地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地流转的动因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广东省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对农地流转的动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和非农收入比例增加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动因,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可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另外,地权稳定预期有利于农地流转,农户土地资源禀赋和当地政策导向影响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不同类型农户的行为目标不同,农地流转对其农地投入的影响存在差异;(2)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市场化程度越高,农地流转对其农地投入的影响就越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就越明显;(3)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和农户农地流转的市场参与程度,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行为都有影响。研究结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规范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对引导不同类型农户进行农地的合理投入、促进农地可持续利用、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地流转发展及特点:1996~2008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对此进行调研分析有助于把握目前农地流转的大概轮廓,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借助全国6省1200户在2000年和2009年两轮农地流转的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①中国1996~2008年间的农地流转发展趋势和时空差异。②中国农地流转的4个特征及其变迁:区域差异明显、流转多为口头合同、流转多发生在亲属之间、流转合同期限不固定或较短。③给出了相关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本文梳理了土地确权之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建立并分析了农户与基层组织的博弈模型、农户与农地转入主体协议流转机制下的博弈模型,以及农地公开拍卖流转机制下农地转入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基层组织对土地流转过程的干预程度会对农户的期望收益产生负影响,一般情况下农地的拍卖流转价格会高于农地的协议流转价格,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信息的完全程度会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因此,要尊重农民土地流转的自主性,保护农民利益,减少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的行政干预;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信息公开、充分竞争的农村土地流转创新机制;构建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流转信息发布与产权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