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影响粮食轮换的主要原因及困难1.1粮食收购主体变化粮食市场化后,收购的主体自然地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是个体粮食经销商;另一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双峰县粮食系统,实行保护价期间,每年收购的早籼稻在4万t左右,晚籼稻在2.5万~3万t左右;退出保护价后,早籼稻的收购量不足2万t,晚籼稻的收购量2002年不足1000t。收购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收购主体变化所致。1.2收购质量降低收购中相互抢购是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从湖北、湖南粮食主产区调查的情况来看,一是数量严重减少;二是质量普遍下降,高水分粮较多;三是个体经销商与加工企业收购的粮食绝大部…  相似文献   

2.
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首次超过6亿吨,实现了“十连增”,主要粮食品种国内供给充足,甚至出现了粮食收购压力。在此情况下,粮食紧平衡概念又一次提出,是国内粮食供给现在出现了大问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前我国的粮食供求形势处于这些年来最为宽松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粮食品种产量波动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比重分析、边际贡献率分析、Cox—Stuart趋势检验、方差分解影响弹性及敏感分析法对四大粮食品种产量波动对总产量波动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谷在粮食总产量中仍占有主要地位,粮食总产量对稻谷产量的敏感系数是最大的,稻谷产量的波幅明显要大于另外三个粮食品种产量;玉米产量边际贡献率有增长趋势,其他三个品种只是没有减少的趋势;稻谷和小麦生产的波动是加剧总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而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对总产量的波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处中原,属于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光照充足、气温温和、四季分明,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农业条件优越,粮食地位十分重要。河南省的粮食总产和主要粮食品种的产量,以及为全国提供的商品粮都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1/10多的粮食,用占全国1.74%的国土面积养活了占全国7.5%的人口,每年有一百多亿公斤的粮食出口或出省。  相似文献   

5.
(一)2004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健康推进,局面不断转变创新。其一,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在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先后放开市场后,如今全国31个省、市、区(其中:主产区13个省、区;主销区8个省、市;基本平衡区10个省、市、区)已经全面放开了粮食市场,促进形成了粮食购销多主体、粮食流通多渠道、粮食企业多成分、粮食经营多形式、粮食流通多元化的新格局。中国的主要粮食品种平稳地完成了由政策性收购向市场化的过渡。其二,粮企转制形式多元化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稳妥解决“老人、老粮、老帐”问题。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加…  相似文献   

6.
从今年开始,我省取消粮食收购保护价,放开粮食市场,这一改革,给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提升传统粮食产业带来极好机遇,衢县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在产业结构坚持“能调尽量调,不能调种好稻”的总原则下,如何努力做好提升传统粮食产业的文章,我们认为关键是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有效地将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合理衔接,是当前粮食企业走出困境,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粮食经济新跨越的重要途径。达县作为产粮大县,如何立足县情,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实现粮食经济的新跨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8.
近期,小麦、玉米、早籼稻三大粮食品种期价震荡走强,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粮食产区遭遇多种自然灾害袭击,食用和饲用消费刚性增长,供需关系偏多转换,致使粮食品种自身利多抵御外围系统性利空。  相似文献   

9.
国家粮食储备库主要保管国家储备粮油,其粮食进出、保管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粮食收储企业。因此保管粮食升损的情况也有它的特殊性,笔者根据近年来对一些储备库的调查和本单位的实际,现就国家粮食储备库粮食升损的情况作一些探讨。一、影响粮食损耗的因素(一)入库计量方式储备库入库的粮食主要是从一些基层粮食收储企业批量购进,直接从农民手中零散收购的数量相当少。批量购进的粮食在计量方式上无外乎有两种情况:1.电子计量衡整车计量。这种计量方式如果仪器调试精确,操作人员业务较熟,责任心强,计量结果比较准确,对调出、调入…  相似文献   

10.
在浙江推行的“以放开粮食生产,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市场,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粮食购销价格随行就市,同时要求加强市场调控,确保粮食供需平衡”为内容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继“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之后,粮食流通体制又一深层次的重大改革,粮食主销区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尤如一把双刃剑:既给粮食主产区的深化改革以新的启迪和推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惑和影响:一是广大农农民心理失落,种粮积极性难以稳定,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得悉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信息后说:过去种粮国家收,贷款国家给,歉收国家补,困难国家帮。现在国家粮食多了,不管我们农民了,市场价格好,农民得不到益,市场价格低,手中有粮还得卖。算来算去,到头来吃亏的始终是种田卖粮的人。不少农民表示只种够自己一家人吃的人口粮田,多余土地要私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要私任其抛荒。二是取消粮食定购,粮食供销平衡难以确保。国家和地区目前粮食供销之间的平衡,主要靠定购来进行宏观调整,定购取消后,这个宏观调控的职责应由谁来承担,又该怎样进行承担。三是金融部门紧缩贷款,粮食企业经营难以开展,过去粮食部门政策好,靠山硬,银行敢于大量贷款。随着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一方面国家不再给予专项资金优惠,另一方面由于粮食企业的不景气,银行不肯给予贷款。因此,粮食企业经营难以开展。四是放开粮食市场,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难以保持,放开购销市场和加强市场调控是极其矛盾的事,过去在粮食收购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放开部分粮食销售市场时,粮食市场就极难管理,现在收购市场开了,多头收购,多元经营,粮食部门失去了粮食购销方面的任何优势,自然也就无主渠道作用可谈,通过主渠道来调控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上述这些问题,有的可以在粮食购体制深化改革中,逐步得以克服和解决,有的则需要采取更多相应的配套措施,不断完善改革内容,明确职责,权限,才能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