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两个依赖路径:一是依赖国内生产和供给,二是依赖世界粮食生产并通过进口实现。文章分析了不同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自给率及其波动情况,认为在国内粮食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需要依靠粮食进口以平抑国内粮食生产和供给的波动。建立影响粮食贸易因素的综合指标即贸易难易程度指标ρ,并将该指标纳入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世界粮食生产、国内粮食生产分别对小麦、玉米、水稻三种粮食作物进口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进口受国内及世界粮食生产影响较为敏感,国内和世界产量对玉米和水稻进口量因受到其他外生因素影响而不敏感。在世界粮食总量增长的前提下,在依赖国内粮食供给的同时可适度进口从而保障我国粮食足量供给。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看,我国粮食供大于求,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但从中长期看,我国人口逐年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粮食供给将是偏紧的。因此,我们对粮食问题,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流通,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保持粮食供求的稳定。   一、坚持农业特别是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确保粮食供求稳定,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当前,既要面对阶段性粮食过剩的现实,又要考虑中长期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供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 ,我国粮食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暂时性出现了缺口 ,但利用库存和市场调节 ,基本达到了粮食的产需平衡。而未来几年我国粮食的产需关系在总体上仍可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粮食生产已进入一个新的恢复性增长时期。  相似文献   

4.
从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算起,我国现行的粮食市场政策已经实行了12个年头。从当时的粮食供求关系紧张到如今供给充足甚至出现了产量、库存量和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局面,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粮食体制特别是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走到了变革的关头。  相似文献   

5.
供给侧改革下 我国粮食贸易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在粮食产量年年丰收、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的同时,我国粮食供需仍存在不平衡的状况。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粮食总量紧平衡下的"去库存""调结构""降成本"等问题。本文运用ARIMA模型,分别建立粮食需求和供给模型,并预测未来粮食的供求量,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供给量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粮食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粮食供需缺口现象显著。因此,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供需平衡,应推动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改革下完善粮食贸易调控机制,促进粮食产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笔者分析认为,今年国内粮食供应存在逐步趋紧的可能,而粮食的消费需求仍将缓慢增加,因此全年的粮食供求关系将由连续数年的供大于求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甚至可能在年底出现供给偏紧的局面。主要理由如下:   一、影响今年粮食供给的主要因素   (一 )2000年全国粮食减产幅度大。 2000年是我国粮食一个大幅度减产的年份,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0年年底公布的初步预测,全年粮食减产 9%左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们可以发现,减产的幅度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 (上一次发生在 1985年,当年粮食产量比大丰收的 1984年减产约 7% )…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的矛盾焦点,是国内供给增长慢于需求增长。而在众多的促进国内供给增长的手段中,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从理论上说,完善的市场机制会自动地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安排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但粮食进口量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加大国内粮食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我国粮食贸易更容易暴露在国际粮食市场的供给风险和价格风险中。国际以四大粮商为首的跨国粮食集团更是通过压低粮食收购价格、抬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各种形式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不仅对我国粮食贸易收益及国际地位产生了冲击,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强国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当前摆在农业强国建设面前最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饲用粮食供给问题。对全球农业要素禀赋、产出和贸易结构、国家生产能力、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国民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等多维数据的分析表明,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约束和粮食生产、贸易的技术性软约束,我国饲用粮食安全问题既是粮食贸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也是饲用粮食供给与食物需求结构不匹配问题,利用国际市场和外部农业资源来保障国内饲用粮食供给势在必行。未来,我国饲用粮食国际供应链要面对贸易渠道多元化难度大、现有渠道的不确定性难以回避、域内周边国家农业资源利用门槛高、粮食贸易容易沦为他国外交政策工具等四大困境。彻底解决饲用粮食安全问题需要稳固现有贸易渠道、调整农产品进口结构、优化国内膳食营养结构、管控饲用粮食需求、提高饲用粮种植比较优势、开拓域内国家农业资源、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等一揽子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0.
当前 ,我国粮食供给大于粮食需求 ,出现了“过剩”的状况。由于粮食的过剩 ,导致了粮食价格低迷、农民增收困难、粮食库存增加、国家财政对粮食储备的补贴增多等新情况、新问题。笔者以为 ,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首先对我国当前的粮食“过剩”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来看待“粮食过剩”“国家粮食安全”的涵义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粮食储备安全 ,而是指象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 ,必须立足于国内实现粮食自给 ,确保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粮食主动权的战略问题。“为政之要 ,首在足粮” ,这是…  相似文献   

11.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前 ,国内有人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盲目乐观 ,存在不少认识误区 ,例如“粮食过剩论”、“粮食速成论”、“粮食进口论”以及“粮食市场化论”等。本文经过分析认为 ,这几种观点在理论上失之偏颇 ,在实际工作中有害无益。其实 ,近几年出现的粮食过剩具有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特征 ,从中长期来看 ,粮食生产和供给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如果不保护粮食生产基础 ,一旦出现粮食紧张的局面 ,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增加粮食生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寄希望于国际市场解决粮食问题不仅十分危险 ,而且根本不可能。粮食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 ,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需要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供应有保障,市场基本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长0.9%。这是继2004年以来取得的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总体上国内粮食供给比较宽裕,表明我国在新的形势下,有保障国家口粮安全的物质基础。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这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但我国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作者在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供给的相关因素、粮食商品的特殊性以及粮食数量安全标准的同时,概括了近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与供给波动及政策调整过程,进而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长期以来的粮食产品供给短缺,转为供给过剩。与此同时,粮食产品的价格下滑,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增长放缓,甚至下降。此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国外的粮食产品市场准入的放宽,国外一些具有价格和质量优势的粮食产品将以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粮食产品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粮食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创新粮食科技思路。使粮食科技的重点由过去以增加粮食产品产量为主,转向以提高粮食产品质量,开发粮食产品品种,延长粮食产业链,增强粮食产品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为了切实保证广大非农业人口的粮食消费需求,调节全国各地区粮食供求关系的平衡,稳定国内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国务院组织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中共中央在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从我国粮食供求市场发展现状来看,应当着力加强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改善我国粮食储备质量、效率以及粮食供需关系,着力确保粮食数量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保障粮食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因此,改革新时代粮食储备制度是支撑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历程入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粮食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推进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精准化、精细化发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我国的粮食供求形势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一方面 ,自 1998年以来 ,国内粮食生产连续 3年下降 ;另一方面 ,粮食需求由于人口和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 ,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增加。与此同时 ,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这种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变化关系 ,似乎明显地有悖经济学规律 ,也不合常理。正确和准确地把握我国的粮食供求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对我国的农业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做一探析。   一、粮食供求关系的基本制约因素  制约粮食供求的因素有种种 ,其中有一些是直接的 ,有一些是间接的。以下依次予以分析。1、粮食的…  相似文献   

17.
未来我国粮食供求总量、结构、区域平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8年以来 ,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 ,粮食总产量从 1 978年的 3亿吨 ,先后登上了3 .5亿吨、4亿吨、4.5亿吨和 5亿吨四个台阶。特别是从 1 996年起 ,粮食连续四年高产稳产 ,年均产量稳定在 5亿吨的水平 ,使粮食供给持续出现宽松局面。粮食供给的充裕为我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我国未来粮食总量、结构供求平衡问题   1 978年以来 ,我国粮食供需总量的基本态势是平衡有余和平衡不足交替出现。平衡不足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 1 980年至 1 981年。两年供需缺口分别为 1 0…  相似文献   

18.
生产决定流通,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根本前提是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商品粮有效供给充裕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统购统销:粮食购销体系,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粮食生产发展水平不高,粮食有效供给不足密切相关,粮食购销市场化必须加强粮食生产,稳定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现在,我国粮食供求紧张的状况已尼改变,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具备了基础性物质条件,在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与有效供给的充裕不然,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将成为无源之水,难以持久,同时,粮农也应当通过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洗礼,不断增强市场观念,努力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发展效益型粮食产业。  相似文献   

19.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粮食2004--2007年连续四年丰收,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在2007年底却出现了粮食增产,粮食价格却上涨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多方面造成。国家粮食储备对目前粮食价格稳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短期由于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及国际粮食期价处于整理阶段的原因,国内粮食期价不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甚至国内粮食供应这种紧平衡状态将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就中长期而言,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的格局将会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20.
影响2006年国内粮食市场的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供求关系、天气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根据对目前粮食市场信息的分析和我国粮食经济基本运行规律的掌握,笔者初步判断:2006年我国粮食生产继续呈增长态势,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给压力较大,粮食供求关系正处在由前两年的偏紧状况向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状况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