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粮食安全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的出台,是对《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延伸和细化。它的施行,反映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标志我国对粮食质量的监管有了更加完善可循的法律法规依据,对粮食安全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粮食质量安全的概念入手,明确粮食质量安全的特点及其重大价值;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阐述了粮食质量安全应从技术、治理以及法律责任三方面形成一体推行,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物安全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物安全是各国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核心政策目标之一,如何解决由人口增长引起的食物需求增加并支持城市工业化,这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界定了中国食物安全内涵,选择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食物自给率,粮食储备率,按人口平均的食物产量和低收入阶层的食物保障水平等五个指标对中国的食物安全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实现我国食物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是国家稳定及发展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粮食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原来普遍关注的数量、品种、营养,逐渐转变为质量、安全、绿色等。笔者通过对河南省新安县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深入调查,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对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农业与非农业部门的资源竞争、谷物与其它粮食作物的竞争以及谷物单产三个角度,就加入WTO如何影响中国粮食的数量安全展开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整体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不利于农作物与谷物的生产。加入WTO后,各地区的粮食生产确实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总体而言影响并不大。粮食生产并未出现预期的下降局面与加入WTO以后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支农和惠农政策有密切关系。此外,国民经济的增长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粮食的安全生产以及粮食的供给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粮食安全成为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中国粮食供给遇到的问题着手,针对中国粮食供给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1980年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特别是2000—2003年间,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2004年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时期。中国未来粮食的总需求量是刚性的,到2020年大概需要近6亿吨原粮,而国内生产量则是变量。在有利于粮食持续增产的政策引导下,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可以做到供需基本平衡。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今后基本上是粮食净进口格局,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如果适当增加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逐步使粮食自给率达到,90%左右的水平,可以减少中国增产粮食的边际成本,同时又不会影响中国粮食的数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居民在外用餐中粮食消费量的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粮食消费模式的转变,研究我国粮食供求平衡将无法回避居民在外用餐中消费的粮食数量。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粮食消费模式的假设,利用1992~2003年有关时间序列统计资料,估计了我国城镇居民在外用餐中直接消费的粮食数量,同时还根据估计的粮食消费数量,又进一步地评估它在城乡居民口粮消费及其粮食供求关系判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即由于国际市场大宗粮食品种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粮食价格有下降的趋势。在不考虑其他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粮食国内供给将会下降,但是由于中国的粮食生产特点,即粮食生产者数量多、规模小、粮食商品化程度低再加上粮食自身的特点,其用途的多样性,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本文试图从粮食生产波动来源,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来讨论粮食生产波动。一、粮食生产波动来源…  相似文献   

9.
继"十一连增"之后,我国粮食产量再继续增长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紧平衡"将成为新常态。但是,由于仓储设施老化、储藏运输方式落后及过度加工等原因,我国在流通过程损耗与浪费的粮食数量惊人,粮食流通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粮食体系建设的瓶颈。本文从制度保障、技术保障、管理保障、投入保障及观念更新五个方面提出了粮食流通领域节粮减损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资阳市是粮食产区和销区重叠的地区,是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子细胞和缩影,研究资阳市粮食安全问题,为资阳市保障粮食安全提出有针对性建议的同时也为其他地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可选路径。本文通过对资阳粮食"生产—储存—加工转化—购销"四个环节的探究,得出:整体上来看资阳市粮食保障是安全的,2014年资阳市粮食自给率94.45%,粮食年末最低安全系数18.91%,均高于FAO公布的安全线;但同时也存在种粮积极性不高、仓储设施落后、粮食质检体系不完善等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这两年 ,在中国粮食领域 ,有两件事情值得特别关注。一是由于粮食连年歉收 ,去年年底 ,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开始大幅度上扬 ,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又一次大讨论。二是今年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使粮食流通体制朝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这两件事都将对中国的粮食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个“长话题” ,在不同的背景下总会有新的论点出现。《中国的食物安全问题》一文认为 :中国的食物安全在国家总供给 (宏观 )和家庭消费 (微观 )这两个层次上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而且目前也不存在着对国家…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粮食安全依然是焦点话题。一方面,我国粮食自给率下降的问题令人担忧;而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委员把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点放在了质量安全上。“粮食主产区自身只追求粮食的产量,忽视粮食质量的安全,形成粮食数量增加而粮食质量安全下降的怪圈”,“16%的耕地已被重金属污染”,“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粮食增产速度远远不如化肥和农药的增长速度,农业成为了最大的污染来源”,“全国每年油脂生产产生废油700万至1400万吨,其中有350万吨回到了我们的餐桌上。”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粮食单产方面,科技进步水平因子具有较高载荷,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物质投入因子、环境与气候因子和政策因子。对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影响最大的因子是资源及科技因子,其次是比较效益及政策因子。上述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为稳定和提高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护耕地资源,稳住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粮食生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粮食质量安全的涵义 按照我国传统解释,粮食是谷物类、豆类、薯类和其他杂粮及其加工产品的统称.目前粮食安全形成了较丰富的内容,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粮食数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和粮食来源的可持续安全.粮食数量安全是从数量的角度要求粮食的供应、需求和购买力三者平衡,强调的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权利;粮食质量安全则要求粮食的营养结构合理、优质卫生健康安全,强调的是人类维持健康生活的权利;粮食来源的可持续性要求粮食的获得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强调的是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更高层次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区划将有利于实现产业生产的专业化和集约化,粮食生产区域化必将有利于粮食安全战略实现。但是,受比较利益等因素影响,粮食主产区生产主体积极性较低,严重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因此,通过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保证粮食生产促进中国粮食安全是一个崭新的思路。国内外学者就如何对粮食主产区进行补偿等问题,从多方面展开了研究。多数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强调耕地保护补偿、强调产销协调补偿和强调治理机制补偿是保证粮食主产区的利益,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同时,把粮食生产行为与空间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生产者补偿系统化、阶段化及利益补偿的内生化必将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要装中国粮。尽管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但中国粮食安全仍面临农户耕地利用意愿两极分化、耕地生态环境风险加剧、粮食生产户均规模小自主性强组织化程度低、耕地资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不强、种业“卡脖子”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粮食主权安全。在美国扩张性、控制性和剥削性粮食霸权主义意识形态下,在东北三省人口外迁、耕地规模快速增加的有利时机,中国必须发挥制度优势,推动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智能化、工程化的国有农场来应对美国粮食霸权,保障中国粮食主权安全。  相似文献   

17.
入世以来我国粮食贸易与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入世以来我国粮食贸易及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从总量来看我国实现了粮食自给的目标,基本达到了95%的粮食自给率,但粮食生产渡动幅度依然较大,另外从粮食贸易结构来看,仍存在着"大进大出"局面,且在粮食进出口价格比上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因此,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总量与结构进行有效调节是保障粮食总量安全与结构性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现代粮食安全的内涵应包括数量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质量安全4个方面,其质量卫生安全意味着粮食在生产、储藏、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得到控制,产品达到卫生标准要求,对消费者本人、后代和环境不会导致危害和损失。介绍了近几年敦化市在粮食质量卫生检测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做好粮食卫生检测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确判断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现状,是制定宏观粮食政策的基本前提。本文结合国际上衡量粮食安全的常用指标,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我国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国家粮食储备率、粮食生产波动、技术进步等各指标看,我国的粮食总量安全状况良好,国家粮食政策应适当调整以实现全面意义上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一、粮食政策目标的不同主张粮食政策有两大目标:安全、效率。粮食政策的目标从来都是一个经济学与政治决策者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粮食政策目标的选择无论是在经济学界还是在政治决策层面上都存在着相左的意见和激烈的争论。从不同意见的争论中可分为两派:安全论派和效率论派。安全论是中国传统粮食政策目标的主要理论基础。由于粮食缺乏可替代性,鼓励农民种植积极性,确保粮食的供给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并成为我国传统粮食政策的核心目标。《汉书》中常被引用的“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体现出了为政者决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