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国际化的条件下,要保证粮食长期稳定供给,必须要有持久的支持和激励粮食生产经营的机制,这种机制既要保证不干扰粮食的市场运行,符合粮食国际贸易的惯例,又要能激励农民生产粮食,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的国际竞争力,这种机制就是粮食生产经营的支持体系,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粮食市场化,使粮食生产经营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加上粮食产业的天然弱质性、增长的弱势性、需求的社会性、公益性和贸易的国际性,如没有足够的支持措施可能会使粮食的长效供给机制中断,因此,粮食生产经营支持体系的建设与粮食的市场化一样重要,但是当前的粮食生产经营体系却无法适应粮食生产经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2002—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EBM模型—Malmquist 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测度动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考察其空间集聚特征,并进行优化潜力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M”型波动,增长幅度微弱,驱动来源主要是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地区间差距较大,长江流域主产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其次是黄淮海主产区,最后为东北主产区;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显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呈空间负相关,并且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减弱;农业投入和产出优化潜力最大的三项指标分别是劳动力投入、机械投入和碳排放量产出。因此,普及推广绿色集约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区域间农业协同发展机制是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强调要保障粮食能源安全。现阶段,贵州省粮食产业发展面临着生产经营组织化、集约化水平较低,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内生动力不足、粮食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当前贵州省粮食领域发展难题,促进粮食行业提质增效,构筑高层次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供给结构和资源配置,激发粮食生产内生动力,对促进贵州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粮食部门职责职能,提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粮食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2000~2018年我国粮食作物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地理联系率、区位熵指数和莫兰指数等计算,分析我国粮食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化趋势,并从演化经济地理视角探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供给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一是我国粮食种植业的地理集聚程度表现出稳步增强的趋势,不同粮食作物地理集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区域间粮食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差异不断拉大,部分粮食作物生产趋向高度集聚在少数特定粮食主产省(区);三是随着我国"粮食生产—人口承载"的地理联系率持续走低,粮食产销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性日趋凸显;四是我国粮食种植业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特征,但不同粮食作物生产的空间关联程度差异明显。为此建议,要从进一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粮食综合流通能力建设、深入推动粮食集聚化生产和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等方面着手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供给。  相似文献   

5.
虞洪 《农村经济》2020,(4):10-16
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双重结构转型对粮食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散的小规模粮食经营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规模的粮食经营模式又受限于地形地貌、基础设施以及技术装备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粮食生产只能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土地规模和服务规模是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两大路径,其中服务规模是比土地规模更为重要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路径。而且,中国地形地貌复杂、耕作条件、要素配置以及主体发育等情况差异极大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粮食生产经营不能"一刀切"地采取单一模式,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模式。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粮食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高粮食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正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其实很有希望。认清现在农业发展的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简化政策调整思路,是当务之急。按完全要素成本计算的中国粮食生产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完全要素成本,即经营者使用土地、劳动与资本诸要素时的要素价格总和。不同于农户经营的财务成本,前者  相似文献   

7.
结合湖南粮食生产的高库存、成本增加以及粮食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不高等实际生产情况,为推进湖南省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降粮食生产成本,补农业生产结构短板,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要素利用率,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发展,同时发挥农业经营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强国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当前摆在农业强国建设面前最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饲用粮食供给问题。对全球农业要素禀赋、产出和贸易结构、国家生产能力、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国民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等多维数据的分析表明,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约束和粮食生产、贸易的技术性软约束,我国饲用粮食安全问题既是粮食贸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也是饲用粮食供给与食物需求结构不匹配问题,利用国际市场和外部农业资源来保障国内饲用粮食供给势在必行。未来,我国饲用粮食国际供应链要面对贸易渠道多元化难度大、现有渠道的不确定性难以回避、域内周边国家农业资源利用门槛高、粮食贸易容易沦为他国外交政策工具等四大困境。彻底解决饲用粮食安全问题需要稳固现有贸易渠道、调整农产品进口结构、优化国内膳食营养结构、管控饲用粮食需求、提高饲用粮种植比较优势、开拓域内国家农业资源、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等一揽子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9.
水稻种植业家庭农场是洞庭湖区粮食生产的重要新型经营主体,也是推动湖南省水稻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政府支持体系,本文通过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对洞庭湖区水稻种植业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建设粮食品牌、培育粮食加工企业、完善要素支持政策、发展粮食生产服务业和优化政策服务等方面系统提出扶持洞庭湖区水稻种植业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产物,是粮食企业改革的一次制度创新,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生产专业化、购销一体化、服务社会化、效益最大化为内容的经营组织,是推动传统粮食产销向现代粮食经营产业转化的过程,是优化粮食物流的有效形式,它必将改变我国传统的粮食生产格局,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实行行业指导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内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关键环节。一是抓订单粮食和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将农户、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层面联结在一起,构建了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不同发展路径的逻辑机理与理论模型,并利用我国1996-2015年31省面板数据,以生产集聚为切入点揭示了农业生产集聚水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内在决定机制以及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集聚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粮食生产效率,进而解释了我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快速性";农业生产集聚通过农户层面的外在规模经济(规模效应)、农业生产层面地方化经济(专业化效应)和经济发展层面共享经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层面作用机制促进我国粮食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川、湘两省6市12县246个稻作大户的调研数据,剖析并梳理粮食规模经营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大户心理诉求。研究发现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提升面临内生与外生双重阻力,主要表现为农业要素市场化程度与政策可及性"双低",引致规模种植成本与交易成本的"双高"难题;从成本构成、农业分工与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分析发现:规模种植主体能够实现内部化交易成本,却难以内部化外部风险和制度成本。最后,基于完全成本视角,探讨了政府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进程中的角色和定位,对政府、市场和规模种植主体三者进行关系界定和责任明晰,并从机制设计和信息经济学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建立一个动态平衡、激励相容的动力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接轨。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入世对中国粮食贸易所产生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入世给中国粮食贸易带来的机遇(一)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在资源配置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粮食种植结构和粮食进出口结构,使其达到结构优化,以逐步缩小我国粮食在品种、质量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促使我们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引导农业生产,发展优质农业,绿色农业,生产优质、适销的粮食产品。(二)有利于改善我国粮食产品的出口环境,降低粮食贸易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入世后我国将享有世贸组织现有成员国享有的有利条件,如享有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减少歧视性待遇、利用WTO游戏规则解决贸易争端等,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中国粮食经营国际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乌拉圭回合后,发达国家削减了补贴并增加了市场准入量,对扩大中国的粮食出口大有裨益。(三)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世贸组织堪称“经济上的联合国”。中国是粮食生产、消费大国,对世界粮食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基于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角度,提出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人力资源开发和粮食科技推广,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替代,以有效可持续实现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15.
资本经营是资本所有者或其代表机构的经营,是有目的地对资本进行流动、重组,如投入、购并、转让、合资、托管、上市交易等,使资本通过不同的价值形态的转换而增值,以促进资本的快速集聚与集中.资本经营要求把投入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种资源、要素都看作追求增值的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增值源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有效运转,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经营,才能争取资本最大限度地增值.在林业企业集团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为了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使有限的资本增值,必然要涉及资本经营问题.如何有效地实施资本经营,已成为林业企业集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粮食生产正外部性内部化理论,结合当前中国对粮食主产区补偿的现状,构建了粮食虚拟水流动的生态修复补偿动态演化交易模型,选取了河南省2015年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对粮食虚拟水流动生态修复补偿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以市场化手段,通过计算省际(区域间)粮食贸易中虚拟水流动量生态修复补偿金额,与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补贴相结合,是有效解决粮食生产正外部性内部化路径,对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有直接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粮食目标价格制度构建依然面临诸多障碍,如合理目标价格测算难、有效补贴方式确定难、具体补贴资金核定难、农民生产决策难度大等。基于此,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根据收入成本相结合原则确定目标价格;加快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步伐;建立农产品价格支持体系;完善和健全粮食期货市场;建立消费者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生产成本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粮食生产总成本函数模型,从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成本节约效应。研究发现:农业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能显著降低粮食生产的平均成本(规模效应);农业基础设施对劳动要素具有替代作用,对资本要素和中间要素具有互补作用,同时,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粮食生产要素中的资本—劳动比和中间要素—劳动比(结构效应),促进了粮食生产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逻辑及推进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梳理和界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入手,认为当前出现的农业库存、成本、效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只是供给侧的表征,要素生产率不高以及配置结构不合理才是问题背后的驱动因素。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以提升要素质量、促进要素流动、实现要素有效配置为核心,着力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供给;另一方面要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经营业态创设为核心,着力推进制度完善和高效供给。  相似文献   

20.
淘宝村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在电商平台驱动下由外围地区要素从无到有形成的后发淘宝村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模型比较静态地分析其形成和发展机制:(1)电商平台不对称地改变消费者购买中心城市和外围农村商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村商品需求,是淘宝村集聚形成的外生驱动条件;(2)外围地区低成本劳动力和特色要素构成淘宝村集聚形成和发展的要素禀赋;(3) Marshall外部性推动淘宝村集聚规模扩大,拥塞效应和外部同业竞争制约着集聚规模上限;(4)电商平台需求侧扩大商品需求、供给侧降低生产成本的二重性所蕴含的产业集聚能力是淘宝村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为互联网条件下政府制定积极有效的农村产业集聚政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