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重点论述了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物种、保护区布局和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并提出了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应将部分保护区进行整合、加大对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正确处理好保护区和社区的关系及理顺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韬  胡军 《农村经济》2007,(5):40-42
如何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周围社区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困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云南省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论述了在社区管理中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并就此分析了社区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保护区与社区发生冲突的原因,提出了缓解保护区与社区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森林虫害的发生与生态系统脆弱、缺乏种间制衡和盲目人为干扰有很大关系。本文分析了庐山自然保护区主要的森林害虫和天敌种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生态学理论对害虫防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情况看,工商资本在农地的规模化流转与经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它潜在的负面后果是导致农民在土地利益格局中逐渐被边缘化。要发展农户主导下的农地规模流转与经营,无论是采取家庭农场模式或者农业合作社模式,都要根据特定的人地关系进行选择,并且正确处理政府扶持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厘清农村人地关系的理论和现实,由此得出一般分析框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形示意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内涵、特征及现实问题,总结人地关系一般框架。研究结论:考察中国农村人地关系需从土地功能、制度安排和农民行为三个角度出发,需要实现人—地—权的有机统一,进而实现人地关系和谐并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南星子 星子位于庐山之南、鄱湖之北。从行政关系看,星子和庐山并无隶属。那么,把闻名遐迩的“庐山三石”归到“星子篇”中,是不是笔者错置?非也!一辈子在赣北从事地质工作的刘西林先生所著《古镇星子:地质庐山、风光庐山、文化庐山之源》一文开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星子位于庐山与鄱阳湖之间,一县独占庐山山南和鄱阳湖北湖。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提出了多年,如何将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与之相协调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一道关卡。在我们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于环境的保护中,是现今我们保护环境的一项紧要任务。国家的自然保护区正在接受被破坏的严峻挑战。因而,对自然保护区实行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行保护迫在眉睫。本文将探讨于影响自然保护区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因素,以江西庐山为研究对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以土地权籍理论下的人地关系为核心构建土地管理数据模型,为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土地管理数据共享集成提供基础。研究方法:综合分析现有的土地数据模型和土地行业标准规范,总结归纳土地管理中的人地关系内涵和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管理数据模型。研究结果:分析了土地管理中的人地关系语义,初步建立了基于人地关系的土地管理数据模型。研究结论:土地管理是人地关系的综合体,基于人地关系的土地管理数据模型,能够集成土地管理中的人地关系,并完整地表达土地管理的要素、关系和过程。  相似文献   

9.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层遗迹、岩石遗迹、矿物遗迹、构造遗迹、水文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遗迹等类型;庐山地质旅游资源具有久远性、系统性、完整性、品位高、内容丰富的特点;从加强地质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和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两方面提出了庐山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人地关系原理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论合理开发国土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地关系一词始见于17世纪西方人文地理学家对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随着时代背景和各学科的不同,人地关系的具体函义也不尽相同。早期,由于人口较少、科学技术不发达,人地关系理论一般立足于人对自然的依赖和适应、主要着眼于向土地索取食物作为人类的人地关系的平衡点.人类依赖和适应自然界。后来、人口增多和科技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再是食物,不能单纯依赖土地的自然供给、也有能力利用和改造自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而后来对人地关系研究越来越重视人地关系学中的衍生的人口经济问题.从而把人地关系的内涵扩展到“人口…  相似文献   

11.
从森林旅游的人地关系机理入手,分析了森林旅游的生态伦理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因其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地位,在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且当前森林旅游开发中产品低级、雷同单一等问题突出,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鉴于这种矛盾本质上是人地关系矛盾,而提出旅游开发与森林生态保育相结合、森林生态环境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市场导向与引导市场相结合3条原则,并围绕"人"、"地"需求及其关系协调,设计了解决旅游地布局、森林景观建设、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4个层面涉及的主要问题的绿色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在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我国的土地整理发展比较迟,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大多数地区将增加耕地面积作为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而忽略了生态安全建设,进而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本文主要运用分析比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分析当前土地整理对生态安全产生的影响,找出土地整理对生态安全负面影响的根源,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际施工过程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型——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璞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2):39-41,45,56
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命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河南省永城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生态问题严峻、人地关系紧张,2010年资源环境承载力出现3.48hm2/人的生态赤字,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绩效低下,应着力从发展"黑、白、绿"三色循环经济、开展以采煤塌陷区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塑造"小生产、大生态"的土地利用格局三方面转变发展路径,并基于产业、生态、民生三要素完善管理政策与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分别计算出我国30个特大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然后利用得到的评价结果与人地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得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人地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成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水域、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遗迹资源丰富;分析了目前该省自然保护区在规划开发、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准确分析评价和测算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提。以湖北省崇阳县为研究区,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方法,确定分等的因素指标和权重,计算崇阳县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等指数,划分自然质量等别,并借助湖北省二级区的耕地产能核算模型计算其理论产能,以此来测算耕地后备资源的质量潜力。通过计算结果可知,崇阳县耕地后备资源总潜力产量为3986.0205×104kg,在空间分布上大体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述了国外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是:(1)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2)完善保护区管理政策;(3)公平分享所得利益;(4)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关乎粮食安全的重要议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针对传统土地评价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法无法同时兼顾评价指标模糊性与随机性以及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主观性过强的问题,研究以景泰县为例,将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引入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建立综合考虑生态、自然、社会经济3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定量测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景泰县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2.200 3到3.988 0不等,潜力等别包括较低、中等和较高,对潜力等别为较高的上沙沃镇、寺滩乡、芦阳镇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优先区域,对潜力等别为较低的五佛乡建议暂不考虑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有效降低了偶然误差,提高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为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自然保护区周边环境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璟 《林业经济问题》2003,23(1):32-35,39
云南省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优美的旅游生态环境。结合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是该省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但该地区目前的旅游产业仅仅靠有限的旅游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其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对自然保护区的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则是云南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