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价格政策是影响农户供给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小麦价格政策对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有助于理顺小麦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制定补贴方案,合理调控市场供求,确保口粮安全和农民增收。[方法]文章选取小麦产量、播种面积、综合价格政策等指标,分别构建C—D函数模型,以衡量各变量对新疆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结果](1)对小麦产量有正向影响的指标按其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小麦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而农业劳动力和农作物成灾面积对小麦产量具有负影响。(2)有效灌溉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农作物受灾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小,综合价格政策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弹性系数为019。(3)综合价格政策对新疆农户供给行为的影响机制是通过影响小麦播种面积进而影响小麦产量供给。[结论]扩大绿色有机小麦生产规模、增强价格政策调控、提升小麦有效灌溉水平和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是提升新疆小麦供给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我国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玉米、大豆、水稻供需及成本收益现状,以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农业供需平衡、保证农民受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两部分,而市场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市场供给则只指国内供给。分别采集我国玉米、大豆、水稻这3种典型农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国外市场需求和国内市场供给3部分数据,并将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数据进行对比,由此分析我国农业供给侧农产品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方向。[结果](1)我国农产品仍面临着供需不平衡、农民成本收益率低、农产品价格高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等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我国通过降低农作物播种面积来降低产能最终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效果微乎其微;(2)我国的农产品产能是相对过剩,并非绝对过剩;(3)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一端的要素没有得到有效调节,使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是导致农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结论]积极拓宽农产品国外销售市场来增加农产品需求渠道,调节农产品国内市场供给要素,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增加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是我国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我国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玉米、大豆、水稻供需及成本收益现状,以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农业供需平衡、保证农民受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两部分,而市场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市场供给则只指国内供给。分别采集我国玉米、大豆、水稻这3种典型农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国外市场需求和国内市场供给3部分数据,并将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数据进行对比,由此分析我国农业供给侧农产品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方向。[结果](1)我国农产品仍面临着供需不平衡、农民成本收益率低、农产品价格高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等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我国通过降低农作物播种面积来降低产能最终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效果微乎其微; (2)我国的农产品产能是相对过剩,并非绝对过剩; (3)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一端的要素没有得到有效调节,使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是导致农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结论]积极拓宽农产品国外销售市场来增加农产品需求渠道,调节农产品国内市场供给要素,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增加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是我国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4—2007年分省粮食生产数据,对土地、资本、劳动投入和自然灾害对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就粮食补贴政策对土地和资本投入的影响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给出政策建议。结论是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有正向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播种面积和资本投入两种途径发挥作用;补贴对资本投入和对播种面积两种途径影响产量的效果大致相当,对资本投入产生的影响略为显著;在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补贴发挥作用的途径不一样,主产区补贴对资本投入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微观因素影响棉花生产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微观主体的农户行为入手,利用C-D函数对历年来中国棉花生产的波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带来农作物经营结构的调整以及产量的波动,化肥投入量的增加对棉花单产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可比劳动价格的变化对单位面积劳动投入量影响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对棉花单产的增加影响十分明显,自然灾害的影响能通过农户对非受灾农作物的集约经营得到部分抵补.文章最后指出改善微观基础才是提高宏观有效供给能力的关键,并从农产品价格、投入要素价格、技术进步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促进宏观层面棉花增长潜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指数分解法的中国粮食增量贡献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粮食生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2003年开始,中国粮食生产连续九年获得丰收,这为稳定粮食总产量、保障粮食供给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指数分解法,深入研究了影响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因素以及其要素贡献率。结果表明,单产和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率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具体来说,单产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率逐年增加,而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率则逐年递减。影响单产的显著因素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灌溉面积)、受灾面积、化肥施用量,影响播种面积最显著因素为农产品价格。在未来时期,为了增加粮食产量,稳定粮食供给,需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合理使用化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以来,我区发生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破坏最多的是基础设施,损失最重的是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农民。全区106个县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000多万亩。甘蔗、水果、木薯等支柱作物受损极重,蔬菜、油菜、茶叶等“菜篮子”产品严重受损,良繁体系和农业生产设施损失严重,上半年部分鲜活农产品还可能出现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供给偏紧。能不能打好打赢农业灾后恢复生产这场硬仗,关系到农业生产力恢复,关系到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到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农业转型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粮食"三量齐增"、农产品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紧箍咒"越绷越紧、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我国农业转型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本文考察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机遇,透视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加快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期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理论支撑,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是农民,重点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结构先要转观念,为了提升边际效益,必须率先增加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依托政府主导,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指导,通过教育、医疗和劳动力流动等形式推动新型农民的塑造,继而有效地消解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供给,更好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理论,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影响气候旱区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数、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受灾面积、财政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额、年均降水量等。通过选取2000~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这些因素与气候旱区粮食总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财政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额、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及受灾面积与粮食产量高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大;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年均降水量都与粮食产量中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小。因此应继续推行政府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增加政府对粮食直补资金,同时,增加物质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业灌溉条件、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受灾面积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本文从部门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外贸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农产品总量不足,中国实行了以"保增产"为核心目标的增产导向型农业政策。这种政策有力地刺激了农产品产量增长,保障了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破解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难、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凸显等长期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难题。随着发展阶段的转变和居民消费层次的升级,中国农业发展将进入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国家农业政策亟需从过去主要依靠化学农业支撑产量增长的增产导向型政策,转变为以绿色农业为支撑、追求质量和效率的质效导向型政策。实行质效导向型农业政策,必须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目标,围绕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式和组合式政策,从根本上有效破解农业结构性矛盾,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全球共识,通过对农业补贴等政策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政策性农作物保险通过改变农户农业生产的预期收益,会引起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行为的调整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基于对福建省稻农的调查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现行政策性农作物保险与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增加化肥的投入数量会提高其参保意愿,增加农药投入量会降低其参保意愿;相对于未参保的农户,农户参保后其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增加了6.21%,而单位面积农药投入量降低了1.82%。再以农户耕地规模为分类标准,对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制度与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关系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规模农户参保后其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比普通农户降低了3.41%;在农药投入上,规模农户比普通农户降低了4.13%。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应针对农户"低碳型"与"高碳型"农业生产技术实施差异化的补贴和保障方案,使政策性农作物保险的补贴和保障水平设计更精准化;应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托管等方式实施适度规模化经营,从而发挥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制度潜在的生态环境效应;应建立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利益诱导机制,引导农户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开展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南京市六合区地处长江北岸,全区耕地面积88.2万亩,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48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蔬菜等农作物。六合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两扩两控两休"计划,即扩菜扩水、控(稳)粮控畜和农田休耕、地力休整。  相似文献   

14.
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与提高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目标,二者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产品有效供给目标一直十分重视,而对农民收入目标重视不够,甚至以减少农民收入为代价,来换取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增加。这反映了我国农业政策上的短视。其实,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一方面使用于农业再投入的资金量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农民对农业收入长期预期不足,就会丧失或弱化从事农业生产的内在动力,出现撂荒、改业、资金它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湖北省远安县为例,研究分析了农业补贴政策对当地农户种粮积极性、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粮食直补促进农民增收,但对粮食增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减少了农户种粮成本;农机具购置补贴显著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户收入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此外,本文还提出了提升农业补贴精准性、稳定农产品价格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对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形成了这样的深刻认识:虽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虽然农产品总量供求基本平衡,但供给压力加大,结构性编紧矛盾突出;虽然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但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增收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麦生产布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其生产布局变化影响市场供给的均衡性,关系小麦生产稳定,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方法]采用1978—2014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规模指数、集中度指数、生产重心指数及重心转变路径全面分析中国小麦生产布局空间演化特点,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各区域小麦播种面积的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小麦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随着时间迁移,小麦生产布局由分散逐渐变集中,主要集中于中部、黄淮海地区,该地区的面积和产量对全国小麦生产的贡献最大;(2)无论是从播种面积还是产量角度,中国小麦生产重心都表现出自北向南再向东的趋势;(3)小麦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随时间变化越来越显著;(4)灌溉水平和化肥投入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正向作用,机械投入、政策和技术水平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产生负向影响,比较收益和非农就业机会对该区和相邻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影响,但作用方向相反。[结论]建议小麦生产布局优化要注重发挥相邻区域农民的学习效仿能力,促进小麦品种研发技术提升,增强小麦生长的环境适应性,提高小麦生产的要素配置效率,关注非农就业导致的小麦播种面积波动,保障主产省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价格变化与农户耕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价格市场的信息收集与利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利用江西省及全国农业统计数据,对近年来江西省农产品价格变化特征及其对耕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进行特征分析。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6—2015年江西省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与其种植面积的数据,建立市场价格和播种面积的VAR模型,并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广义脉冲响应对市场价格与播种面积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粮食或经济作物的价格对其种植面积有着正向或负向的响应关系,在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更为成熟之后,播种面积会对农产品价格变化反应更为真实和敏感,从而为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较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4~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本文通过对粮食产量公式的分解得到粮食增产来源于作物单产、播种面积和种植结构调整三方面的因素,并进一步测算了以上三方面因素在"十连增"期间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作物单产水平提高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最大。为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了粮食单产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各种投入、政策、气候和农户行为对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支农力度、种子和机械作业是推动粮食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温度和降水量对小麦和玉米单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预期种粮收益对水稻和玉米单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未来中国粮食单产的提高将日益依赖于优良品种和机械投入,而这些必须有政府农业科研和推广以及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关键在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突破薄弱环节,建立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发展阶段,必须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一是充分发挥价格信号稳定农民种粮预期的重要作用。不断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