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选择濮阳市作为分析对象,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目标,通过构建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2016年末濮阳市土地利用现状以及2020—2025年的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指标做出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标函数,同时采用制约条件反映社会效益目标。将效益最大化作为指导原则,得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三个备选方案。结果分析表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是最佳方案,优化后得到耕地面积是270 980.5公顷,满足了濮阳市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保有量的要求,林地面积增加了17 180.61公顷,达到了林木覆盖率30.8%的要求。另外,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以及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农村居民点面积减少,促进了城市的开发。该方案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也实现了土地利用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实地(河北省邢台市)调研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与成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乡村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目前我国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乡村土地利用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对我国乡村土地利用效益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有政府政策不合理、对于土地利用效益缺乏足够认识,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乡村土地耕地边际化现象严重、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过大、土地生态效益低下及乡村土地配置不合理等现象的出现。基于对土地效益评价与我国目前乡村土地利用状况的深入分析,该文认为应从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对于目前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存在的土地利用效益偏低的现象进行整改,例如提高土地的集约度,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进而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规划商业用地、居民住房用地及农业用地的比例提高土地的社会效益;发展多种形式的生态养殖与特色旅游业促进土地生态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CLUE-S和GMOP模型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情景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青龙满族自治县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多情景预测模拟,并探索土地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双提升目标下的土地利用发展格局,以期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别利用CLUE-S单模型、灰色多目标优化(GMOP)+CLUE-S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结果](1)所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类型的解释能力较好,ROC值均大于0.7,满足Auto-Logistic回归要求,模拟检验的Kappa系数为91.03%,模拟效果比较理想;(2)到2020年,基于CLUE-S单模型的自然发展情景,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和林地现象突出,土地经济效益提升较大,但生态效益却呈现负增长;基于GMOP+CLUE-S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情景,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得到控制,耕地、林地面积有所增加,未利用地得到较大程度开发,实现了土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提升,分别比2015年提升了3.12%和1.96%。[结论]GMOP+CLUE-S模型能够发挥两个模型各自在结构优化和空间分配方面的优点,有利于实现区域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空间布局和综合效益的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4.
界定了城郊结合部范围,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的概念;以福州市仓山区为例,选取1989,1996,2003和2010年规划期4个年段,从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实例分析;应用生态学思想,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目标,提出仓山区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的措施并构建了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生态优化的一般模式以及应用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大连市的社会现状,构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07~2011年处于较低效利用水平,2012~2016年处于中效利用水平。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数的变化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态效益对综合效益的影响最大,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社会效益。对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评价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大连市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当代需要和后代需要兼顾北京大学土地科学中心主任、教授蔡运龙市场经济下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以及对土地市场的规范和调控不能削弱,但要寻找有效的办法。政府的目标是要纠正和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当代需要与后...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七里海湿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天津市七里海湿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将生态承载力、生态绿当量和经济效益作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优化表征,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结果:采用该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以兼顾,有利于当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研究结论:利用多目标优化模型不但能够较好地协调利益相互竞争的多种目标,而且优化算法具有可靠的数学基础,可以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革命老区左权县,创造性地引导企业和个人,利用移民扶贫搬迁后的“空壳村”、撂荒地等土地资源发展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开发庄园经济,依靠移民搬迁实现脱贫致富,开辟了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完善土地整理发掘土地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涛 《农业经济》2004,(3):51-51
土地整理就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对现有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空间、区位进行再配置,充分挖掘土地有效利用面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土地的持续利用,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由外延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简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模型设计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如何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键所在。作者首先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关系,论述了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可以提高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效益和功能,接着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内涵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目标,然后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一般模型进行了设计,最后就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了辨证剖析。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市农地资源调查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文章分析了2007—2016年10年来鄂尔多斯市农地数量变化情况,同时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入手,对此期间内鄂尔多斯市农地资源利用效益进行测度。[方法]建立鄂尔多斯市农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测算。[结果]鄂尔多斯市农地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4种类型,占比分别为2.97%、16.23%、43.81%和31.86%;2007—2016年鄂尔多斯市农地数量逐年上升,以园地增长面积最大,耕地增长面积最小,形成以草地、园地为主,林地、耕地为辅的分布特征;10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呈上升趋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升幅度大于生态效益,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优于生态效益;除社会效益外,鄂尔多斯市农地利用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于2012年皆处于"低谷期",但综合效益整体处于上升态势,4种效益上升斜率逐渐趋于一致,农地利用效益步入稳定上升阶段。[结论]鄂尔多斯市农地利用效率逐渐趋于协调稳定上升状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对耕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聚焦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和创建下,以改以往单纯地强调耕地使用的集约而忽视生态的做法.提出“生态集约型”耕地利用模式的思想,并阐述耕地生态集约利用的内涵,充分融合了“生态约束,集约根本”耕地利用的宗旨.在此基础上,以钦州市和合浦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生态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对研究对象5个县(区)耕地生态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研究表明:研究区域耕地生态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钦北区处于生态集约良好水平,钦南区、灵山县处于生态集约中等水平,合浦县生态集约水平一般,浦北县生态集约最差.总体来说,研究区域耕地生态集约利用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而且耕地生态效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工程。土地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研究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方法]文章以塔城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2009~2014年塔城市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影响主要因素。[结果]塔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影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林地面积、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化肥施用量等因子。[结论]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管控机制,包括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和科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监管机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保护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入手构建适用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测算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水平及各指标权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两两间耦合阶段与协调类型,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西南部土地利用效益高于东北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呈现明显的等级层次性,其中大庆与哈尔滨经济、社会效益居于首位,黑河与牡丹江生态效益最高;(2)黑龙江省生态-社会效益耦合协调强度大于经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低,多数城市处于拮抗耦合,仅伊春与黑河的经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低水平耦合;(3)黑龙江省西南部的协调程度整体高于东北部,其中仅哈尔滨与大庆土地利用效益为协调状态,其余城市均为失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对农用地价值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农用地不仅具有生产价值功能和资产增殖价值功能.还具有生态环境价值功能、社会保障价值功能、社会稳定价值功能及其他价值功能。接着,对农用地价格构成进行了探析.将农用地价格分解为经济收益价格、生态收益价格与社会收益价格三个部分,以往的农用地估价注重的是经济收益价值.而忽视了生态收益价值与社会收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农村景观生态格局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观格局优化是实现有限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重庆市江津区龙华镇为样区,设置4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通过8个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阻力对各情景设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不同景观组分别对4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基准情景、生态情景、发展情景、综合情景)的景观格局进行优化,遴选最佳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样区耕地景观占比最大,这有助于促进景观生态功能的开发与利用;样区较高程度的景观破碎化与较差的景观连通性对景观生态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比较4种土地利用情景,综合情景的生态源面积大于其它3种情景,且生态源的分布情况也较其它3种情景均匀;在构建生态廊道体系时,综合情景下的物质、能量及物种的流通性也较其它3种情景强;而且,综合情景下的生态节点跟其它3种情景相比,无论是在功能数量上还是在空间分布上,均具有更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以镇江新区为例,借鉴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原理及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入手,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得出该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综合效益较好,但经济效益远高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促进工程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维度为支点,从多角度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年份作为研究时点,运用改进熵值法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及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空间显化;通过Geo DA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三级阶梯差异特征。(2)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但呈上升态势;同一研究时点各城市间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较大;耦合协调水平在时空分异中明显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是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3)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呈现出负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且空间布局向节点城市聚类特征明显;研究时段内出现显著聚集类型的城市只有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市。[结论]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受经济、社会、环境等复杂作用机理影响具有不同时空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实现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平谷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交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节约集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保障服务首都北京功能和平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平谷区土地利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能值理论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从生态角度对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能值分析,为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提供统一的比较标准和客观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方法: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效益的能值评价指标,对比分析项目实施前后所产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研究结果:项目区人均能值、净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指数均比整理前有所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化肥、农药使用比例高。研究结论:应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行业,为项目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