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取消征地补偿上限对于提高征地补偿标;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面积入手,运用数学模型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取消征地补偿上限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满足征地补偿上限要求的人均耕地面积要远远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征地补偿上限的存在会促使征地者以《土地管理法》中不能超限的规定来进行低标准补偿,从而直接导致了征地补偿偏低,修改《土地管理法》、取消征地补偿上限规定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从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面积人手,运用数学模型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取消征地补偿上限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满足征地补偿上限要求的人均耕地面积要远远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征地补偿上限的存在会促使征地者以<土地管理法>中不能超限的规定来进行低标准补偿,从而直接导致了征地补偿偏低,因此修改<土地管理法>、取消征地补偿上限规定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区生产空间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2000—2015年农业生产统计数据,分析新疆棉区生产空间格局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方法]采用空间自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1)棉花生产空间差异显著,呈南北两侧向天山南北递增趋势,在业已形成的天山北坡和南坡主产区格局下,"南增北减"趋势增强;(2)植棉区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在时序上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性,高值聚集区集中分布于南疆区域,低值聚集区空间范围显著缩小;(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人均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非农就业机会、人均粮食产量、与小麦产值比、受灾面积、单产水平、目标价格改革、临时收储政策等对棉花生产均有显著影响,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形成当前棉花生产空间格局。[结论]建议发展标准化规模经营,加强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完善农业保险及综合性补贴,为棉花生产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客观科学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对县域耕地压力效应的影响。[方法]文章以乌江流域典型县——武隆县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和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来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耕地压力效应的影响。[结果]近15年来,退耕还林工程面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性R~2=0.934 2;研究区退耕还经济林方式下存在林下种植现象,其产生的"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为0.204hm~2/人,比正常人均耕地面积0.164hm~2/人增加了0.04hm~2/人;研究区粮食总产量受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甚微,但退耕粮食补贴占粮食总产量比例随退耕面积逐渐增大而增大,且处于2.6%~20.9%之间,平均为17.2%;退耕粮食补贴在减缓区域耕地压力状态比退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林下种植方式下明显,但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提高会极大地增加区域的耕地压力状态。[结论]总体上,退耕对县域耕地压力效应具有正效应,对客观地总结评价以及深化退耕还林工程,有序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利工程征地补偿标准问题一直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运用历史比较分析法,选取江苏省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时期的3个典型水利工程,对工程征地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协调性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水利工程征地补偿标准的增长速度低于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匹配。提出完善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匹配的征地补偿标准,合理提高个人收益等措施,以改进和完善江苏省水利工程征地补偿政策,保障移民权益,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资金资本、物质资本4种常见生计资本及失地农民因征地补偿所特有的自然资本补偿对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直接影响路径和间接影响途径,以期为其他生计研究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熵值法从失地农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生计多样性、保险覆盖率及家庭劳动力就业率4个角度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路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生计资本对被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理。[结果](1)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补偿和资金资本是主要直接驱动因素,对安宁区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2)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主要通过间接路径对可持续生计产生有限的影响;(3)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补偿与其他3种生计资本之间存在多种内在影响,最终通过资金资本对生计产生的间接效应。[结论]针对失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分析,应使用自然资本补偿替代自然资本,5项生计资本对于该群体生计可持续性影响在程度以及驱动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如何激发农户更加合理地利用好耕地的积极性是耕地保护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当前,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土地政策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农户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利益损失。补偿的标准是补偿的一个关键问题。以征地中农户的利益补偿问题为例,从地方政府和农户讨价还价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推导出征地中农户与地方政府单位耕地面积的利益均衡值计算公式。这为制定补偿标准和相应的补偿政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经济分析及征地改革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探索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方向。研究方法:通过探索征地补偿与农地土地价格的关系,试图回答征地补偿标准高低的问题。对征地补偿制度进行经济分析,结合理论和国际经验探索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提出改革建议。研究结论:(1)《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不一定低于农地的土地价格,特别是在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的区域和当采用高限的土地补偿倍数和安置补助倍数时;(2)在"一对一"式的征地框架下,单纯提高补偿金难以平息征地中可能产生的种种争议和冲突;(3)"零星式"征地不利于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社会保障;(4)由于土地价值及其增值是由社会和国家(政府)带来的,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土地价值的归属,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高地补偿征地,过高的征地补偿也会产生(性质不同的)公平问题。笔者就征地改革制度提出建议:(1)"整村"式征地;(2)扩大可征地的范围,变"一对一"式的征地为"一对多"的可能征地关系;(3)改进征地补偿的计算方法,提高征地补偿的公平性;(4)将一次性征地补偿转变为按年支付的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2009年全国12个城市征地大样本抽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就征地谈判对征地补偿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只要存在谈判,被征地农户实际获得的征地补偿就高于当地政府制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从边际上看,存在谈判将使征地补偿水平高出当地政府制订的补偿标准的概率提高37.2%。因此,在征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就征地程序的某些环节做一定的改进,比如增加协商谈判的环节,不仅是可行的,对被征地农民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耕地质量空间自相关分析与耕地保护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更加高效地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保护的成效,文章从耕地质量的内涵出发,研究福建省耕地自然、利用以及经济质量等别的数量特征,[方法]引入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耕地质量在省域层面上的空间分异规律,根据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并结合空间极化理论提出了4种基于耕地质量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案,为耕地保护分区提供参考。[结果]研究表明福建省省域层面的耕地自然等、利用等以及经济等质量等别分别为6. 77、8. 12、8. 34,耕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分别为:0. 425、0. 341、0. 319;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耕地质量等别的空间分布呈现出集中分布的态势,其中,自然等和利用等较为明显。[结论]福建省耕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各等别面积也大致呈正态分布,在省级域层面,各质量等别的全局空间自相关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和空间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空心村演变为不良现象,阻碍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为了分析空心村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寻求解决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的有效办法,文章开展了空心村综合整治评价。[方法]基于城镇近郊区空心村建设用地整治实地调研,以冉义镇11个村庄为研究区域,分析整治前后数据,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比分析各村庄整治前后效果,包括土地利用效果评价与节约集约评价,运用聚类分析划分整治效果区域,并研究其差异。[结果]经过整治,冉义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由粗放(25.08)提高到中度状态(50.98),冉义镇11个村的整治效果分为低度、中低度、中度3类节约集约区。其中斜江村、延贡村等属于低度节约集约区,共富村、园林村等属于中低度节约集约区,九龙村、白玉村等属于中度节约集约区。[结论]冉义镇各村庄整治相比普通空心村整治具有区位优势;建设用地整治效果整体较好,局部存在差异,主要源于村庄闲置宅基地面积、产业结构与产值、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整治评价中,产业用地地均产值、人均宅基地面积、自然村建筑密度、人均建设用地等关键指标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提出增强空心村整治效果的对策措施是考虑关键因素,挖掘整治潜力,发展多元经济,改善村民就业,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等,以期为城镇近郊区空心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连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针对连州市农村居民点现状与近五年内的整治潜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连州市未来五年,共计37个行政村的农村居民点可进行整治,合计整治潜力69.23公顷。整治潜力较大的一级潜力行政村合计整治规模有45.64公顷,主要分布在西岸镇、龙坪镇、九陂镇、大路边镇以及连州镇等镇。二级潜力行政村合计整治规模有23.60公顷,主要分布在保安镇、丰阳镇、九陂镇、连州镇、龙坪镇、三水乡、西岸镇、西江镇以及瑶安乡等乡镇。通过研究可知各级整治潜力合计以九陂镇最多,有18.35公顷。东陂镇、星子镇等镇现有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较低,暂无整治需求。  相似文献   

13.
村级尺度耕地产能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究耕地产能空间分异规律与影响因子,识别地区粮食生产关键制约因素,提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针对性和建设效果。[方法]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刻画了村级尺度耕地产能空间分异规律,对比分析了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耕地产能影响因子识别的效果,并依此划分产能提升类型区。[结果](1)海伦市耕地产能呈现中西部高北部偏低的态势,且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征。(2)海伦市耕地产能与黑土层厚度、出现障碍层深度、耕作距离、田块状况和质地等变量显著相关,且均呈正相关,但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质性。(3)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耕地产能影响因子,提出了产能保持区、耕作条件改良区、质地改良区、障碍层改良区和保护性耕作区5类耕地产能提升类型区。[结论]文章所采用的基于村级尺度耕地产能及其空间分异因素模型相关研究,能够较好揭示村级耕地产能空间分布特点、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布特征,基于此所划分的耕地产能提升类型区较已有研究对耕地分类管理具有更精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确定基于乌鲁木齐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并与现行标准进行比较,以期为当地后期耕地征收补偿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基于乌鲁木齐市耕地资源综合价值将耕地征收补偿标准的构成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分别采用收益还原法、影子价格法与成本替代法、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其进行测算,并对基于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收补偿标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从农户与集体角度,基于耕地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能使农户获得的征地补偿金提高,从37.92 万元/hm2提升至了306.97万元/hm2,为现行标准的8.10倍;(2)从补偿范围角度,基于耕地综合价值的补偿标准,兼顾了征地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补偿,分别提升至了299.43万元/hm2、10.25万元/hm2.[结论]文章创新构建基于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充分考虑了耕地资源具有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多重效用,不仅计算了耕地资源对于农民的就业价值和农业产出价值,也重点体现了耕地资源对于农民具有的社会保障效用和生态安全效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耕地多功能的江苏省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约束性政策的有力补充。文章基于耕地的多功能属性及不同功能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探讨江苏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 该文首先从生产、生态和社会3个层面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评价得到耕地多功能指数,然后通过当量因子法和替代法计算得到耕地外部性价值,再结合耕地多功能评价和耕地外部性价值,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指数的比重分别作为权重,对耕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加权求和,并进一步修正得到江苏各市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结果 以201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基于耕地多功能评价的江苏省平均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0.859 7万元/(hm2·年),其中补偿标准最高的地区为连云港市,为1.144 6万元/(hm2·年),最低的为无锡市,为0.520 3万元/(hm2·年)。结论 研究得出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兼顾耕地自身功能和价值,反映了耕地功能与补偿标准之间的联系,今后可从补偿资金供给、资金分配及利益调整机制等方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针对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的弊端,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逻辑推理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征地后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确定方法能够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障农民权益,充分体现土地价值,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结论:公益性用地采用地价构成法,非公益性用地采用基准地价反算法,从不同角度测算征地补偿标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耕地细碎化使耕地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受到威胁,不利于耕地的规模化经营。因此,探讨县域耕地景观细碎化状况,分析其时空变化态势,对维护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推进耕地规模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村为单位,从斑块面积、斑块形状和斑块分布状况3方面构建昌黎县耕地景观细碎化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各耕地景观细碎化指数分级标准和权重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各村域耕地景观细碎化度,分析了昌黎县1996~2014年耕地景观细碎化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1996年、2006年和2014年,耕地景观达到轻度细碎化的行政村数量占比分别为57.33%、41.78%和34.44%,达到中度细碎化的行政村数量占比分别为40.89%、54.67%和62.22%。达到轻度细碎化程度的行政村数量逐渐减少,中度细碎化行政村数量逐渐增多;空间分布上,昌黎县北部的十里铺乡、两山乡细碎化严重,北部的昌黎镇和西北部的朱各庄镇次之,昌黎县各行政村耕地景观细碎化程度不一。[结论]针对不同区域,昌黎县需采取预防或综合整治措施,防止细碎化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人地矛盾将长期存在,耕地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环境的恶化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环境健康的瓶颈:工业化城市化使部分耕地非农化趋势不可逆转,耕地面积与人均粮食快速递减,耕地低效利用、掠夺式经营广泛存在。所有这一切都在不断侵蚀着土地生产力、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据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并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出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和特征,以期为制定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为国家制定耕地利用、保护和耕地整理、补偿政策提供实证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利用效益存在着巨大的时空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力资本水平等8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或政策启示是:政府对耕地的保护政策、补偿政策,不仅要考虑耕地数量,更要考虑耕地利用效益状况,实行高效益高保护、高补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严守耕地红线、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法]文章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时序变化特征,引入重心转移模型和变异系数,探究耕地压力重心的空间分布及迁移特征,并基于粮食生产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双重视角,选取10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2007—2016年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阶段性特征,总体处于波动递减的趋势,各地级市耕地压力离散程度和空间差异不断拉大,空间分布不均衡,东西分化趋势显著;耕地压力重心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迁移,在郑州市区域移动;选取的影响因素指标对耕地压力变化均有影响,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农民收入产业结构化肥投入灌溉水平复种指数粮食单产量耕地质量人均耕地面积。[结论]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影响显著,是影响耕地压力变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