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四川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四川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基于脱钩理论的评价模式,加入建设占用耕地的强度评价.对四川省的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分别进行总量脱钩评价和消耗强度脱钩评价,得出四川省在1999-2008年间,二者的关系从脱钩状态转向耦合状态.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对于实现脱钩有重要作用,有效控...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脱钩指数分别从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和三次产业能耗三个方面分析新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1年新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呈复钩状态,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有较高的依赖性;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是新疆主导能源,在多数年份都处于复钩状态,石油从复钩转化为相对脱钩,天然气和水风电则在相对脱钩和复钩之间反复波动;从三次产业来看,一产处于复钩状态,三产处于相对脱钩状态,二产能源消费量最多,在相对脱钩和复钩之间反复波动,第二产业是新疆未来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领域。新疆应该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来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检验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是否呈倒U型曲线,为缓解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脱钩分析,低通滤波。研究结果:(1)武汉市耕地占用与非农GDP之间的脱钩关系呈现出"弱脱钩—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弱脱钩—扩张连接"的变化,脱钩弹性值波动曲线符合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2)根据脱钩弹性值波动变化曲线,可以将统计期划分为4个阶段:1992—2000年、2001—2004年、2005—2009年和2010—2013年,且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武汉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呈倒U型曲线,当前武汉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位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通过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力度可以使武汉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维持为强脱钩。  相似文献   

4.
基于脱钩理论的九江县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关系,可以为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土地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脱钩分析的方法,对2007~2015年九江县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的状态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其相关规律。[结果]在2007~2015年期间,脱钩状态表现为先由不理想状态变成理想状态,再变成不理想状态,又变回理想状态,总体脱钩状态指数呈"M"型分布。在此期间,非农GDP总量保持平稳增长,这说明影响脱钩指数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某些年的脱钩指数呈现理想状态,这说明没有占用耕地的情况下也是可以保持经济增长的。[结论]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谨慎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并严格执行,并且进一步增强保护耕地的意识,并且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立足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土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择2009~2018年甘肃省各市州城市建设用地和经济数据,运用脱钩理论构建模型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8年,甘肃省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增长关系产生的脱钩状态中处于脱钩状态和临界(经济呈正增长)状态的占67.50%,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依赖程度较弱;(2)各地级城市发展区域差异性显著,主要划分为脱钩理想型城市(武威市、定西市和陇南市)、脱钩基本理想型城市(兰州市、嘉峪关市、张掖市、白银市、天水市、庆阳市和平凉市)和脱钩不理想型城市(金昌市和酒泉市)三类;(3)同一年份,各个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产生的脱钩状态有所差异,同一城市不同年份两者产生的脱钩状态也有所差异,说明影响两者关系的因素较为复杂。因此管控建设用地时应把握好各个地方的不确定性因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城市存量土地,少占或不占耕地,优化经济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足迹理论对山西省2009—2020年的水资源消耗情况进行核算,并对农业和工业水足迹与经济增长进行脱钩分析,从而找出影响水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省水足迹近十多年上升较快,从2009年的214.90亿m3上升至2020年310.22亿m3,年均上升约7.94亿m3;在山西省水足迹构成中农业占比最高,达89.28%,而其中又以玉米、水果和猪肉的占比较大,分别为30.17%、20.77% 和12.67%;2009—2020年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多数年份呈弱脱钩状态,其中农业用水与农业经济的脱钩状态对整体脱钩状态影响最大。提出应努力控制山西省水足迹增长速度,重点关注农业中玉米、水果和猪肉的生产过程节水改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脱钩理论及脱钩分析模型,探讨了西北五省区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二者之间脱钩关系的时间和空间演变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2003-2012年期间,西北五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扩张负脱钩—弱脱钩—扩张连接—弱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的无周期性变化特征,与实现强脱钩的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空间上,2005年碳排放与经济脱钩空间格局较为分散,而2009年、2012年脱钩空间呈现集聚的态势。脱钩程度区域差异显著,甘肃在2005年、2009脱钩状态最佳,而其余省份脱钩态势未发生明显的改善。引入中间变量(能源消费总量),得出西北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脱钩与以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相对落后的减排技术发展有关。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唐山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采用改良的脱钩理论对唐山市历年及未来耕地占用与非农GDP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指导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方法:改良脱钩理论的脱钩指标计算模型和增长经济理论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结果:(1)唐山市2000—2009年耕地占用与非农GDP呈现出不同的脱钩状态,原因也不尽相同;(2)唐山市未来经济发展中,脱钩指标分别为0.29和0.03,耕地占用压力仍然存在。研究结论:改良后的脱钩指标更加合理且与增长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不仅能够真实、准确反映唐山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有利于认识双保工程,指导耕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东北国有林区经济增长与木材资源消耗的脱钩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脱钩理论及历史统计资料,运用Tapio弹性分析法测算了东北国有林区87个森工企业经济增长与木材资源消耗之间的脱钩关系,有效识别了二者之间从严重依赖到相对脱钩、再到强脱钩的关系变迁。研究得出:以减伐、停伐为核心内容的政策干预尽管加快了林区脱钩进程但并未使其真正迈入经济增长与资源保护的双赢区,强脱钩背后仍然存在改革成本高、制度缺失、"伪脱钩"可能造成的决策误判以及进一步加重林区政策依赖等方面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基于研究结论和林区实际,提出巩固和强化林区经济资源脱钩关系的典型路径:改革、转型、发展及保障,旨在构建经济与资源的双赢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时空特征及脱钩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以期为中国耕地资源低碳化利用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IPCC碳排系数法,TAPIO脱钩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2010年后增速趋于下降并于2016年开始转入负增长,省际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区域间差异趋于缩小;(2)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省际和区域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总体上趋于缩小;(3)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不同碳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及增速呈现不同的时序波动特征,同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化肥是最主要碳排放源;(4)中国2000—2012年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以"弱脱钩"为主,但2013—2017年不同省域的脱钩类型及脱钩程度趋于差异化。研究结论: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碳排放的时空分异性显著,且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不同阶段和不同省域呈现不同脱钩类型,需突出减排重点、实施差异化策略及注重绿色发展等多途径推进耕地资源低碳化利用,提高政策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1.
黔中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贵阳市为例,测算其2007—2016年农业碳排放量,分析时序变化特征、脱钩关系并预测未来10年农业碳排放量,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减源增汇以及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2007—2016年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基于Tapio脱钩模型分析区域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GDP的脱钩关系;利用GM (1.1)模型预测贵阳市未来10年农业碳排放量。[结果] 2007—2016年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年均递减0.75%;三大类碳源中水稻种植占比例最大,为67.37%,其次为畜禽养殖,为17.08%,最后为农地投入,占比为15.55%;细分碳源,除水稻外,化肥与牛碳排放量较高,但农膜、农用柴油、农地灌溉以及羊碳排放都呈增加趋势;脱钩分析表明,贵阳市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类型呈现强脱钩、弱脱钩、强负脱钩、扩张负脱钩4种状态,脱钩类型以强脱钩为主,说明近年来农业碳减排取得一定成效;根据GM (1.1)模型预测,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7年的50.14万t下降至2026年的47.76万t。[结论]贵阳市农业碳减排效果明显,未来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实现农业减源增汇。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低碳经济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长沙市2002-2013年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Tapio脱钩分析法,构建低碳经济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脱钩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2002-2013年低碳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由弱脱钩过渡到强脱钩,且近几年一直处于强脱钩状态,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低碳经济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也带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及相应措施的采取,能够实现二者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利用DEA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3—2018年各市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揭示研究区域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的耕地利用效率水平整体有效,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研究期内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协调关系,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度河北省耕地压力指数,分析其时空变化,再利用GDP和人均GDP等数据探明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和耦合关系。[方法]文章利用人均最小耕地面积公式计算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利用地理联系率、重心模型等方法拟合了河北省耕地压力指数重心与GDP重心、人均GDP重心演变轨迹,进而测算其地理集中度和耦合指数,分析耕地压力和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类型。[结果](1)1978~2014年间河北省耕地压力指数从1.16震荡下降至0.91,期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014年GDP达2.942 12万亿元。(2)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2010年耕地压力指数与GDP、人均GDP的地理联系率均超过95,三者的重心移动轨迹保持较高的一致性。[结论]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明显,耦合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演变,越来越多地级市的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指数逐渐趋近于1。  相似文献   

15.
生活用水作为我国用水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评价节水型城市的重要指标。基于我国2004-2017年各省份面板数据,先通过Kaya恒等式将生活用水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4个方面,再利用LMDI方法分别探究每个效应对生活用水量的影响程度,最后引入脱钩弹性指标,进一步分析LMDI中效应程度最大的经济指标与生活用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技术的改进促进了生活用水的减少,而产业结构的改变,经济的增长,人口规模的扩大均推动了生活用水的增多。②相比于人口与结构,经济效应与技术效应的累计绝对值较大,即经济与技术为生活用水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人口与结构是生活用水的辅助影响因素。③2004-2017年,生活用水与经济增长已实现进一步的脱钩关系,其中人口数量较少,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省份脱钩程度较高,而人口较多,水资源量丰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脱钩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IPAT方程的脱钩理论评价方法,利用2000—2010年江苏省及13个市的统计数据,分别从整体、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4个方面描述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各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0年多数年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处于弱脱钩状态,第一产业经济发展与江苏省整体发展态势大致相同,第二产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已逐步实现稳定的强脱钩状态,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一直处于弱脱钩状态,且各市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差异。对此,江苏省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发挥区域协同效应,因水制宜,扬长避短,稳步实现江苏省及各产业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强脱钩,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区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图找出我国西北干旱区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制定该地区农地利用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测算西北干旱区"九五"至"十二五"期间农地利用的碳排放量,采用"Tapio脱钩"理论探究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并运用LMDI模型分析了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继而对农地利用碳排放零增长的时间节点进行了预测。[结果]西北干旱区农地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缓慢增长"两阶段变化特征,其碳排放强度变化轨迹与此基本一致;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响应关系显著,以弱脱钩效应为主;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因子中,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对农地利用碳减排的成效最为明显,农业产业结构因素对农地利用碳减排略有促进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因素是促进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论]西北干旱区有望在2017年实现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零增长,虽在短期内可能实现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零增长,但农业收入在农户家庭收入中仍占较大比重,农业碳减排压力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投入,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不可避免。该文在分析广州市耕地数量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选择了广州市的两个产业发展时期,即“二三一”型阶段(1980~1993年)和“三二一”型阶段(1994~2002年),对两个时期的耕地数量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州市在不同产业结构下耕地消耗存在着差异,发展阶段越高,耕地消耗量越小;(2)在“二三一”阶段,耕地变化受工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消耗;(3)在“三二一”阶段,广州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减少,第三产业发展成为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4)在耕地转化效益上,“三二一”阶段明显要优于“二三一”阶段,广州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