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国政府对粮食的干预往往是通过价格、限量收购、限制生产和限制进出口等办法,以达到市场供求平衡。一、美国的粮食支持和干预政策(一)价格支持政策。指政府对农业生产者在出售粮食时从价格上给以支持。采取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粮价剧烈波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避免出现严重的“谷贱伤农”现象,是一种保护性措施。1、目标价格制。实行价格支持政策的关键是制定支持价格。从1973生产年度开始,每年由联邦政府授权农业部公布小麦等7种主要粮食的目标价格,也就是支持价格。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市场调控政策的实施绩效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主要调控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大米、小麦、玉米最低收购价、储备制度的执行情况,探讨粮食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对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调控政策目标的两重性加大了政府对粮食市场调控的难度;粮价上涨的预期也隐含着较高的市场风险,高额的国内外价格差使我国承受着巨大的进口压力。因此,需要构建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粮食市场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粮食市场供求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现行粮食价格支持和收储制度实施过程中也逐步显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价格支持和政府收储为核心的粮食市场调控政策效能正趋于弱化,且政策对市场的强烈介入导致市场价格信号被人为扭曲,市场机制对粮价的调节作用难以发挥,不断提高的粮食托市收购价格产生的误导资源配置的风险不断上升,造成社会资源和效率的巨大损失。深化粮食价格和收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总体上呈现紧张平衡状况,结构性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内外粮食生产、需求和贸易环境的新变化,应从国情出发,完善粮食价格机制,保持粮食价格水平的稳步提高,提高政府价格干预政策的前瞻性和稳定性,健全粮食支持政策体系,严格保护耕地,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统筹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立足于国内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向艾  刘颖 《南方农村》2011,27(4):42-46
通过对结构主义理论和现有文献的研究与分析,本文提出粮食储备调控政策的理论模型,运用Eviews软件时理论模型采用阿尔蒙多项式变换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修正.并用修正后的模型模拟粮食市场价格、储备变动量、粮食生产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我国粮食储备规模变动对其价格调控的影响分析模型。得出结论:粮食储备变动量对当期粮食价格以及未来一期的粮食价格均有影响,且对未来一期粮食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对当期粮价的影响。政府如果通过粮食库存改变市场的供求状况来调控当期或未来一期的粮食市场价格.以此熨平价格波动幅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市场放开后 我国粮食价格调控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放开后,我国粮价在2004年、2006年出现两轮大幅波动。与以往相比,新形势下的粮价波动表现出新的特征,并带来相应风险。面对粮价大幅波动,政府以最低收购价为中心。从生产、流通、进出口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有:促进了粮食安全:维护了粮价稳定;体现了调控意图;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粮食价格调控也表现出诸多负面效应:打破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扭曲粮食价格信号:不利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粮食价格调控成本趋高;不利于建立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反思粮食价格调控的得与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粮食价格调控:重新认识有关粮食的一些重大问题:建立与完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新机制;完善政府价格调控的机制;建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心。  相似文献   

7.
利用储备粮投放的规模和价格来主动调控和干预粮食市场是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储备粮投放对市场价格的影响直接关系着粮食收储调控机制的运行效率。通过对稻谷、小麦的市场间价格传递和价格溢出效应的研究发现,均值水平上的储备粮拍卖成交价格对其它粮食期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小,价格的传递效应相对较弱。从市场间价格波动溢出效应来看,储备粮拍卖成交价格对粮食期现货价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单向、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两者间的价格波动存在动态关联性和波动聚集性特征。研究发现,储备粮调控虽然对粮价起到了干预作用,但干预能力有限,储备投放价格与粮食期现货市场价格间具有双向影响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储备粮拍卖机制干预市场的能力。继续加快推进收储市场化机制改革、推动国内粮食市场发育、优化储备粮结构、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可以有效提高储备粮投放的市场调控效率。  相似文献   

8.
1998年我省在贯彻中央粮改精神时提出建立“三个三”制度,即在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的省、地(市)、县三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储备制度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的省、地(市)、县三级政府负责制,经过几年的实吓,“三个三”制度在全省各地执行不一,许多地、县(区)的职责不到位,我省是缺粮大省,缺口在60亿公斤以上,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负起粮食安全的责任,林确保各级粮食储备任务的落实,要负起调控粮食市场的责任,当粮价过低时,要通过收购增加储备和制定出台收购保护价,防止粮价过度下跌,保护农民利益;当市场粮价过高,要及时抛售储备粮平抑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要不行些调控手段的前提就是要坚持常年粮食储备制度和粮食风险基金的落实,切实地落实“三个三”制度。  相似文献   

9.
一、国际市场粮价低时进口粮食对进口国的影响当国际市场粮价低或正在下跌时,进口方将在买方市场获得贸易优势和节省外汇的选择权;相反,当粮价高或正在上涨时卖方将获得贸易优势和挣到更多外汇的选择权。基于这种前提,粮食进口方经常处于比出口方有利地位,因为本世纪...  相似文献   

10.
粮食危机期间,跟其他粮食主产国或出口国一样,中国实施了粮食贸易调控政策。本文通过引入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向量误差修正模型(MS-VECM),选取在同时期未实施大豆贸易调控政策的美国为参照国,分析了中国大豆贸易调控政策对大豆和豆油垂直价格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实施的大豆贸易调控政策导致了国内豆油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加快,豆油价格虽偏向均衡,但大豆市场和豆油市场的整合程度下降,豆油价格更加不稳定。为此,国家在实施临时性的粮食贸易调控政策时需要考虑实施相关替代政策,或及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以减缓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大米价格一路飚升,国内大米价格却出现了相对回落的走势。由于CPI一直在高位运行,政府面对高CPI压力,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释放库存,压低粮食价格;二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虽然政府压低市场粮价非常成功,但CPI并没有因为粮价下降而回落。为什么政府唯独压低市场粮价取得成功、而其他商品价格却一路疯涨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政府要低CPI,粮食企业要低价收购农民丰收的夏粮。换句话说,政府和粮食企业现阶段都  相似文献   

12.
国内粮价处于全球"高地",收购价格已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国内外粮食价格出现明显倒挂,致使大量国外低价粮进入,冲击国内市场。同时,国内粮食产量也出现多年连续增长,二者叠加,致使粮食企业高仓满储。破解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难题,需精准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使"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相适应,建立健全促进粮食供求平衡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国内粮食有效供给,价格平稳。  相似文献   

13.
曾伟 《农村经济》2023,(7):87-94
当前全球粮食供求基本面较为脆弱,部分品种产需趋紧、区域性结构性矛盾突出,价格处于高位水平。受供需错配、俄乌冲突、出口限制政策、货币政策和能源价格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足,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国内口粮安全影响有限,但玉米、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等进口量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粮食品种受国际粮价上涨影响较大。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国要立足国内供应,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开源节流,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外防输入性风险,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调控力度;主动作为,加强粮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特殊农产品。粮食有公共产品性质,生产应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同时,粮食生产市场自发调节,必然会引起粮食供给和价格的巨大波动,给农民的利益展。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大多数国家政府都曾对本国粮食价格稳定粮食供给的目标。价格干预的主要手段是实施粮食保护价格政保护价格时,政府就按保护价格收购粮食或向粮食生产者支付差价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确实发挥过巨大的作自由化进程的加快,政府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负效应也日渐突出,对象。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现行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也的困境。如何选择高效率的财政农业支持方式,以便更有效地促进财政农业支持政策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的不可替代性和社会保障性决定了其具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单纯依靠带来损失,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进行过干预,以达到保护本国农民利益,策,即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政府规定的补贴。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在刺激粮食生用。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产品贸易成为WTO各成员国被要求承诺削减的面临政策效应递减,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粮食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是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15.
“九五”期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连续增长,供求形势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加之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下跌等因素影响,1996-2000年的五年期间,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一路走低,2000年跌至五年来最低水平。2001年,虽然因粮食连续两年减产粮价有所回升,但进入2002年后,国内市场粮食价格仍然低位徘徊。一、2002年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情况2002年国内市场粮价稳中有降,国际市场粮价却大幅度上升。总的看,全年国内外市场粮价走势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国内市场原粮收购价格稳步走低。2002年农村集市粮价比上年下降0.6%。分品种看,除小麦价格年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增长,粮食库存压力加大,国内外粮价倒挂,粮食进口增多,国内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和部分品种供求失衡,实行直接价格支持政策面临的困局;分析了当前国家调整和改革粮食流通支持政策,探索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的改革措施。提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须向市场化进一步推进,要逐渐增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农业是弱质性产业,需要国家不断增强财政支持和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7.
一、按市场经济要求,理顺粮食价格,完善粮食价格机制   从 1995年开始,我国国内粮食购销价格超过国际粮价,并且不断上调,这就决定了"入世"后我国的粮食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因此,我们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政策,特别是完善粮食价格体系,把握调控主动权。一是打破计划经济模式,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微利的原则由购销企业自主定价,敞开收购。政府只确定保护价和最高限价。二是改进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办法,改暗补为明补,农民交售粮食时直接向财政领取补贴。三是优质优价,根据市场需求拉大品质差价、…  相似文献   

18.
一、价格的基础条件不同最低收购价是在全面放开粮食市场、价格、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引导农民种好粮,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用市场手段配置农业资源的要求下出台的。而保护价是在粮食供给有余,避免谷贱伤农,稳定粮价,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而制定的政策。二、价格本质不同最低收购价是建立在放开收购价格,收购主体多元化,收购市场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基础上,完全引入市场机制。而保护价制度是政府定价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垄断的产物。三、价格执行主体不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执行主体是由政府按价格执行预案要求委托个别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国有粮食…  相似文献   

19.
国家计委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经过市场粮价几个回合的涨落风波,可以引出以下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政府一手有粮,一手有钱,适时吞吐调剂,就能有效调控市场。粮食生产是受自然条件和气候影响较大的产业,此时歉收,彼时丰收,相应的市场粮价波动在所难免。政府的任务是要避免粮食市场出现大起大落,保持生产的稳定发展,既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我们现在有了在秋收和丰收两种不同情况下解决市场粮价过度波动的办法和经验:当粮食歉收,粮价过度上涨时,适时采取抛售储备粮…  相似文献   

20.
一、国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验 1、价格支持 政府事先确定保护价格,分干预价格和目标价格两种。当市场价格低于干预价格时,由政府按干预价格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直接向农民支付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的差价。这种支持保护方式,属于WTO协议规定需要逐步削减“黄箱”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