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机制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作用机制,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对6类粮食品种价格方程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价格支持政策对我国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价格支持政策对政策执行地区和非执行地区的粮食市场价格均能产生明显影响;粮食价格对价格政策因素反应最为灵敏,表明价格支持政策是影响粮食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在改革调整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时,需持审慎态度,避免给粮食市场带来重大冲击。  相似文献   

2.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97第4期登载李树超的文章:《调控粮食市场的价格政策必须以粮食稳定增产为核心》,而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保护和调动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具体措施除了加快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提高粮农的组织化程度外,还应建立完善的粮食价格支持保护制度与粮食市场风险共担机制。认为,我国既往对粮食生产者实行的价格支持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咎其原因,一是国家制定的粮食支持价格滞后,对粮食生产起不到应有的调节作用。二是支持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国家不能按既定的支持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三是粮食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5年美国DTB联合公司(DTB Associates,LLP)针对中国粮食(仅包括小麦、大米和玉米)的价格支持力度过度的指控是否合理,并明确我国实际的粮食市场价格支持情况。[方法]文章根据市场价格支持水平的基本计算公式以及我国向WTO的通报文件和公开资料,对2013/2014年度我国小麦、大米和玉米的实际市场价格支持水平进行了重新测算,并将测算结果与指控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测算结果表明,2013/2014年度,我国对小麦、大米和玉米的实际市场价格支持水平分别为168亿元、-221亿元和36亿元,远远低于DTB联合公司的公布结果。[结论]美国DTB联合公司对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支持过度的指控不实,主要是指标选取有误和数据选取不合理导致了其对我国粮食价格支持力度过高的判断。为从容应对以后可能面临的国际指控和调查,我国需要在支持手段、支持领域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粮食市场价格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4.
粮食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应以市场价格为主,即在供求的相互变动中自发形成价格.但由于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局限性和粮食产业的特殊性,完善的粮食市场价格机制还应包括对粮食价格的宏观调控.在粮食价格机制中,均衡价格是粮食价格的基本形式,期货市场是粮食价格形成有效方式,科学的宏观调控措施是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粮食价格制度转型的效果与实践经验分析从美国整个政策演变过程看,价格制度作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一直是美国农业政策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经历长达八十多年的政策调整和转型,已经形成了一套健全的价格制度框架。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在不同历史时期保持美国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减少政府财政赤字,去农产品库存化,保障农场主利益,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和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现行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是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后,为应对价格波动、保护农民利益而设计实施的,对有效调动农民积极性,实现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特别是政策干预市场的负面作用日益凸显,形成了明显的"政策市",扭曲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  相似文献   

7.
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是整个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粮改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只有实现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转换,突破僵化的粮食管理体制,形成由市场决定粮食价格的新机制,才能为粮食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并发挥应用的调节作用创造前提条件,才能与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也只有在粮食价格市场化的条件下,才能促使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并促进粮食生产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粮食价格反差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部分粮食价格已由过去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转向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形成国内外粮食价格反差。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对外开放,外国优质低价粮食将会对国内粮食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和程度。一、国内外粮食价格反差现状及其原因近10年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不断下滑,而我国粮食受资源、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制约,扣除通胀因素后成本年均上升10%左右,粮食价格也已由10年前大大低于国际市场粮食价…  相似文献   

9.
粮食市场纵向整合是市场有效运作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形势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本文从粮食价格垂直传递的角度,选取稻米和大豆两大粮食品种,依次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与非对称ARCH模型,来研究粮食市场纵向整合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市场收购价格与批发价格之间的波动传递效果优于稻米市场,说明两品种纵向市场整合程度存在差异;稻谷收购价格和大米批发价格对于正向冲击和负向冲击的反应均存在非对称效应,但效果相异;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实施导致市场结构的不一致是纵向整合程度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粮食市场纵向整合程度的核心在于逐步调低直至取消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并确定市场定价机制,同时尝试建立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信息数据库从而增强各环节价格的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粮食进口快速增长背景下粮食贸易格局转变视角,利用中国和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和大米的月度价格数据,采用VAR-BEKK-GARCH模型剖析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国内外大豆价格间存在协整关系,而国内外玉米、小麦和大米价格间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国内外粮食价格传递效应上存在差异,国内外大豆价格间存在双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国内外玉米价格间存在单向的均值效应和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国际小麦和大米价格波动传递效应较弱,而中国大米和小麦市场对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贸易格局转变形势下,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效应有所强化,但是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价格波动是粮食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反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虽然引起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从粮食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来看,引起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求矛盾、生产成本推动、自然灾害因素、国际市场传导.粮食价格波动的经济效应主要是影响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和市场价格总水平.要确保粮食价格基本稳定,避免其大幅度波动,应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价格服务体系、建立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强化粮食市场价格监管.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粮食价格已由过去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转向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形成国内外粮食价格反差。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对外开放,外国优质低价粮食将会对国内粮食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和程度。国内外粮食价格反差现状及其原因粮食价格反差现状。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的市场批发价格比同类进口品到岸价格高20~40%。国内部分大宗粮食不仅绝对价格水平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如果加上质量差别,…  相似文献   

13.
粮食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特殊农产品。粮食有公共产品性质,生产应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同时,粮食生产市场自发调节,必然会引起粮食供给和价格的巨大波动,给农民的利益展。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大多数国家政府都曾对本国粮食价格稳定粮食供给的目标。价格干预的主要手段是实施粮食保护价格政保护价格时,政府就按保护价格收购粮食或向粮食生产者支付差价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确实发挥过巨大的作自由化进程的加快,政府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负效应也日渐突出,对象。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现行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也的困境。如何选择高效率的财政农业支持方式,以便更有效地促进财政农业支持政策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的不可替代性和社会保障性决定了其具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单纯依靠带来损失,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进行过干预,以达到保护本国农民利益,策,即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政府规定的补贴。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在刺激粮食生用。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产品贸易成为WTO各成员国被要求承诺削减的面临政策效应递减,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粮食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是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粮食价格保护制度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粮食价格保护 ,即为了稳定粮食市场 ,从价格方面对粮食的收购进行保护。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由于生产和供给的波动所带来的粮食价格的波动 ,同时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市场经济国家 ,都先后建立起了粮食价格保护制度。一、粮食价格保护的主要依据  粮食市场的波动性是实行粮食价格保护的主要依据。我国从 1978年开始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 ,先后经历了“统购统销”、“合同定购”、“保价放量”等阶段 ,市场化取向日趋明显 ,市场机制在粮食生产资源配置和粮食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加强 ,同时也使粮食价格大幅波…  相似文献   

15.
<正>新形势下农发行做好市场化粮食收购工作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坚持在不"打白条"的前提下把防控风险放在首位,统筹处理好履行职责和防控风险、支持收购与解决销售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连续多年的政策性收储使我国粮食市场形成持续坚挺的政策市,长期看难以为继。在此形势下,农发行既要履行好政策性银行职责,避免出现"打白条",确保粮食收购不出大的问题,又要按照自营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面临总结、反思和改革的关键节点,本文通过2008~2017年主要粮食品种国内外价格月度数据,以国内外粮食市场整合程度为标准,运用VAR-STR模型对国内价格支持调控政策有效性进行判断。研究发现,政策价格干预造成国内外价格联动的门限效应,当价格保护处于低区制时,国际粮价能够同步影响国内粮价,国内外市场趋于整合,而当价格保护处于高区制时,国内粮价背离国际粮价波动趋势,国内价格调控虽化解国际粮价冲击,但由此造成国内外市场分割而使调控有效性下降。据此,本文认为政府价格干预是造成当前粮食困局的主要原因,政府应把握好政策调控力度和时间跨度,渐进式推进市场化改革,着力改善市场环境,建议可将名义价格保护率作为调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澳大利亚粮食市场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澳大利亚粮食市场制度比较研究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黄延信一、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粮食价格澳大利亚粮食市场制度的核心是,粮食的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其一,澳大利亚实行单一市场价格,政府不再干预粮食的市场价格。其二,这种单一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粮食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政府的经济职能正在发生转变,探究市场化改革下政府与市场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机理,可以有效避免社会福利与效益的损失。本文基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粮食分品种月度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检验,从粮食流通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分析了玉米收储政策取消对粮食价格波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对玉米价格波动的直接效应为正,政策通过提升流通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对玉米价格波动的间接效应为负,表明市场化改革一方面直接加剧了价格波动,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资源配置效率平抑了价格波动。两种途径的影响程度不相同,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绝对值比为1:0.248,影响程度的差异来源于市场化改革调节流通配置效率的程度较低。因此今后市场化改革应注重调整粮食市场产业结构,在配合粮食流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同时,逐步放开粮食市场,以推动中国粮食市场化改革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期货市场管理粮食价格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粮食价格风险,是指由于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给粮食生产者或经营者带来的损失。长期以来,国有粮食企业并不注重对价格风险的管理,即使存在风险管理制度,也主要是防范客户风险,即保证发货后能及时拿到货款,不被欺骗,但却不重视防范本质的风险,即价格风险。随着加入WTO和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将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的粮食价格形成体系,国有粮食企业也要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按市场价格购销,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这种情况下,国有粮食企业首先面临的是变幻莫测的价格波动风险。国际上管理粮食价格风险最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随着中国粮食进口不断增加,国内外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分析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和影响对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分析了2019年以来小麦、大米、玉米、大豆4种粮食产品的国内外价格走势,从供需状况、贸易政策、气候变化等因素分析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并探讨了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结果 当前全球主要粮食品种供应充足,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此轮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疫情后全球消费逐步回暖的影响;但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总体有限,国内小麦、大米、玉米价格上涨的主因是国内消费回暖和生猪产能恢复带动的饲用需求快速增长,油用大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结论 为稳定国内粮食市场,避免国际市场的冲击,中国要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并引导居民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