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又必须以农地流转为前提。以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为对象,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户文化水平、搬迁意愿、家庭劳动力数量、土地细碎化程度及土地流转经历对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水平越高、搬迁意愿越强烈、家庭劳动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越强烈:土地细碎化程度是农地流转的一个限制因素;已有过农地流转经历的农户,越愿意进行农地流转;②研究区农地流转意愿较强,有52%的农户期待农地流转,需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农地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农地抛荒问题——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城市占用土地快速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各地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日益严重的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增加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隐患。本文以四川省为例,总结了当前农地抛荒的特点及原因,认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劣等地"的地租更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高是城市化进程中农地抛荒的根本原因,建议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地抛荒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有效遏制农地抛荒现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地租理论在土地流转定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借鉴马克思地租理论,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解决土地流转实际操作中缺乏尺度的难题.分析了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安排仍将保持长期不变的客观必然性;研究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在中国土地流转实践中的应用与修正问题,认为农户土地经营权是获取土地流转报酬的前提,提出土地流转价格应在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基础之上,以社会保障系数予以修正;探索了土地流转价格调节机制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西省农户调查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农业税费减免及粮食补贴政策、地租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得到的结论认为,政府实行的农业税费减免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短期内对农户的农地转入行为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农户资源禀赋是影响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主要因素;政府缺乏直接的农户农地流转优惠政策支持;土地租赁价格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农地供求关系,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土地问题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农地流转是对我国传统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有效改进,它一方面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规模农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彻底解放,令其安心从事非农产业。目前我国的农地仍存在流转不起来、流转不规范、流转面积有限、流转期限较短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湖北省仙桃市为例对我国农地流转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考察和分析,以期对未来我国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非农就业机会约束下的农地流转模型,并基于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方法,对城乡工资水平差距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乡工资水平差距是农户产生流转意愿的重要原因,土地流转市场缺失与地权不稳定造成的交易成本过高是影响农地流转行为的关键因素。据此,本文的政策启示如下,应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促进非农就业岗位稳定增长,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城乡户籍和社保等制度一体化,加快推进"三权分置"以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制定差异化土地流转政策,促进土地高效有序流转,助推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顺利推动农民城镇化必须厘清农民和农地的关系。学界对农民是否"带地"城镇化存在争议,指出"带地"城镇化不利于农民享有均等的农地承包权、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本文认为这两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政策设计加以避免。具体而言,在确保农民均等的地权方面,应坚持农地集体所有,严控农户农地承包权规模,放宽农地经营权规模,同时,确认农民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农业兼业化不妨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地租亦不影响农业规模化的实现,关键是制定规范合理的农地流转制度,划定地租的最高界限,同时,应加大国家支农力度和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使各种惠农政策真正服务于农业经营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是当前我国农地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农户获得农地承包权和使用权之后 ,如何才能促使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提高土地生产率 ,稳定农业生产 ,并为无地农村人口或有志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户获得土地经营权提供途径和机会 ,应该成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 ,特别是建立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尤其在加入WTO后 ,我国更应该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 ,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一、明确承包土地的财产权 ,界定土地使用主体的权利范围 ,使土地流转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农业部门的整体效益较低。农地流转的过程既是农地资源重新配置与再利用,又是促进农业资本深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制定合理有效地农地流转制度来高效配置资本要素,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农地流转的规模效应和配置效应两个维度来分析农地流转对农业资本深化的影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别求农地流转对两个核心指标的影响大小。[结果]农地流转对农业资本增密和滞后一期的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正向促进关系。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加速了农业生产资料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运作效率,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资本的持续深化。[结论]加快农地合理规范流转是提高农业资本深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背景下,已经具备培育农地流转市场需求主体的条件。农民对农地的需求已经由过去的供给不足逐渐转变为需求不足。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农地流转速度的加快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主体)的成长密切相关。培育新的农地需求主体,促进农地有效流转和农地规模经营。应从财政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和产权改革四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广东省阳山县和新丰县1006户农户调查数据,以农地流转作为中介,在消除内生性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地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整合确权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农地转入在农地整合确权影响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路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1.3%;农地转出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在农地整合确权影响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路径关系中不具有中介效应;农地转入中介效应的作用机制是,农地转入为农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分工程度,增加了农内就业创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由此得出,在农地产权界定实践中,应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支持有条件地区实施土地置换整合,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加快培育农业社会服务市场,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创业提供良好环境,以实现促进农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双重政策效应,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流转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地流转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苏南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最高,而苏北地区的农地流转增速最快,且已超过苏中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2)农地流转的区域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都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鼓励和扶持农地流转的农村土地政策有效促进了农地流转的发展,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紧张的农村人地关系和与种植面积(承包面积)挂钩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地流转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研究结论:为了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该因地制宜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并逐步探索农地流转专项补贴。  相似文献   

13.
农地规模化流转:潜在风险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农地流转市场,使农地流转呈现出规模扩大、流转形式多样、流转主体多元、覆盖农户不断增多的显著趋势。在我国人多地少和农村内部自我积累能力明显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土地规模化流转有其内在合理性,但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的速度及水平只能是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的渐进式过程,不能因超越发展阶段的限制而引发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也应当有其合理的空间和方式,必须以不损害农民合理的土地权益和冲击宏观政策目标为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农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的现状分析,总结提炼了农地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重点阐释了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加快劳务输出、强化农地流转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农地流转管理和改革创新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等对策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农地流转与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促进水库移民的生计恢复及转型,探寻就业结构和土地流转间的交互机制,分析两者间耦合作用对当前移民安置模式及政策的影响。[方法]文章从移民就业结构变迁出发,通过超边际理论构建了安置区移民土地的流转机制模型,推演了从业决策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路径,并运用南水北调农业安置移民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大面积转出土地是移民搬迁后土地处置的主要行为,移民中土地转入户有所增加,但土地集中度却有所减少。移民非农就业较搬迁前有明显上升,并有向当地兼业转移的趋势,但与土地流转间并不互为因果,农村社保还难以弱化其对土地养老的依赖。劳动力数量、非农就业时间、非农收入占比、土地政策等对移民土地流转行为和规模均有显著影响,而外出就业前景和地租水平在促进土地流转行为的同时,却不一定能增加土地流转面积。[结论]移民外迁中可以采用无土安置代替农业安置,推动移民土地流转的关键在于技能培训、政策保障和地租补贴,简单的就业推荐和土地权属划分的作用有限。而对于移民中的农业大户,则需在满足土地转入面积的基础上,保障其在安置区的各项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6.
陈小林 《南方农村》2011,27(2):8-11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它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规模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农地承包经营权能否实现市场流转取决于能否产生足够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承包方行为基础,藉以探讨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Logit与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理论上,农地整治能提高耕地生产性收益与非生产性收益,降低劳动成本,但可能会增加土地和农机的使用成本,使得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2)实践中,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转入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非农就业状况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研究结论:现阶段,为活跃农村耕地流转市场,应加快推进农地整治、提高农地整治质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耕地流转价格,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应增加城市非农就业机会,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发证工作,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农地流转不断增加,但是农地流转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我国农地流转不顺畅。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的农地制度和流转特点,结合我国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我国农地流转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它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规模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农地承包经营权能否实现市场流转取决于能否产生足够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承包方行为基础,藉以探讨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农地整理作为提高土地质量、补充耕地数量的途径之一,已经成为土地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农地流转和农地整理进行了分析。并从土地集中程度、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的成本和土地流转规模等方面探讨了农地整理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