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目的: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检验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是否呈倒U型曲线,为缓解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脱钩分析,低通滤波。研究结果:(1)武汉市耕地占用与非农GDP之间的脱钩关系呈现出"弱脱钩—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弱脱钩—扩张连接"的变化,脱钩弹性值波动曲线符合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2)根据脱钩弹性值波动变化曲线,可以将统计期划分为4个阶段:1992—2000年、2001—2004年、2005—2009年和2010—2013年,且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武汉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呈倒U型曲线,当前武汉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位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通过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力度可以使武汉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维持为强脱钩。  相似文献   

2.
唐山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采用改良的脱钩理论对唐山市历年及未来耕地占用与非农GDP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指导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方法:改良脱钩理论的脱钩指标计算模型和增长经济理论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结果:(1)唐山市2000—2009年耕地占用与非农GDP呈现出不同的脱钩状态,原因也不尽相同;(2)唐山市未来经济发展中,脱钩指标分别为0.29和0.03,耕地占用压力仍然存在。研究结论:改良后的脱钩指标更加合理且与增长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不仅能够真实、准确反映唐山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有利于认识双保工程,指导耕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脱钩分析方法对1978—2014年湖北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并预测2015—2020年湖北省可能达到的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湖北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一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这是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用地管控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脱钩指数控制在0.02及以下时,无论是在最高经济增长速度、中等速度或最低增长速度的情景下,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累计建设占用耕地预测目标均可实现。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四川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基于脱钩理论的评价模式,加入建设占用耕地的强度评价.对四川省的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分别进行总量脱钩评价和消耗强度脱钩评价,得出四川省在1999-2008年间,二者的关系从脱钩状态转向耦合状态.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对于实现脱钩有重要作用,有效控...  相似文献   

5.
基于脱钩理论的九江县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关系,可以为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土地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脱钩分析的方法,对2007~2015年九江县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的状态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其相关规律。[结果]在2007~2015年期间,脱钩状态表现为先由不理想状态变成理想状态,再变成不理想状态,又变回理想状态,总体脱钩状态指数呈"M"型分布。在此期间,非农GDP总量保持平稳增长,这说明影响脱钩指数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某些年的脱钩指数呈现理想状态,这说明没有占用耕地的情况下也是可以保持经济增长的。[结论]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谨慎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并严格执行,并且进一步增强保护耕地的意识,并且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立足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土地。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厘清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共14类碳源,测算黑龙江省2000—2018年碳排放量,运用Tapio脱钩模型计算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的脱钩系数,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增长52.36%,年均增长2.37%,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迅速下降—稳定上升—缓慢下降的变化特征;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之间的脱钩状态主要是弱脱钩和强脱钩,呈现弱脱钩—波动期—弱脱钩—强脱钩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脱钩理论的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总量比较法的脱钩评价模式,设计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的脱钩指标及脱钩率,计算了1996-2002年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的脱钩关系极不稳定,先脱钩再耦合再脱钩再耦合;1997年、1998年和2001年的脱钩关系说明广州市在这些年份中用少于以往的耕地消耗产生了多于以往的经济财富,耕地压力大大减少,但在其它年份,两者未能实现脱钩,广州市对耕地占用的控制力度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基于IPAT方程的脱钩理论评价方法,利用2000—2010年江苏省及13个市的统计数据,分别从整体、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4个方面描述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各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0年多数年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处于弱脱钩状态,第一产业经济发展与江苏省整体发展态势大致相同,第二产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已逐步实现稳定的强脱钩状态,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一直处于弱脱钩状态,且各市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差异。对此,江苏省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发挥区域协同效应,因水制宜,扬长避短,稳步实现江苏省及各产业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强脱钩,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利用变化过程并揭示其空间要素驱动机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耕地保护建议。研究方法:变化轨迹法,景观格局指数,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1980—2020年,武汉城市圈的耕地转入与转出的面积差距逐渐缩小,不同时间段耕地减少去向基本保持一致,以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2)1980—2000年,耕地转出过程在空间上表现较为剧烈,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呈现集中占用;2000—2020年,耕地转出与转入在空间上表现都较为剧烈,耕地转建设用地呈现破碎化占用,耕地破碎化现象加剧。(3)建设占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分别是生态占用、政策规划保护力、社会经济影响度,各因素对耕地转换的敏感性分别是12.49%、4.91%、3.11%、1.19%。研究结论:需要多措并举优化耕地空间格局,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促使耕地空间布局集中化、规模化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研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边界,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研究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模型,通过建立边界分析函数确定耕地资源占用的经济边界和停滞时间。研究结果:在维持目前相对稳定高速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强度不变的前提下,昆山市经济发展正逐渐向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方向发展,单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发展角度来说,昆山市耕地数量将在250843.7—24637.8 hm2间达到边界值,此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提升将不再依赖于耕地占用;达到边界值的时间大致为2011—2012年左右,且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边际耕地占用比地区生产总值的边际耕地占用更早达到边界值。研究结论:耕地面积的变化存在着类似环境的库兹涅兹曲线,曲线拐点出现时刻即为达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时间,该时间点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有关,同时受到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力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总结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共同关注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土地权属、土地政策与法律、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保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现代测量技术、土地信息技术和土地整治工程等方面的重点进展研究。(2)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研究更多关注土地市场结构、土地财政与税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用途管制、土地督察、规划体制改革、现代测量技术等方面问题;国外研究则侧重在土地产权边界、土地制度演化、土地利用冲突、土地管理方式及机构设置、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属性与规划原则、土地测量方法优化与对比、土地信息获取技术优化等。研究结论:2015年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在实践推动下,研究面有所拓宽,学科体系研究得到加强,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与基础理论、土地经济关系与市场机制、土地制度改革与管理体制、土地政策体系与法律制度、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土地工程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类型划分,将各省域划分为3大类8个基本类型;基于省域单元对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等的利用效益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土地功能研究进展与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对国内外土地功能研究主要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及思路,供深入开展土地功能研究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尚待形成共识,土地功能分类正在积极探索,土地功能评价有了初步分析框架并在尝试应用。研究结论:土地功能研究已有良好基础,发展趋势和前景看好,应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深化实践应用,不断创新,支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土地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建议研究方向包括:完善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知识体系,创建土地功能研究框架;完善土地功能系统分类;深化土地功能形成要素的特征尺度研究;加强土地功能研究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城镇土地分等研究的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价格标准、土地税收标准应与城市土地的质量等级和土地利用水平保持一致。然而现行的城市土地市场中,常常只注重对一个城市内部的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而缺乏宏观调控城镇土地价格的分等研究。有鉴于此,本文阐述了城镇土地分等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城镇土地分等的历史,并详细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城镇土地分等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土地文化与文化土地内涵丰富。土地文化类型多样,具多元性、技术性、实用性、美学性等特征。文化土地建设迫在眉睫,其建设遵循的是自组织系统观、多元价值观和高品位审美观,目的是体现土地的真实价值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郑振源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7):23-27,83
研究目的:现行征地制度的最大弊端是土地补偿标准过低,如何合理确定土地补偿标准仍是征地制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旨在厘清地价形成和分配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和物权法的法理,对三种主要的地价形成和分配理论进行了讨论:(1)土地增值是由于土地用途的转换;(2)土地的外力增值不应归土地所有者,应归之于社会;(3)土地开发权属于国家或全民,开发收益应收归国家,由国家分配。研究结论:应当以当时当地土地正常的市场价格作为土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7.
平均地权思想回顾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回顾100年来平均地权思想的发展,探讨其对中国现行土地管理的启示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00年来,平均地权思想不仅在旧中国,也在新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正在变得日益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结论:中国大陆的土地管理急需确立一项更为明晰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应进一步发展和升华平均地权思想:界定土地公权力,明晰土地产权,细化土地使用权;改革地价体系和税收政策;强化对土地财产的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总结2018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济领域重点关注城乡土地价格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土地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行为、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征地冲突等;(2)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法律完善、土地权籍与耕地保护管理等实践问题;(3)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研究以探索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重视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深化土地利用视角下的碳排放研究、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及村级规划为热点;(4)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在农地综合整治、复垦技术革新、土地污染修复方法等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土地信息采集、处理技术不断完善。研究结论: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国家战略实施下的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利用转型、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下的空间治理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系统科学、信息通讯技术驱动下的土地资源智能管控等研究问题及相关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总结2017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7年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仍薄弱,集中探讨了土地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体系、研究框架以及未来学科发展方向;(2)土地经济研究侧重于城镇化对地价的影响、农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土地产权制度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现有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其影响等方面,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成为研究热点;(3)土地管理领域侧重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在土地管理法制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及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律逻辑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进一步基于时空锥理论研究了规划机理,提出了科学认知城市“多规合一”的理念,探讨了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与规划的核心任务;(5)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紧紧围绕“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展开,着重从生态整理、整理监管、村庄整理、复垦质量与新技术、污染土地修复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信息采集中的广泛应用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结论: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尚显薄弱,土地科技创新有所突破。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供应与市场调控机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布局、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中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以及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等。  相似文献   

20.
2016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7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总结2016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7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6年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进展,创新提出土地科学发展时空锥理论和模型;(2)土地经济领域开始关注长时序波动规律等新要素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以及土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土地产权和征地制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均有所突破,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研究热点;(3)土地管理领域对不动产登记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的关注持续升温并开始侧重工作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研究;(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探索面向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空间规划改革构想和建议;(5)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在移动测量技术与设备和便携式管理系统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进展,复垦土壤特征及多种新型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研究结论:2017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科学系统视角的土地科学专用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包括土地科学问题研究总体框架构建研究,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评价、土地整治工程、土地信息工程等理论及技术体系研究,典型区域土地系统多要素耦合作用与优化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