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探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新疆的现实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新疆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实地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对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沙湾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上述两个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沙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处于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通过两者相比较可以发现沙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价值。[结论] 在干旱区的脆弱生态环境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依赖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新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整体仍处于低级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山西省213处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对其分布均衡程度和地理联系程度进行考量,通过核密度图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指向,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的特点,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包括以太原和晋中为主的中部密集区和以临汾、运城、晋城为主的南部密集区,且都以各地级市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大多数示范点分布于城郊地区; (2)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科技类、农事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多分布于经济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生态功能区划是区域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及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区域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鉴于影响区域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因素较多,且某些因子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文章通过构建湖北省休闲农业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结果]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湖北省休闲农业区域发展潜力评价体系综合得分6882,处于中等发展水平,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模糊评价向量中隶属度最大值为0298,发展潜力较大,其中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的模糊评价向量隶属度最大值分别为0384、0286和0442,发展潜力较大,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的模糊评价向量隶属度最大值分别为0259和0315,发展潜力一般。[结论]湖北省基于生态功能区划发展休闲农业应加强生态环境、休闲农业等方面的工作。研究结果对湖北省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为区域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生态农业自身特色,从资源的自身景观价值、资源条件及生态环境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期为山西省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得分值,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山西省14个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1)对于评价体系的准则层而言,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权重相同,总权重占比达到90%,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部分,资源条件权重最低; (2)对于评价体系的项目层而言,资源生态质量权重最大,其次是资源科教价值,再次是文化价值; (3)对于评价体系的因子层而言,资源的奇特性权重最大,其次为资源的生态稳定性,两者权重值相差不大,均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因子。[结论]山西省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分布在Ⅱ~Ⅳ级,且Ⅲ级水平最多,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休闲农业旅游是对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部分进行深入挖掘,达到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历史文化和游客参与体验等多方面高度融合的表现形式,是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山西农谷作为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研发高地,其战略重点任务之一是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有效推进休闲农业旅游是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的有效路径之一。以山西农谷为研究对象,有效挖掘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资源旅游开发价值,构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内容和策略,对推进山西农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中影响驱动力各项因素的评价和分析,以期对河南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为目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策因素、区位因素、发展因素和社会因素4个部分组成评价准则层,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指标选取,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其驱动力。[结果]在准则层中,4个部分的权重分布情况为政策因素(0409 0)>区位因素(0290 2)>发展因素(0162 2)>社会因素(0138 6),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有休闲体验需求(0416 2)、乡村振兴战略(0375 4)、产业融合趋势(0368 2)和地区资源特色(0368 1)。[结论]休闲体验需求、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融合趋势和地区资源特色是目前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 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是由政策因素、区位因素、发展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其中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对休闲农业的整体规划起到指导作用,区位因素决定了地区间农业资源特色和客源市场的不同以及客源与目的地之间的交通距离,且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环境的改善促使地区间特色资源的开发,进而促进科技发展、教育水平提高、经营管理完善和休闲体验需求多样化等社会因素,由此形成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旅游产业振兴计划要求农业旅游产业专注于开发休闲导向、创意特色型旅游项目,促进一三产业有机融合。研究剖析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的产业融合内涵与意义;分析其发展现状并从缺乏规划、缺少特色和经营不善等角度剖析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的不足;给出确立农业旅游产业的休闲特色设计,突出其文化创意设计和建设融合农业产业的全域旅游体系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休闲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了全面了解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驱动因素,对陕西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为陕西省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文章通过层次分析法对陕西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基于该结果,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各指标打分,计算出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根据得分情况,确定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结果]层次分析法结果表明功能效益的权重最大为0422 4,产业发展的权重值次之为0269 9,经营模式的权重值最小为0135 1; 模糊评价打分结果表明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为399; 休闲农业发展水平驱动力分析表明物质基础、形成条件、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都会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结论]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驱动因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为了促进陕西省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建议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产品文化内涵,促进陕西省休闲农业的整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休闲农业活动是休闲农场发展和宣传促销的关键要素。蚕桑农场通过充分利用蚕桑的生态及人文资源,设计丰富多元的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游客对农业活动体验效益感知和满意度是休闲农场改善和提升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方法]文章研究选择浙江省湖州市德清蚕乐谷、南浔荻港渔庄两家蚕桑主题休闲农场为调查地点,通过IPA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评估农场各类休闲农业活动的重要—表现程度,以及游客参与农业活动后的体验效益情况,以此识别农场体验活动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需要改进的空间。[结果]品尝美食、生态休闲、农作体验等活动是受访者期望最高、体验表现值最高的地方,应继续保持和提升。受访者对休闲活动农业的体验效益表现在获得知识教育、融洽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3个维度,其中以获得知识教育的效益最高。不同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的受访者则具有部分显著差异。[结论]在体验活动中,美食和农作体验应结合蚕桑资源特色继续优化设计多样化体验活动。体验效益除了继续深化食农教育,重视农业知识教育的传导,未来还应重视增强人际关系互动和促进身心健康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网络大数据了解客源市场特征以及游客旅游体验评价可反馈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促进景区的形象优化。同时也可为古村落型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对象进行研究,使用百度指数作为信息源对旅游目的地的网络关注度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游客的人群特点,进一步了解旅游者行为偏好等; 运用网络文本内容研究分析方法,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网络评论文本进行分析,探究旅游者对旅游景区形象感知、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准确了解游客对古村落型旅游景区的形象感知。[结果](1)分析客源地市场特征表明景区对浙江省内地区影响力较大,中年男性游客对景区关注度最高,游客出游多受法定节假日影响,且行程安排多为省内周边游。(2)网络评价文本分析表明游客对景区认可度较高,游客旅游体验总体较好,但从景观风貌、休闲活动、景点设置、设施服务、文化底蕴、游客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细化分析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结论]景区优化提升可以从针对客源市场人群特点调整营销策略、联动周边景区、挖掘历史文化扩大影响力、完善服务、开发特色旅游体验活动等方面入手,同时,对核心景点的保护、注重以食宿等产业吸引游客并体现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防止过度商业化以保持淳朴天然的景区旅游氛围等问题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休闲农业是北京旅游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可持续发展对"十三五"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促进北京市城乡交流、实现农民增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主要对2006~2015年北京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等2种主要休闲业态的总体现状、经营主体数量、从业人数、经营收入、接待人次等的时空演化开展定量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加紧文化创意元素融合;加速"互联网+休闲农业"布局等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建议。[结果]北京的休闲农业呈现四大特征:(1)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消费外扩与食宿消费内聚"趋势并存,合力影响北京农业观光园时空演化进程;(2)民俗旅游呈现以"空心化、亲自然"为特征的持续性远郊热,生态涵养发展区民俗旅游发展持续巩固;(3)休闲农业市场邻近性的优势渐弱,休闲农业总体呈向外部扩散趋势;(4)休闲农业对自然旅游资源的依附性趋强,旅游自然资源富集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结论]北京部分农业观光园出现增速放缓,收入大幅下降的局面,农业观光园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北京近10年民俗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民俗旅游经营户的经营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需对民俗旅游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西安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休闲农业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文献调查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的关系,进而对西安休闲农业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结果]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在协同发展过程中西安休闲农业发展良好,形成了观赏型、品尝型、参与型、度假型及会展型休闲发展模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规划发展、管理体制、服务体系及利益分配等4个方面提出具体对策。[结论]发展休闲农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是前提,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是关键,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最终实现利益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海南省农业旅游区划及空间发展优势展开研究,以期为弥补海南省农业旅游研究缺陷和政府制定区域农业旅游发展方向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法研究2012~2016年海南省农业旅游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休闲农业企业数量、年接待游客数量、年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历年变化情况,计算5年间的增长率,分析其农业旅游发展趋势及对当地农业和农民的影响。采用资料分析法整理海南省的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明确海南省农业旅游区划及其主要休闲农业资源状况,分析各区域发展的空间优势。[结果]2012~2016年海南省农业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休闲农业企业数量、年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连年递增,年接待游客数量年际间略有波动,5年间,休闲农业企业数量增长83.09%,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48.15%,年营业收入增长103.4%,从业人数增长率达到579.31%。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农业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形成地方特色,农业资源投入旅游的比例达到80%以上,并建成很多休闲农业园和热带植物观光园。海南省根据地理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将全省的农业旅游划分为5个区域,各区域具有独特的休闲农业资源和空间发展优势。[结论]海南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迅猛、势头良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特色农业、特色民族风情和特色文化为农业旅游提供强大资源库;全省农业旅游形成五位一体的总区划,能够有效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生态保护不足、乡土气息破坏以及体验性产品缺乏等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主要包括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经营的BOT模式和农户自发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模式,目前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存在整体布局和规划不完善、旅游资源整合欠佳以及旅游模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该文结合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本土特色,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等对策路径,以期为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发展提供实践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分析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负面影响,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调查法,以武汉市黄陂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负面影响。[结果]农业生态旅游对黄陂区域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有效地促进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就业及国民经济的增长,然而也存在农业生态旅游投资大、农民获利不均等因素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因此政府有必要提前科学规划农业生态旅游,提供支持引导,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保障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论]鉴于黄陂区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高于负面影响,为进一步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综合协调各个方面,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其为推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面临资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广东省为例,探讨在低碳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低排放、低污染、低投入、低能耗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低碳经济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挖掘制约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几点问题,如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森林生态系统脆弱、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素质偏低、农业科技含量低,转化成果速度慢等。明确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的选择途径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生态农业经济、有机农业经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经济。并提出建立低碳能源结构、建立低碳的生产结构、实施低碳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长效机制,旨在为其他相似地区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如何选择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丰富的旅游需求,农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农业生态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享受新鲜空气、欣赏乡野风光,还可以使游客对乡村的民俗生活进行了解与体验。四川省作为我国的农业与旅游大省,因其个性化的地形地貌、水域及气候等特征,而具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天然独特优势。文章在厘清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旅游功能区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其中现状是具有天然资源优势、丰富旅客来源及良好的扶持政策等差异性,问题是缺乏规划、影响环境,区域偏僻、交通不便,粗放经营、形式单一等,提出积极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着重设计地方特色旅游项目、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联合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策略等建议,以此为发展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构建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设想,并探讨该设想的可行性。[方法]以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为例,集中分析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将环太湖4市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为切入点,确定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层的影响因子,对综合得分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8.289,属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项目中突出的影响因子分别为区内旅游需求旺盛、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广阔、区位优越且交通便捷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结论]环太湖4市具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构想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空间分布状况,挖掘贵州省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潜力。[方法]文章借助熵权—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选取单元加权法测算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分析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适宜程度,借助GIS空间分析法,分析凯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程度空间分布状况。[结果](1)通过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得分可知,凯里市下辖15个镇中,三棵树镇、旁海镇、舟溪镇、凯棠镇等为代表的9镇相对适宜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大风洞镇、炉山镇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休闲农业开发条件薄弱;(2)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在凯里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大致呈现出由东向西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形态。[结论]凯里市大部分区域适宜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未来应大力提倡适宜性程度高的乡镇发展休闲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