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农村住户的能源消费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北京农村能源消费的总体现状、不同地形、不同区之间的消费差异以及主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基于北京市13个区214个村庄1 866住户的调查数据,重点分析北京农村能源消费情况以及煤炭、电和薪柴3种主要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从能源普及率来看,北京农村能源以电、煤炭和液化气为主;从消费量比重来看,以煤炭(60.4%)、薪柴(17.9%)、电(12.9%)为主,太阳能和沼气清洁能源比重较低,煤炭几乎全部用于家庭取暖;平原区和近郊区的电、煤炭、天然气消费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薪柴低于其他地区,太阳能和液化气消费量的地区差别不大。地形特征和家庭常住人口对各种能源消费量影响都很大,家庭收入主要影响电(正向)和薪柴消费量(反向),对煤炭消费量影响不明显,峰谷电价对电消费量影响较大,采暖面积对煤炭和电有影响,对薪柴消费没有影响;是否节能改造和对雾霾认识对能源消费量影响不确定。[结论]采取科学分类指导及措施,改变农村冬季采暖方式,改造常规能源,加大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和能源改造政策支持,以促进北京农村能源利用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广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以后,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广西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量也大幅增长,并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能源缺口;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西部大开发前后广西能源消费总量及3种主要的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经济增长对能源,特别是对煤炭的依赖性变化最大;广西应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建立健全节能型能源消费机制,努力开发新能源。  相似文献   

3.
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问题,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基于格兰氏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以1980-2005年数据为样本,深入研究了我国三大产业能源消费量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与其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不仅存在协整关系,也存在着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总量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第二产业GDP增长1%,其能源消费量增长2.295%。进一步,对10个主要工业部门能源消耗量与GDP增长的双向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工业部门中高耗能用户的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尤其强。因此,在能源稀缺的条件下,应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好各部门的能源消费量,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推动我国区域农村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1991~2014年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1991~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东北地区和分省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分别增加了51.0%和95.6%,2005年以后人均消费量平均增长率达到6.5%。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商品能源消费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所占比重达到35%;秸秆、柴薪消费比重由65%、16.4%下降至43%、13.7%,而煤、油、燃气、沼气、太阳能比重分别增长至24.6%、2.7%、1.9%、0.3%、1.1%,电的消费量年度间波动较大,体现出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向多样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从区域结构看,东北三省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均呈上升趋势,辽宁省人均消费量显著低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家庭取暖能源消耗差异是主要原因;吉林省非商品能源消费比例有所提高,而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则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农民家庭收入水平有关。[结论]促进东北地区秸秆能源化利用,是保障农村能源有效供应、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我国西北平原区农村生活能源需求总量、消费结构和供给模式,为该区域乃至全国的农村能源消费供给结构和模式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描述统计法,以1991~2014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中的数据为基准,分析比较了我国西北平原区7个省(自治区)农村地区共24年商品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非商品能源(秸秆、薪柴、沼气、太阳能)消费和能源(煤炭、焦炭、成品油、电力、薪柴)生产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西北平原区商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65%左右,并保持稳定增长;西北平原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稳定,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逐年提高;因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我国西北平原区不同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我国西北平原区的主要能源生产与消费差额呈负值,近4年差额稳定在年平均负1 294.40万t标准煤。[结论]该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建议未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能源消费呈逐年上升的态势,1995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869.12万吨标准煤,2005年增长到5423.71万吨标准煤,十年间增长1.89倍。我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2005年全省煤炭消费4355.61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总消费量的77.61%;石油消费总量819.65万吨标准煤,占15.11%,其他为天然气4.20%,水电3.08%。从本省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情况来看,与全国相反,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小于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脱钩指数分别从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和三次产业能耗三个方面分析新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1年新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呈复钩状态,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有较高的依赖性;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是新疆主导能源,在多数年份都处于复钩状态,石油从复钩转化为相对脱钩,天然气和水风电则在相对脱钩和复钩之间反复波动;从三次产业来看,一产处于复钩状态,三产处于相对脱钩状态,二产能源消费量最多,在相对脱钩和复钩之间反复波动,第二产业是新疆未来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领域。新疆应该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来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8.
产业低碳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运用Vensim-PLE的仿真模拟软件构建了一个包含经济发展子系统、能源消费子系统与碳排放子系统在内的兵团高排放产业低碳发展模型。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识别了兵团十大高排放产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第二,兵团高排放产业的碳排放表现为波动上升与两极分化趋势;第三,在兵团高排放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仿真上,单因素下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效果>产业规模调整效果>环境治理投入比例调整效果>科教投入比例调整效果,组合因素下情景条件设置越严格,调整效果越好。基于此,从降低高排产业产出比重、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改革低碳经济的政策制度三方面提出了碳减排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197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低碳情景下我国煤炭、石油与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替代。[方法与结果]单位根检验显示各变量是一阶单整Ⅰ(1)。Johansen协整检验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FMOLS回归表明,GDP、煤炭消费和石油消费会提高CO2排放量,可再生能源消费会降低CO2排放量。长期内,GDP、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消费与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内,可再生能源消费与GDP、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煤炭、石油消费是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单向Granger原因。GDP是煤炭消费、CO2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石油消费是GDP的单向Granger原因。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显示,实行从煤炭、石油消费到可再生能源的燃料替代将会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结论]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石油的替代,转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和石油消费比例,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建立硬性约束,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IPEA方程思想,对江苏省能源消耗进行了历史回顾,预测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江苏省能源消耗总量;通过产业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演进—单位GDP能耗两个模型,分析了1985年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演进与能源消费和单位GDP能耗的关系,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演进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IPEA方程分析和预测可知,在按GDP年递增率0.10的情况下,如果单位GDP能耗递减率低于0.0909,能源消耗量会增加。在今后的发展中,江苏省应继续通过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1.
估算了广东2000~2009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分析了广东农业生产碳排放的主要特征,进而对广东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农业的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农业产值增长、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率平稳及农业能源消费结构的高碳化等是农业生产碳排放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广东农业低碳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广东农业生产实现低碳化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1、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基本保持同步,能耗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车道,主要指标增长进入全省前列,1995年至2006年GDP年均增长11.4%,能耗年均增长5.7%;能耗总量迅速上升,2006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70.2万吨标煤,较1995年增长83.8%;能耗结构得到初步优化,煤炭在能源消费的比重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河北、湖南、新疆三个不同地区农户能源消费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探索农户能源消费变动的规律,寻求农村能源消费升级之路。农户调查数据表明,影响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家庭人均财富、能源价格、能源可获得性以及户主受教育程度。从能源消费升级角度看,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农户能源的消费结构主要从薪柴、秸秆、煤炭向液化气、电力等商品性便捷能源转换;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山区,能源消费主要还是以薪柴、秸秆为主,但正慢慢向煤炭转化。为加快农村能源消费升级,建议加强教育,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提高农户环保意识,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农村能源供应体系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新的生物质能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炭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煤炭资源的消费需求的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包括对煤炭未来需求状况的预测分析.文章采集了与煤炭消费相关的产量、GDP、价格等指标及数据.利用SPSS软件采用后向消去法,求出中国煤炭消费预测模型.同时采用EXCEL软件的预测功能,求出相应的指标数值.得出201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并提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市为例,采用 Divisia 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1995~2009年南京市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南京市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抑制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U”型;能源效率对南京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加快工业低碳化转型,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效率是降低南京市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物质循环的概念、类型以及运用,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耗现状,并对我国未来能源消耗需求进行了预测与展望,指出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推动节能降耗,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8省的林区家庭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双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林区农村家庭的生活能源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林区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正处于向商品化转换的过程中,而且表现出鲜明的能源组合特征;生活能源消费表现出边际倾向递减的规律,未来生活能源消费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液化气和电力方面;生活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潜力,其中,液化气、秸秆和煤炭消费有更大的上升空间;生活能源消费需求缺乏收入弹性,某一种生活能源价格的变动对其自身需求影响较大,而对其他类生活能源需求量影响较小,电力和薪柴价格变动对其他生活能源需求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户消费行为的低碳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户消费行为为突破点,立足于减少碳排放甚至于零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并提出了采用低碳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碳排放;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消费;转变农户消费理念,提倡低碳生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和改善消费环境,科学引导消费等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能源大国 ,森林、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贮量丰富 ,同时我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耗的大国 ,各行业能耗指标都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建筑耗能不容忽视 ,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1996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为13 88亿t标准煤 ,而城镇建筑耗能达到3 54亿t标准煤 ,占总能耗的25 5 % ,如果将全国农村的建筑能耗2 03亿t标准煤算上 ,则我国建筑能耗达到5 57亿t标准煤 ,占全国能耗总量的35 %。由于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到目前为止 ,建筑耗能的增长速度远高于能源生产增长的速度 ,尤其是电力、燃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喀斯特农村地区低值粗放的能源利用方式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胁迫,薪柴过度使用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剧土壤侵蚀,成为诱发石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不同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是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生态研究领域的一大议题。[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喀斯特峡谷、高原山地和槽谷3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能源结构特征与消费现状,利用Tobit和Logit模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喀斯特地区用能结构单一,电力使用率达99. 31%,但对薪柴的替代进程缓慢,薪柴使用率仍高达83. 10%,其他能源使用率均不足50%,不同地貌区能源结构差异显著。(2)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量整体偏低且以薪柴消费为主导,人均能源消费量仅占全国人均消费量的40. 32%,薪柴消费量占总能耗的50. 69%,其余能源均不足20%,不同地貌区能源消费差异明显。(3)家庭人口数量、年纯收入、养殖牲畜数量、耕地面积、煤矿以及政策对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的消费具有显著影响,能源政策可以有效促进新能源使用。[结论]针对喀斯特峡谷区、高原山地区和槽谷区依次提出能源服务配套型、金融贷款合作型和企业入驻引资型3种模式建议,对优化喀斯特地区能源结构、保障石漠化治理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