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内涵、表现形式、产生原因、解决对策及制度保障进行了全面地概括,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评述,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论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长期基本方针。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试图结合中国生态环境和林业建设的客观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本文分为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长沙市2014年Landsta 8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及区内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等数据,采用2015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中规定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对长沙市及各区(县市)进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研究结果:长沙市及浏阳市、宁乡县生态环境状况为"优",长沙县、望城区、岳麓区、开福区等四县区生态环境状况为"良",芙蓉区、天心区和雨花区等三区生态环境状况为"一般"。这表明:长沙市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较优,但9个区(县市)生态环境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较城郊及周边县市生态环境质量要差,这意味着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等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根据各区(县市)评价结果采用差异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通过生态环境各领域的循环经济立法的相互配合来最终实现的,在矿产资源领域进行循环经济的立法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这一观点出发,首先从宏观上论述了在生态环境各领域中加强循环经济立法的特殊意义;其次分析了在矿产资源的领域为保证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循环经济立法的重要性;最后对矿产资源领域中的循环经济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可持续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也逐步成为研究的重点;以孝感市为例,从土地利用潜力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性,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对孝感市土地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分区,最后对生态建设用地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者互为因果关系,且相互影响。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模型,利用新疆兵团2001—2011年统计数据对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兵团在此期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以中级协调发展类型为主,总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发展类土地利用滞后型到初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随后为中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到最后的良好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的演化过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度整体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最后对土地利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耦合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次第攀升,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耦合关系。因此,在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促进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洋具有独特的流动性、生态系统性以及整体性,这就要求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打破国家管辖界限的制约而形成跨界治理。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重要经济体,隔海相望,协同治理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共同价值目标、共同利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对核损害下中日海洋环境治理中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跨境合作进行研究。以期弥补国内对该领域研究较为零散的现状,从核污水排海的角度出发对中日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合作不畅的原因等进行深入分析,力图在理论和实际上为中日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合作方面贡献微薄力量。进一步探讨中日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跨境合作的新发力点,提升合作的新层次,为核污水排海后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中找出适合中日双边合作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城郊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的协调耦合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城市扩展的合理性。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对1998—2011年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值进行测算,分析了二者的耦合动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均呈增长趋势,但后者增速较缓且有波动性。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演化曲线来看,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近年来耦合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武汉市未来远城区土地利用效益可能进入极限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天水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协调度、协调发展度进行理论辨析,分别建立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子系统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函数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函数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天水市2005年-2007年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2005-2007年间天水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级均为良好协调,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类型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天水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适度滞后于土地利用的发展;也说明基于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函数、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函数的协调发展度模型,能够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系统间协调关系的定量评价,可信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由诸多因素长期累积和演化的结果,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分析了产权制度及其制度安排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阐明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生态环境诸多问题的深层次制度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林业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的开发使得林业资源受到巨大的损失,影响了生态平衡。通过对林业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林业管理和林业资源合理开发的意见,为林业和生态环境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济南市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了分区,针对各区主要农业生态环境提出了包括生态农业在内的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构建林业生态建设新的投入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林业生态建设,是面向21世纪中国林业的核心任务和战略选择。然而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人与自然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总体仍在恶化。这对国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而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林业,林业是生态环境问题的主体和切入点。为此,党中央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要用50年时间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使森林在整个国土上呈现出布局合理、结构稳妥、功能齐全、整体效益最佳的状态。可见,解决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建立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是目…  相似文献   

15.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土地总面积为305.7万hm2,其中草地236.1万hm2,占77.2%,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该区曾被誉为"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趋于干涸,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该文在对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现状进行了剖析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结合天然草地分布的实际状况,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该区的草地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均属于中度和强度脆弱范围,并就此分析了原因,以期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者者互为因果关系,且相互影响。本文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模型,利用新疆兵团2001~2011年统计数据对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兵团在此期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以中级协调发展类型为主,总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发展类土地利用滞后型到初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随后的中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到最后的良好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的演化过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度整体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最后针对土地利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于秸秆焚烧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仍然存在,这是农业生产变革中传统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的博弈。本文对1980-2000石家庄地区秸秆禁烧工作做了历史性梳理,总结了其主要的工作方法和历史经验,以期做到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开展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5—2019年江苏省社会经济和水生态环境指标,对13个设区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水平,并对其进行了等级划分,针对其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江苏省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表现上,苏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水平最高,苏中、苏北其次,地区耦合度差异较大;总体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协调发展度的改善程度较大,苏中地区改善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2001~2004年建湖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环境(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及其生态环境承载力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建湖县生态环境承载力呈下降态势;生态环境单要素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属于中等超载、大气环境承载力属于低超载、土壤环境承载力基本属于弱超载;提出了建湖县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开采矿产之前,要进行地质勘探,确定矿产资源的具体位置。通常情况下,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地质勘探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当前矿产开发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分析了野外地质勘探过程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