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协调问题是影响区域整体实力的关键,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限制开发背景下,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城乡协调是新形势下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方法,运用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城乡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探讨了在新的功能定位下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状态—压力—响应模型的指导下,设计高寒牧区草原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黄河水源重要补给区玛曲草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玛曲草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恶化趋势;在压力指标中,超载过牧是影响草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根本原因是原料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因此,高寒牧区在选择草地经济发展模式时应优先考虑生态安全,实现畜牧经济和草原生态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林西县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林西县是典型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直接威胁着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古林西县为研究区域,探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及其成因。在分析林西县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林西县区域生态系统运行状况良好,生态脆弱度较低,微度和低度脆弱区共占55%以上,极度脆弱区仅占5%左右。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林西县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发生机制和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生态建设治理的重点方向,为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遥感技术识别诊断黄河源区矿山开发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状况,以期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实地调研、空间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矿山露天开采,尤其是煤矿、建筑用砂采场以及煤矸石堆放是造成黄河源区重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的主要驱动因素。源区范围内60.40%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持续威胁黄河源区生态安全。(2)矿业开发主要造成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受损,受损面积占比51.59%,严重威胁源区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3)矿业不合理开发造成黄河干支流两岸10 km范围、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生态敏感区域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受损,生态廊道效应减弱。研究结论:在查明黄河源区矿业开发现状特征基础上,识别诊断矿业开发造成源区生态受损和退化状况是维护黄河源区生态安全,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生态环境研究的理论,结合新疆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价新疆生态脆弱性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新疆83个县市的生态环境脆弱进行评价,并根据环境脆弱指数进行分组,将新疆县域生态脆弱性分为重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不脆弱四类,并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生态脆弱性与贫困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的生态脆弱性有显著差异;新疆各县市的生态脆弱性与贫困有显著关系,生态环境越脆弱,经济越贫困,居民生活成本越高,发展有更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生态脆弱性评价是区域生态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不仅对矿区的资源及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还指导了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意见。本文在生态脆弱性研究方法上,选择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通过建立基于目标的第三个层次准则的判断矩阵,并加权汇总得出各个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依此方法,再建立基于目标的第二个层次准则的判断矩阵,运用生态脆弱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得出大同煤矿区的生态脆弱性指数,评价大同煤矿区的脆弱性。评价结果显示,大同矿区生态脆弱综合指数为0.3506,呈中度脆弱性。根据生态脆弱性结果为后续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工作、制定综合治理策略及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恢复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区是我国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湿地分布区,又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分析洞庭湖区湿地主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对洞庭湖区17个县市进行了湿地生态脆弱的量化评价,最后提出了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为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构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2007—2017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过程与变化趋势。[结果]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现波动中增长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值除了2017年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更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平稳,一直处于拮抗状态。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4个发展阶段。[结论]区域的生态环境调节能力逐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向着协调发展的方向不断演进。未来研究区应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优化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提升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农业生态脆弱性,通过研究特殊地形和气候下的农业生态脆弱性,有助于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广西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利用ArcGIS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分级,以期探究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水蚀面积的权重值最高为0134,年平均降水量的权重值为0113,自然环境指标相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指标对农业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区域大致可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桂西峰丛洼地带、桂东山地丘陵地带、桂中低山丘陵地带、桂东北山地、桂南沿海丘陵地带。[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看较为脆弱,处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等级,但生态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改善农业生态脆弱性,政府应实行区域的联合防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治理,积极探寻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促进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乃至我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成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通过选取反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14个代表性指标,根据四川省和全国的对比结果拟定了相应的分级和评价标准,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生态脆弱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处于高度脆弱状态,应大力加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整治.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黄河故道区土地开发整理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境内黄河故道区为例,评价流域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安全.研究方法:生态安全评价法、Delphi经验统计判断法等.研究结果:土地开发整理后,区内10个县的生态不安全因素普遍降低.为相似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整理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土地开发整理后保持了粮食、水利、生境、水土保持等的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黄河流域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探寻其有效改善措施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法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从社会经济安全、农业用水安全、工业用水安全及生态用水安全4个层面构建黄河流域水安全评价模型,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权法,选取2004—2017年9个省区11个指标,分别对其水足迹、水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黄河流域总体水足迹呈增加趋势,农业水足迹在总水足迹中占比最大,约92%;黄河流域总体水安全状况呈现变好的趋势,青海省水安全等级最高,内蒙古水安全程度最差;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制约黄河流域水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为人均水足迹、农业用水效率以及灰水足迹强度,9个省区水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性特点。结论 9个省区应结合自身短板,因地制宜,制定最适合当地发展的用水战略和节水战略,以适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贫困问题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贫困”是由于环境先天脆弱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破坏性的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引致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的贫困;分析了西部先天脆弱环境对西部生态贫困区域的形成、分布、人类生存和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总结出三大生态贫困地区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脆弱的环境因素,其成因机制包括生态环境的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禀赋较差;提出了西北黄土地区实施植被的生态恢复;西南石山地区适宜配合生态经济林的植被恢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及加快城市化步伐;青藏高寒区重点优化资源开发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和强化生态文化意识等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属于中国特有世界濒危鱼类,仅分布在黄河中上游水域,由于黄河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兰州鲇资源量急剧下降。本文对该物种栖息水域环境质量状况、肌体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影响兰州鲇资源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和种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控制COD排放,治理Hg、Zn和Pb污染,加强渭河、沣河等黄河主要支流水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划定禁渔期和禁渔区,建立兰州鲇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原种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等兰州鲇自然种群恢复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有效保护黄河濒危鱼类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复杂且脆弱的,探讨旅游对其造成的影响,评价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对保护滨海湿地意义重大.采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对以黄河三角洲湿地、长岛湿地和胶州湾湿地为代表的山东省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和长岛湿地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胶州湾湿地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根据评价结果及当地滨海湿地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滨海湿地旅游开发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生态补偿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互制约,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宁夏隆德县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从隆德县森林、草地、农田和水域4个方面展开分析,对隆德县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生态补偿进行估算。[结果]在黄河流域宁夏地区,隆德县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其生态服务价值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为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补偿额为6.447亿元,在总补偿标准上占据绝对地位,其次为农田、水域、草地生态补偿,且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符。[结论]根据宁夏隆德县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结果,草地生态系统外溢补偿标准相对偏小,仍需继续改善,后期应对土地利用规划及时加以调整,为草地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7.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模式,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和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GIS 技术,加权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1) 未利用地面积2676.2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3.94% ;从未利用地的构成来看,盐碱地、沼泽地、滩涂所占比例接近90%,决定了该区域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大,极易造成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2) 未利用地适宜性等级与离海洋远近和地势高低呈现正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了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农林牧综合开发利用、林牧草综合开发利用、林牧生态用地保护、牧草生态用地保护、入海口生态保护和滨海水产养殖开发利用7种未利用地开发模式,以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科学利用黄河水资源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都与水有关。针对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应以水为切入点。科学配水,统一管水,全民节水,植物涵养水,只有科学利用黄河水资源,才能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科学评价水资源环境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直接关系到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 文章以灰水足迹为视角,纳入种植业和畜牧业,全面测算2000-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环境状况;基于“脱钩”的内涵,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索黄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引入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对黄河流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灰水足迹的变化进行分解。结果 (1)总体而言,黄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随经济增长而增加,2013年达到极大值后缓慢下降。(2)黄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由无序到有序,2019年大多数地区呈强脱钩态势且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3)2000-2019年约63%的地区在人口效应、经济效应的拉动作用下,农业灰水足迹产生增量效应;约37%的地区在城乡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的抑制作用下,农业灰水足迹产生减量效应。结论 适度提高沿黄地区人口质量、控制经济发展规模以及推动绿色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