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收集1950—2005年中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的相关数据,并且运用投资周期理论对中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和结构的变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都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近几十年,中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量上持续稳定增长,营林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逐渐增加,森林工业产业向营林方向转变,进而提出了影响林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2.
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林业经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经济手段,对于林业发展与森林质量提升有重要影响。森林吸收大气中CO_2气体以碳化合物储存起来,形成碳汇过程。研究运用计量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滞后模型,分析林业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与林业碳储存增量的协整关系以及2个变量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得出我国林业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林业碳储存增量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是其影响相对较小,且存在一定滞后期,投资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3.
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已成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在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中,要通过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生产力来提高森林碳汇能力,走重数量、更重质量的发展之路,通过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完成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历史作用;要确立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碳贮存而不是森林蓄积为碳汇林经营目标的原则;树立森林碳汇储备的观念和碳交易的意识;确立森林碳汇经营的思想;兼顾木材生产和木材储备;与非木材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国际社会努力为实现森林碳汇价值提供途径,探讨森林碳汇价值实现对林地效益可能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森林碳汇价值实现对林地效益影响路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森林碳汇价值实现的情境下,森林最佳轮伐期的变化情况,以及木材收益和碳汇收益的变化,最后得出林地效益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我国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通过对我国1994—2009年林业经济增长的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贡献率比较,结果表明:中国林业经济增长主要受营林固定资产投资、营林基本建设投资和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以及林业从业人员人数等投入因素的影响,但各投入因素对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为此,必须结合各投入因素对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大小,合理分配各投入要素在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基于PLS模型的中国林业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4~2007年关于中国林业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影响中国林业产出的诸种投入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林业产出主要受林业固定资产投资、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和林业从业人员人数以及从业人员年均工资等投入因素的影响;且各种投入影响因素对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为此,建议:保持林业投入适度增长,加大对林业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增强其再就业能力;加强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尤其是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和森工基本建设投资;借助林权制度改革,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以促进林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一个风险规避型营林企业和一个风险中性木材分销商的木材产销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分析营林企业向木材分销商购买期权合约规避木材市场价格的随机波动风险,在条件风险价值(CVaR)准则下,构建斯塔克尔伯格(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木材产销供应链最优策略,并分析营林企业风险规避程度、期权执行价格以及期权费补贴率对木材产销供应链最优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期权合约中约定的期权执行价格较低时,营林企业种植规模、木材生产量和期权费均随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单位面积蓄积量却随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当期权执行价格较高时,营林企业可通过行权应对木材价格波动风险,故种植规模、木材生产量、单位面积蓄积量以及期权费均不受风险规避程度影响。期权执行价格的提高会促使木材分销商提高期权费,进而提高期望利润;但期权执行价格对营林企业最优混合决策的影响存在差异,期权执行价格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营林企业种植规模,但不利于营林企业增加质量投入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期权费和单位面积蓄积量随期权费补贴率的提高而增加,而营林企业种植规模和木材生产量却随期权费补贴率的提高而减少。此外,期权费补贴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木材分销商的期望利润,但会降低营林企业的条件风险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搜集1976—2005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森工林区国有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状况,并在归纳总结大量国内外学者所认同的影响森林资源变化的因素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有林地面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受灾森林面积、营林投资、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对森林资源变化有显著影响的科学合理的指标,继而运用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保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增长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佛坪县为例,分析了林农参与森林碳汇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原始调查数据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碳汇抵押贷款成本、森林保险范围以及碳汇资产变现难易程度,对贷款意愿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揭示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建议,为森林碳汇抵押贷款机制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商品林是特殊的投资品,其投资回报期长、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大、营林面积大导致的管理复杂和多样化,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因素多,严重制约了社会资本的投资动力。如何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商品林,以增加木材商品供应,从而弥补现实木材供需缺口、缓解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市场安全的大计。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文章以SWOT方法分析商品林投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并以案例分析在考虑商品林投资的SWOT下,国家经营扶持政策对商品林经营直接收益的影响,以增进社会资本对商品林投资的理解,激励其投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碳汇发展过程中政府与林农之间的博弈关系,结合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农户经济理论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理论,构建政府监管和林农行为选择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博弈收益。结果表明:政府采取监管、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碳汇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碳汇市场体系等措施,林农会选择执行监管政策;反之,若政府不实施相关政策,加之林农对森林碳汇认识不够,参与森林碳汇储备意愿不强等,林农会选择不执行监管政策。因此,急需建立健全碳汇交易市场体制机制、完善碳汇林补贴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政府监管模式,以期有效推动森林碳汇储备,从而加快森林碳汇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逐渐严重,各国开始重新认识并重视森林的生态功能,林业碳汇逐渐成为重要的减排手段之一,林业碳汇产业也成为各国的新兴产业。针对我国林业碳汇产权不明、相关风险管理不到位、市场需求不足、投资收益相对低等问题和林业碳汇融资的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从产权、风险、需求、收益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We have evaluated the global warming impact of palm oil production in a model that simulates the operations of a typical palm oil mill that processes fruit from a nucleus estate and outgrowers. It estimates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crop and in mill products and by-products, and balances this against the major sources of greenhouse gases (GHGs), all converted to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s (CO2-e) over the 25-year lifespan of the crop. The model shows that most carbon sequestration occurs in the standing crop, with smaller amounts in mill products and by-products. Land-use conversion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GHG budget, with planting of oil palm after logged forest or rubber leading to a net loss of carbon, and to a net gain following grassland. In the default oil-palm-to-oil-palm case the carbon lost from cleared palms is balanced by sequestration in the current crop. Methane from mill effluent and nitrous oxide from N fertilizers are the next most important emission sources. The default replant case gives net emissions of 0.86t CO2-e per t crude palm oil, but these can be reduced to very low values, mainly through conversion of methane and surplus fuel in the mill to energy.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9—2018年的林业发展数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和DEA-Malmquist法实证分析了中国29个省(市、区)森林碳汇静态效率和动态演进过程。结果表明:1999—2018年中国森林碳汇总量呈增长趋势;从静态方面看,中国碳汇效率总体较低,区域间差异大,碳汇效率的空间分布与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向关联性,纯技术效率是制约综合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动态方面看,Malmquist生产指数呈U型趋势发展,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对Malmquist生产指数的驱动作用不同。因此,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森林碳汇的科技水平;完善产权激励机制;加快构建碳交易市场;促进林业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Satellite data-driven discoveries are fuelling the literature on forest transitions, particularly in quantifying slow, large-scale trends. Mather’s forest transition concept depicts the inflection point marking a change from decreasing to increasing forest area. This theory is being elucidated using satellite images of global forest cover from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NASA),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and now from the FAO’s recently introduced geospatial monitoring platform SEPAL 2.1. Recently, a series of high profile papers have illuminated the concept of the forest transition using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based forest cover images. Defined as an increase in global forest cover, analysis of satellite images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suggests that a global forest transition has occurred. However, satellite data provide less information about biodiversit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outcomes in new forests. Incorporating other data sources on the quality of forest transitions offers the potential to develop better reforestation programs, address climate change goals and enhance other ecological and human benefit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view on remote sensing, biodiversity, and carbon science that has changed the study of forest transitions, and an outline of anticipated and suggested science and policy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5—2014年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的项目地潮河林场、奋斗林场、二十八站林场和育英林场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森林碳汇项目促进减贫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碳汇项目通过促进社会就业情况和经济情况有助于减缓贫困,并且社会就业情况在减贫影响上比经济状况贡献度高;而森林碳汇项目造林阶段的造林面积对减缓贫困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结果分析表明只有基于内生发展动力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森林碳汇项目开发设计,由"输血型"模式变为"造血型"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缓解贫困两个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与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龙江森工林区森林固碳量和碳汇潜力进行核算与预测。结果表明:天保工程的实施和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对森工林区的碳汇效果产生重大影响。截至2015年天保工程累计增汇2.85 Tg(1 Tg=1012g);到2020年,停伐政策支持下新增碳汇1.27 Tg。龙江森工林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986 Tg,2030年碳储量将达到1 158 Tg,碳汇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下森林旅游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背景下提出的。林业应主动寻求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蓬勃发展的森林旅游业需要解决低碳化问题。国际低碳化的压力、森林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及低碳旅游意识的提升等都将促进森林旅游低碳化的推进,但在实践中,需要旅游企业实行低碳化运营,需要引领旅游者低碳化消费,还需要政府的低碳化激励。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借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解决碳汇交易途径、碳汇计量管理、森林碳汇资金筹集、碳汇林保障和森林碳汇信息传递的问题,健全云南省森林碳汇市场机制,从而达到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又能有效的建立起云南省的森林碳汇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浙江省中等立地水平的杉木林经营为例,从森林碳汇供给的视角,采用成本利润法来测算碳汇的供给成本,避免了造林成本法不区分林地的条件和类型缺陷。研究表明:碳汇供给的价格与林地的规模呈负相关,与预期的成本利润率呈正相关。在碳汇价格为18元/吨CO2e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理性的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最小经营规模为1 000.4 hm2。降低交易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森林碳汇交易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