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目的:以"法理逻辑—政治逻辑—新法理逻辑"变换为线索,探索自动续期的理论及方案。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和多学科综合法。研究结果:申请续期是现行土地出让制度的法理逻辑的必然要求,《物权法》刻意将住宅建设用地自动续期与非住宅建设用地申请续期分别开,其背后的逻辑是引入住宅建设用地续期这个法律问题的政治解决方式,今后自动续期方案的设计也因此须循入政治逻辑的轨道。研究结论:自动续期是《物权法》赋予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法定权利,其要旨是不以谈判、合意和缴纳对价作为续期要件。住宅建设用地期间届满后,除公共利益原因外,使用权人可以自行持相关证件到权责机关办理新一个期间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但自动续期生效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依法缴纳年金。为降低制度实施成本,年金应以房地产保有税附加的方式,按一定比例"钉"住房地产保有税,搭上未来房地产税征收体系的便车。随着在国有土地之上赋权于民的新、旧法理逻辑的更替,自动续期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对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框架的重大变革与修正。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国首例住宅续期问题的出现,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如何续期引起很大的争论,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讨论了住宅用地的规定年限少于法定最高年限和住宅用地的规定年限为70年的两种情况下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续期问题,主要观点是无偿自动续期。同时,谈及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应该有偿续期。  相似文献   

3.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续期是我国土地公有制下的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基于城市土地国有的法律制度、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法律效力以及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性的实际需要等原因,研究认为,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应当实行有偿续期。然而,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有偿续期会涉及到一些关键要素的界定,诸如有无免费续期面积、是否采取超面积加成征收的惩罚措施、续期费用缴纳标准、续期费用缴纳方式等,这些关键要素的确定在制度上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对住宅拥有者的福利产生或轻或重的影响。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从个人权利、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心理活动这四项功能性活动,深刻剖析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有偿续期对住宅拥有者福利影响的维度,据此,从明确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续期后享有的各项权利、科学制定续期缴费标准测算方案、合理划分土地出让期内建设用地使用权增值收益、加强续期制度顶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6年温州住宅建设用地到期续期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问题的法律解决方案被提上日程。由于续期制度的作用对象为居民,应当尊重居民对续期制度的意愿。文章从居民的角度出发,探究居民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制度的态度,分析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制度制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将来建立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如何续期,是土地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而针对这一话题的讨论多是围绕着如何细化解释《物权法》"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这一法条而开展。事实上,此类问题并非住宅建设用地所独有,工业、商业等非住宅建设用地也存在着大量的到期现象。深圳市早在2002年就出现了土地使用权到期的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的法理逻辑、行政逻辑和技术逻辑出发,分析了其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现状,并就续期条件、续期方式、年期确定、地价评估与价款核定、续期时受让方的确定、续期申请和续期办理程序等,提出了完善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后的处置规定散见于多部法律法规,总结涉及相关条款的规定如下:到期前一年由土地使用者申请续期;予以续期的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交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申请续期或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宗土地不予续期的,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土地使用者交还土地使用权证,及时办理注销登记(《物权法》规定出让人办理注销登记),登记机构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本文将就未申请延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分析住宅建设用地自动续期的具体含义,并为续期制度的构建提供思路。研究方法:采用规范分析、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研究续期的沿革与变迁,并考察域外的规定。研究结果:(1)自动续期表明了立法者对业主居住权益的保障,但仍留下许多问题未能解决;(2)这些遗留问题将对业主重建决议、房产税改革、以房养老的推行产生负面影响;(3)域外续期制度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与中国国情存在显著差异,无法在制度的价值取向层面取得一致,但在技术细节上仍可资借鉴。研究结论:(1)可采用分类型有偿续期的方式,设置一定的免征标准;(2)如个人住房房产税能为地方政府提供充足税源,也可适用统一的无偿或廉价续期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并提出:"研究住宅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的法律安排,推动形成全社会对公民财产长久受保护的良好和稳定预期。"该项规定回应了当前社会关切的商品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问题。众所周知,现行法律对商品住宅用地期限届满续期问题,仅规定"自动续期",但对续期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土地使用费的内涵分析为切入点,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了我国土地定价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以此为基础,从制度层面提出了城镇住宅用地使用权续期定价模式的框架,并以此为依据,着重分析了收益还原法在住宅用地使用权续期定价中的运作过程,为土地使用权续期定价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总结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共同关注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土地权属、土地政策与法律、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保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现代测量技术、土地信息技术和土地整治工程等方面的重点进展研究。(2)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研究更多关注土地市场结构、土地财政与税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用途管制、土地督察、规划体制改革、现代测量技术等方面问题;国外研究则侧重在土地产权边界、土地制度演化、土地利用冲突、土地管理方式及机构设置、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属性与规划原则、土地测量方法优化与对比、土地信息获取技术优化等。研究结论:2015年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在实践推动下,研究面有所拓宽,学科体系研究得到加强,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与基础理论、土地经济关系与市场机制、土地制度改革与管理体制、土地政策体系与法律制度、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土地工程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类型划分,将各省域划分为3大类8个基本类型;基于省域单元对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等的利用效益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土地功能研究进展与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对国内外土地功能研究主要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及思路,供深入开展土地功能研究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尚待形成共识,土地功能分类正在积极探索,土地功能评价有了初步分析框架并在尝试应用。研究结论:土地功能研究已有良好基础,发展趋势和前景看好,应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深化实践应用,不断创新,支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土地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建议研究方向包括:完善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知识体系,创建土地功能研究框架;完善土地功能系统分类;深化土地功能形成要素的特征尺度研究;加强土地功能研究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城镇土地分等研究的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价格标准、土地税收标准应与城市土地的质量等级和土地利用水平保持一致。然而现行的城市土地市场中,常常只注重对一个城市内部的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而缺乏宏观调控城镇土地价格的分等研究。有鉴于此,本文阐述了城镇土地分等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城镇土地分等的历史,并详细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城镇土地分等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土地文化与文化土地内涵丰富。土地文化类型多样,具多元性、技术性、实用性、美学性等特征。文化土地建设迫在眉睫,其建设遵循的是自组织系统观、多元价值观和高品位审美观,目的是体现土地的真实价值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郑振源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7):23-27,83
研究目的:现行征地制度的最大弊端是土地补偿标准过低,如何合理确定土地补偿标准仍是征地制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旨在厘清地价形成和分配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和物权法的法理,对三种主要的地价形成和分配理论进行了讨论:(1)土地增值是由于土地用途的转换;(2)土地的外力增值不应归土地所有者,应归之于社会;(3)土地开发权属于国家或全民,开发收益应收归国家,由国家分配。研究结论:应当以当时当地土地正常的市场价格作为土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7.
平均地权思想回顾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回顾100年来平均地权思想的发展,探讨其对中国现行土地管理的启示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00年来,平均地权思想不仅在旧中国,也在新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正在变得日益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结论:中国大陆的土地管理急需确立一项更为明晰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应进一步发展和升华平均地权思想:界定土地公权力,明晰土地产权,细化土地使用权;改革地价体系和税收政策;强化对土地财产的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总结2018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济领域重点关注城乡土地价格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土地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行为、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征地冲突等;(2)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法律完善、土地权籍与耕地保护管理等实践问题;(3)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研究以探索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重视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深化土地利用视角下的碳排放研究、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及村级规划为热点;(4)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在农地综合整治、复垦技术革新、土地污染修复方法等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土地信息采集、处理技术不断完善。研究结论: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国家战略实施下的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利用转型、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下的空间治理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系统科学、信息通讯技术驱动下的土地资源智能管控等研究问题及相关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总结2017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7年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仍薄弱,集中探讨了土地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体系、研究框架以及未来学科发展方向;(2)土地经济研究侧重于城镇化对地价的影响、农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土地产权制度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现有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其影响等方面,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成为研究热点;(3)土地管理领域侧重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在土地管理法制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及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律逻辑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进一步基于时空锥理论研究了规划机理,提出了科学认知城市“多规合一”的理念,探讨了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与规划的核心任务;(5)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紧紧围绕“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展开,着重从生态整理、整理监管、村庄整理、复垦质量与新技术、污染土地修复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信息采集中的广泛应用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结论: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尚显薄弱,土地科技创新有所突破。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供应与市场调控机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布局、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中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以及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等。  相似文献   

20.
2016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7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总结2016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7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6年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进展,创新提出土地科学发展时空锥理论和模型;(2)土地经济领域开始关注长时序波动规律等新要素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以及土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土地产权和征地制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均有所突破,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研究热点;(3)土地管理领域对不动产登记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的关注持续升温并开始侧重工作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研究;(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探索面向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空间规划改革构想和建议;(5)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在移动测量技术与设备和便携式管理系统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进展,复垦土壤特征及多种新型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研究结论:2017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科学系统视角的土地科学专用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包括土地科学问题研究总体框架构建研究,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评价、土地整治工程、土地信息工程等理论及技术体系研究,典型区域土地系统多要素耦合作用与优化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