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昕  陆迁 《水利经济》2015,33(3):48-50
以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中现存的精英农户难以形成、异质性农户需求难以协商、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从社会资本角度阐释了小型水利设施合作建设过程中合作发起和组织运行农户行为响应机理,提出加强社会资本建设和培育、培育和发展农村精英农户队伍、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强化社区环境建设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水利供给主体、供给范围与治理机制是产权改革的三大要素。本文根据农村水利设施的性质、考虑供给主体的供给效率建立农村水利设施供给主体选择模型,提出基于项目资金价值的农村水利多元供给模式选择的一般方法。阐述农村水利多元供给治理面临的问题,提出多元供给模式下完善农村水利市场准入机制、项目控制权选择准则、社会资本收益分配原则、国有资产监督制度、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监督制度、补偿机制及社会资本退出机制等治理路径,阐述农村水利政府、市场、协会多元供给的治理要点,为农村水利供给制度改革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及其地区间的差异。研究方法:根据集聚经济原理构建城市土地产出率模型,利用全国城市面板数据检验基础设施对土地产出率的贡献。研究结果:控制了实物资本和劳动投入密度等土地产出率的基本决定因素后,基础设施资本密度是土地产出率的重要贡献因素,各项基础设施都有独立的贡献;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在西部地区的增长对城市土地产出率作用最大,在东部次之,在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各地应根据自身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边际收益有选择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节约土地和促进增长的综合目的。  相似文献   

4.
保障粮食供给是当前三农工作重心之一。而粮食生产对水利依赖性高。因此水利工作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重大。虽然近年来,农村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很多地方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受洪涝、泥石流、低温雨雪等灾害的影响。一些地区水利设施受损严重;建设现代农业,需要更加完善和更高标准的水利基础设施。种种情况表明,为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农村水利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水利设施在建设和使用中存在大量浪费土地的现象,急需科学规划,创新思路,转变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式.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水利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加强皖北农村水利设施供给有利于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力。本文以皖北为例,运用财政分权理论,深入分析当前农村水利设施供给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多次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从2010年到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发行支农范围和支农职能作出了重要指示。农发行总行在2013年工作部署中要求:重点支持水利和新农村建设;择优支持农业生产基地、农村交通、农业生态环境等建设项目。农发行辽宁省葫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改观。然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总量不足,不能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老化;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出现重复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障碍。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最现实的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根据能值理论计算了山东省黄河流域各地市的产量因子、生态足迹的深度与广度及结构份额,以此来度量和研究黄河流域产粮区自然资本存量和流量及其结构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地区资本存量利用程度越来越大、资本流量越来越小;在资本存量消耗中草地和水域引起的比重高达95.12%;资本流量利用中,耕地所占份额在减小报告期为68.67%;建设用地比重在增加,报告期平均达26.03%,个别地区高达38.47%。近8年个别地区耕地的份额减少了12个百分点、建设用地增加了6个百分点。可见,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的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不断地侵占着耕地的份额、侵蚀着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商品粮产区的资本存量尤其是草地和水资源的保护,激励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本流量、调整利用结构,遏制建设用地继续侵占耕地在资本流量中的份额,从土地生产力上实现"占补平衡",激励农业生产大户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物产出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孔晓娟  邹静琴 《南方农村》2012,(1):70-73,7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现阶段农村社会资本存量的基本情况,探究农村社会资本缺失给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阻碍,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和发展积极社会资本,抑制传统消极社会资本,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农村地区内需增长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以及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广东省作为我国南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但其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程度相对来说却比较低,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利于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了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协调一致,文章以广东地区农村为例,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在论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非农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3方面的内在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对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3方面因素都发挥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教育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显著;再次,农业机械设施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而言不太显著;最后,道路、通讯设施对非农生产和农民人均收入收入的贡献率相对其他变量数值较低。并提出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了解农户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需求意愿是提高政府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根据2013年在苏北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数据,以个人家庭特征、村庄特征、政策制度和农户态度4个维度建立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村庄是否经常发生旱涝灾害和农户态度是影响农户对农村水利需求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闪  袁汝华 《水利经济》2014,32(3):9-12
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1个地区"十一五"时期水利投资效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值为1.152,从整体上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发现技术效率偏低为0.844,技术进步表现良好为1.568,纯技术效率变化不大,规模效率偏低为0.846。说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提高,水利投资技术效率偏低主要是由于较低的规模效率造成,应适当扩大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从区域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的水利投资效率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水利设施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农村水利设施的修建改变了以前农民"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成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农业收益低迷、务农人员减少、农村集体经济无力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的水利设施不再被人看重,处于任其荒废的状态,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加以治理,以期能保住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  相似文献   

15.
设施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相对发达地区而言,新疆设施农业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本文对新疆霍城县的设施农业进行了研究。该县设施农业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和基础。但是也存在资金短缺、技术人员短缺等制约因素。因此,该县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强化技术培训与服务,确保新农村建设中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资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资本因素进行了时序和截面资料分析,发现农业固定资产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重大,农村非农固定资产对农村非农经济影响大。农村资本存量中固定资产净值与流动资金保持合理的比例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何寿奎  李霞  洪迪 《农村经济》2013,(1):126-129
农村水利进行产权改革以及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建设有利于解决建设资金紧张以及村集体管理上的低效问题,如何建设管理好多元供给模式下农村水利项目是对执政能力的挑战。文章在分析农村水利改革与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健全农村基层组织,科学选择监管途径,依法对社会投资项目进行规制,以推进多元供给模式下农村水利项目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对资本回报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借助一般性的总量生产函数,推导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影响资本回报率增长的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采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中国各地区建设用地与资本存量的组合关系是影响地区资本回报率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2)中央政府在各地区间的建设用地数量配置方式是导致资本回报率增长水平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从建设用地数量配置的视角,为改善中国的资本回报率,缩小地区间资本回报率的差距,实施更为公平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方案是一个可行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9.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测度了1981~2012年间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运用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分析了城乡资本配置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分阶段考察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在30年间呈现出弱化的趋势,而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波动变化;1981~2003年,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对城乡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资本存在从边际生产率高的农村地区向边际生产率低的城市地区非逐利流动的现象;2003年以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促进了城乡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缩小,给农村资本回流带来了显著的正效应,中国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198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结构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正相关;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农村金融机构分布密度的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却与经济类和社会类基础设施投资负相关。经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包括经济类和社会类基础设施)是农村金融机构分布密度的Granger原因,方差分解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