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伊犁河谷水渍土地的分布,成因与改造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犁河谷现有水渍土地约20万hm^2,本文试图从探讨水渍土地的含义特征及其改造利用的现实意义入手。在指出该区水渍土地的分布的同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人为两个方面,揭示了它的成因,提出了(1)健全排水系统,迅速消“肿”;(2)严格控制引水,降低灌溉定额;)3)科学设计林网,突出生物排水工程作用;(4)合龙并干,加速渠系配套;(5)上排下灌,充分利用水  相似文献   

2.
市场信息     
市场信息市场急需八大类农产品加工机械(1)粮食加工机械:以小型成套设备为主,如多机轻碾和着水抛光制米以及精制米、营养米加工设备;(2)油料加Xi机械:当前有待开发以炼油脂为主的成套设备;(3)果品加工机械:近年来农副产品基地建设进展较快,急需小型果品...  相似文献   

3.
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与形式1.对策: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出发,本着自愿与试点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形式:(1)放开承包土地的经营权,(2)搞好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试点;(3)抓好"一...  相似文献   

4.
大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方法研究陈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计划1.1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综合平衡首先必须加强政府对市域土地利用总体结构布局的科学调控和引导,进行城市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策划,实现合理用地和供求平衡。确定各产业配置及保...  相似文献   

5.
(续上期)3湖南大米的机遇和影响入世对湖南粮食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从长远看机遇多,近期看挑战多;体制上机遇多,产业上挑战多。3.1从机遇来看3.1.1有利于加速湖南农业结构调整过去我们为解决吃饭问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入世后,我们可以利用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机会,进口土地和水资源密集型的粮油,出口劳动密集型的蔬菜、水果、花卉、养殖业产品及其加工品,这相当于进行农业资源置换,进口一部分耕地和水资源,减轻国内农业资源压力,调整出较多的土地空间用于改善生态环境。3.1.…  相似文献   

6.
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新疆为例于礼新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概况新疆辖有13个地(州),3个自治区辖市,13个地州辖市,71个县。自1988年2月至1997年10月,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9年零8个月,共完成县(市)规划2...  相似文献   

7.
江西京九沿线旅游资源具有4个显著特点:(1)多样性;(2)独特性;(3)教育性;(4)开发利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8.
1.林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浏阳市位于湖南省东部,辖40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 50.08万hm2,人口335 549人。浏阳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市)之一,林地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68. 3%;有林地 30. 08万 hm2,居全省之首;活立木771万m3,居全省第四;用材林 20.8万hm2,,年可供商品木材12万m3;竹林面积 3.04万hm2,立竹总量 5 396万株,年可供商品竹500万根。 (1)林产品加工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浏阳林产品加工历史悠久,可概括为3个时期。一是林产品加工业孕育期…  相似文献   

9.
面向市场发展高效农业──玉林地区“三高”农业的实践与探索广西玉林地区农委彭志光所谓高效农业,就是以当地资源为基瞅以科技进步为支柱,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它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农业资源配置的高效率;(2)作物和畜禽单产的高水平;(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  相似文献   

10.
做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县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需要。当前应抓好:(1)建立农业资源经济信息动态监测体系;(2)深化农业资源调查、评价化配置研究;(3)开发农村经济区划工作;(4)参与农业资源管理;(5)狠抓农业区域开发实验站建设;(6)做好农业区划开发项目库建设,参与前期论证及决策咨询;(7)加强气象哨管理。提出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什邡市耕地质量现状,充分把握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质量提升分区,测算不同质量提升区的提升潜力,以期为全市耕地质量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方法]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构建2014年什邡市耕地质量限制性指数评价体系,采用限制性指数模型测算耕地质量限制性指数,结合因素组合法、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法,分别进行耕地质量提升分区及其提升潜力评价。[结果]什邡市耕地质量现状差异显著,地域分布特征明显;因素限制程度以中限制为主,多因素共同主导限制耕地比重大;各质量分区限制特征明显,各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在时序上和空间上也存在差异。高等别耕地集中分布于南部平原,受土壤酸碱度中等限制和剖面构型高程度限制为主;北部丘陵区以及南部河谷低洼地带主要为低等别耕地,表现为坡度与灌溉因素较高程度限制为主;综合提升潜力较大的耕地集中于北部丘陵区与南部河谷低洼地带。[结论]什邡市范围内耕地质量差异明显,存在普遍限制且分区限制特征明显,各区提升潜力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从时间序列看,2009—2019年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微弱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均值为0.783;区域上,珠三角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西翼、东翼和山区则呈不同幅度降低趋势。(2)从空间维度看,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呈高—低效率区多核心成片集中分布格局。(3)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空间非均衡性,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区域间差距为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超变密度,区域内差距的贡献率最小。(4)整体而言,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技术影响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分异,其中水田面积占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耕地面积为主导影响因子,但四大区域主导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科学配置资源以推进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注重耕地利用的非期望产出效应,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耕地自然质量及空间分异规律,以期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进行指导。[方法]文章以喀斯特岩溶区域典型县石林县为例,在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衔接基础上,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表征耕地自然质量的因子自然质量等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探讨。[结果](1)不同行政区域内自然质量等集中程度差异显著,分异规律明显;各行政区域内分布规律高度相似,以中心城镇为最优,呈同心圆向外围辐射发散趋劣。平均自然质量等由优趋劣依次为长湖、鹿阜、圭山、西街口、大可。(2)不同耕地利用类型自然质量等分布差异不大;各耕地利用类型等别集中差异显著:水田、水浇地等别较高,多集中连片分布在坝区、河谷沿岸,旱地等别较低,多为零星分散的缓坡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水浇地略优于水田,旱地最差。(3)受大尺度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影响,自然质量等在不同海拔梯度间耕地等别分布差异不大,且等别集中程度高度相似。从整体看,耕地等别随海拔梯度升高呈现降低趋势,部分区域小幅反弹。[结论]耕地自然质量作为耕地的本底质量,在县域尺度具有独特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确定基于乌鲁木齐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并与现行标准进行比较,以期为当地后期耕地征收补偿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基于乌鲁木齐市耕地资源综合价值将耕地征收补偿标准的构成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分别采用收益还原法、影子价格法与成本替代法、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其进行测算,并对基于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收补偿标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从农户与集体角度,基于耕地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能使农户获得的征地补偿金提高,从37.92 万元/hm2提升至了306.97万元/hm2,为现行标准的8.10倍;(2)从补偿范围角度,基于耕地综合价值的补偿标准,兼顾了征地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补偿,分别提升至了299.43万元/hm2、10.25万元/hm2.[结论]文章创新构建基于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充分考虑了耕地资源具有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多重效用,不仅计算了耕地资源对于农民的就业价值和农业产出价值,也重点体现了耕地资源对于农民具有的社会保障效用和生态安全效用.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生态学农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在甘肃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和发展现状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低劣的资源环境条件与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短缺的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科技转化层的瓶颈、低素质的家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执行者与高新技术应用的矛盾;为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研究结论:劳动力析出会促使农户撂荒部分质量差的耕地;这种撂荒行为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特征及限制开发利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底耕地后备资源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探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可以为政府部门保障基本农田和国土整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综合分析了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宜耕性与限制性。[结果](1)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较少,面积为381万hm2,约占全省现有耕地的640%; (2)集中分布于北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 (3)主要以其他草地和沙地两种地类为主,分别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8689%和540%; (4)从开发的限制性因素分析来看,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体质量差,加之极端的气候条件,频繁的自然灾害,以及欠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结论]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较少并且分布较集中,开发利用潜力不大; 该区域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明确功能区划和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18.
河北承德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承德市土地利用存在结构不合理、后备资源不足、经营粗放、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文章使用承德市2007~2015年统计年鉴以及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等,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承德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利用速度变化。并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承德市建设用地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现状具有开发程度适中、比例分配合理特征;(2)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农用地变化不大,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园地、林地增幅较大,建设用地增长幅度也较大;(3)土地利用程度方面,承德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不大,总体来说呈现增强态势;(4)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方面,水域、水利设施占地以及交通用地变化较大,耕地和草地变化程度较小;(5)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人口以及城镇化。由此提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耕地质量,转变土地经营方式,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以促使土地利用生态化利用及土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认识和理解耕地资源损失过程。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成功研制出的世界上首套30 m分辨率2000—2010年GlobeLand 30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环渤海地区耕地资源损失流向、质量和空间特征。研究结果:2000—2010年,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耕地资源明显减少,主要损失流向为人造覆盖、草地、水体和森林;耕地资源损失区域主要位于降水量较少、海拔较高等耕作条件较差的地区;耕地资源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破碎化程度日趋严重。研究结论:基于GlobeLand30数据的耕地资源损失过程研究能有效揭示耕地资源损失流向、质量和空间特征,为区域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积极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常德市的四个县市:桃源县、汉寿县、临澧县、津市市,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等五个方面对常德市2009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2年期间,四个县市的城镇、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加;2 2009-2012年期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增长的趋势;3常德市2009-2012年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不大,并且区域不平衡;4 2009-2012年期间,四个县市中相对变化最大的为临澧县城镇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