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各地年平均降雨量、地质灾害发生数以及不同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基于降雨量—时间序列的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分析模型,对我国各地2010—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各地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结果,并分别以云南省和全国整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为实证,验证模型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改进建议:(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绩效评价方法;(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监督管理;(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措施(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上期分析我国地质灾害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对如何开展好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法制和制度、严把防治工程质量关、制订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规程规范、建立重大治理项目评估机制等六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场地,有待进行修复治理后再利用。对德国在该领域的法律、监管机制、治理方法及后期再利用等进行了梳理,包括土壤保护与防治的法律基础,土壤修复治理的监管部门、责任主体,土壤调查与数据库建设,土壤修复监管工作程序,土壤修复治理措施。德国鲁尔区在工业场地再开发利用方面,区域政府层面的宏观指引与推动、企业的作用以及部门间的联动协作和公众参与等几个因素起到关键作用。对我国的启示:(1)完善法律法规,亟需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2)明确土壤修复治理责任主体和建立资金保障机制;(3)健全监管程序,强化部门协调机制;(4)完善基础调查与信息库建设;(5)加强政府和开发企业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复垦监管现状与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进一步明确土地复垦监管工作特点并分析发展趋势。研究方法:通过对现阶段土地复垦监管工作的总结,在分析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式、矿业用地改革趋势以及复垦工程建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土地复垦监管能力、政策环境及科研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总结了中国土地复垦监管工作的阶段性特点,分析了发展趋势,并提出以下观点:(1)实行信息化管理应作为目前土地复垦监管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2)对复垦资金施行严格管控是现阶段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3)土地复垦的监管将从"管方案"和"管数据"向"组织管理"和"项目管理"转变;(4)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土地复垦监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为质量控制、工程验收和项目后评价提供技术支撑;(5)建议创新土地复垦监管体制、制度以及工程管理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项目"是2008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重点项目之一,它能否顺利实受到包括青海地勘投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破解制约要采取如下对策:(1)建立科学的投资体系;(2)进一步完善地勘工作管理体系;(3)加强能力建设;(4)加大基础性工作投入,加强基础研究;(5)为青藏专项营造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的环境;(6)加强高海拔地质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7)加强安全救援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了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龟坡生态修复工程为例,介绍了在厚层基材喷播技术、乔灌草蔓植物系统应用技术、数字化智能管理技术的实践应用,以及工程取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案例工程取得的经验提出提升区域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效果的建议:(1)源头管控要"全方位",严把实施方案关;(2)过程管理要"精细化",严控工程质量、盯紧工作进度、严格资金支出、强化现场监管;(3)后期管护要"立体化"落实,建立完善追责机制,实行动态监管、加强信用监管;(4)行业发展要"多样化"协同。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方向。文章分析了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现状,并运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目前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存在发展水平较低、各要素投入不均衡、相关机构多集中于"治理"、地质灾害非公企业占市场主体比重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市场、发挥非政府组织在"防治"方面的作用三个角度出发,促进甘肃地质灾害防治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希克斯 -卡尔多补偿检验原理推论出发 ,分析了体制弊端对技术水平发挥的制约 ,阐述了提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投资经济效益的途径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内容 ,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模型 ,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评价是对地质灾害防治政策及法规实施之后的效果与作用进行检测的一种必要手段。为合理地评价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的效应,选取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作为出发点,运用生产函数建立评价模型,将相关政策与法规统称为政策变量,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由于法规的滞后性和长期性,使其不能化解地方政府在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政策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有显著作用;(3)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中法规因素是基础,政策因素是政府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手段,政策因素可以弥补法规因素中的不完善。因此,应完善法规制度并重视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制止耕地"非农化"和防治粮田"非粮化"方面探索形成"五个机制",即:耕地"非粮化"有序腾退机制、耕地保护"地长制"监管机制、占补平衡耕地后期管护产业化机制、解决种粮效益低下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耕地保护智能化监测监管平台快速反应机制。文章结合宁夏实际情况,剖析了耕地"非农化"、粮田"非粮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建立我国耕地"双非化"监管机制的政策建议:(1)尊重地理格局,设置防御底线,合理利用不同资源禀赋的耕地资源;(2)以省域为单元,推行党政同责和全域田长制,压实耕地保护的属地责任;(3)厘清职责边界,明确法律责任,构建部门协同监管体系;(4)优化调整,有序腾退,构建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新机制;(5)完善用途管制制度,创新占补平衡方式,制定管控新规则;(6)实行精准补贴,鼓励产业融合,提高种粮效益;(7)建立智能化监管平台,从虚拟量管理向实物量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我国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迫切需求,及十四五时期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良好形势,文章在梳理国际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生态修复的基线调查、优先领域、修复目标与要求,项目的实施、监测与评估、验收与考核机制、适应性管理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流域生态修复项目的管理规程,针对我国流域生态修复项目管理提出了四点建议:(1)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科技保障体系;(2)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湖长制;(3)建立生态修复资金长效保障机制;(4)提升流域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为指引,对东江湖流域生态补偿现状、生态补偿困难和瓶颈展开深入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政策层面:(1)加快生态补偿立法,源头防治生态环境问题;(2)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完善财政金融政策;(3)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联系,构建沟通协调联席机制;(4)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具体思路:(1)科学界定流域生态补偿主体和对象;(2)确定流域补偿的方式和模式;(3)加大流域补偿资金筹措力度;(4)构建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如东县2001-2013年16个省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规划设计先天不足、前期准备不细不实、监管不到位、按期竣工难等问题。对比2007年前后项目实施的改革措施,提出四项保证省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对策:(1)从项目组织者、资金管理和参与者角色等方面调整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模式;(2)强化基层村组群众参与、质量申报和重点申报意识;(3)从预算审核、报账审查和竣工验收三方面加强资金管理;(4)从廉政建设、项目法人、项目审计、档案管理和综合效益评价等方面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新出台的《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了财政林业专项资金管理体制,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我们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容易操作。一、工作体会(一)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1.加强项目申报管理,严把申报关。申报项目的选择要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建设和发展方向,要符合专项建设规划的投资重点,优化申报项目结构,严把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针对不同社会主体对规划认知及参与程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提高规划认知程度的技术方法与管理措施,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参与式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顺义区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广义认知程度总体较低,明显低于城市总体规划;但是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相关措施认知度却较高;(2)土地利用规划的权威性、统筹能力都有待提高;(3)公众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了规划的实施;(4)不同特征的社会主体对自身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认知程度差异明显。研究结论:政府应在规划各个环节中加强宣传,尤其强化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教育,促进部门之间紧密合作,培育公众的规划参与意识,提高规划的公众认知度,加快建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社会效益评价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特点 ,设计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的内容 ,一是评价国家投资 40亿元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对保障库区人民生命安全的评价 ;二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减少水库淤积量的评价 ;三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三峡水库移民区社会影响分析。并提出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海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数据为主,国情普查数据为辅,在生态省和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通过融合6项空间类规划,重点强化空间管控约束的作用。针对海南省"多规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大规模核减现状建设用地问题、基本农田与林地重叠问题、开发边界布局散乱问题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改革探索,建立问题协调解决机制,通过空间调整、置换等方式化解耕地、林地、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提出未来发展困境与实施建议:(1)避免"多规合一"后再出现"多规"矛盾现象;(2)与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做好衔接;(3)降低规划后期林地管理压力;(4)管理权利进一步下放;(5)加强论证与审核。  相似文献   

18.
地热资源是未来的优势能源。我国地热发电的核心技术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地热发展存在着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缺乏统一的开发规划、资源管理及利用不规范等问题。促进我国地热能开发的几点思考:(1)加大地热发电科研投入;(2)政府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3)完善或增修地热开发相关法律;(4)引导传统石油开发企业积极参与地热开发。  相似文献   

19.
结合我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情况,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辅助的联合推广模式。但在调查成果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各规划的衔接需要一定时间;小区域富含微量元素土壤受各种因素制约难开发;因素考虑不周全,影响评价成果应用的推广;调查评价成果应用存在一定的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对策建议:(1)加强政府管理,建立调查评价成果推广应用的保障制度;(2)多措并举,增加推广经费,注重宣传推介,设立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应用对象的科技培训;(3)拓展调查评价成果的应用领域;(4)扩大调查评价范围、扩充调查评价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我国近十年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损失,认为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和勘察、评价、监测、预报等前期工作。并就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