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劳动力迁移理论和相关研究,对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的个体特征和家庭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和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位性质对于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有影响,从事个体经营或在私营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更愿意在省内转移;打工年限在5年以上的人更倾向于跨省转移;打工收入在2万元以上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年收入对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的影响呈现"倒U型";家庭耕地面积在2亩以上对是否跨省转移的选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统筹城乡户籍制度,鼓励农民实施多种经营,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利用,从而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稳定而彻底转移。  相似文献   

2.
兼业农民的非农就业行为及其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兼业农民非农就业行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安徽省兼业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方法,就个人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非农劳动特征因素和农业政策因素对兼业农民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家庭社会政治地位、劳动比较报酬和个体人力资本水平对兼业农民非农就业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也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农地托管"作为一项新型农地经营的创新模式,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具有积极响应。文章结合实地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农民农地托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托管服务获取渠道对农地托管意愿具有差异性影响,性别、年收入和人均耕地正向显著作用于农地托管意愿,而家庭人口和托管距离对这种决策行为构成约束。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要释放女性非农就业,完善农地托管市场,尊重农民主体意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对重庆市228位农民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民户籍制度改革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的婚姻状况、家庭规模、故土情结和对城乡生活节奏差别的关注程度等因素对其户籍制度改革参与意愿有负向影响;农民的家庭总支出、子女的城市求学状况、成员外出务工状况和是否有城市亲戚关系等因素对其户籍制度改革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此外,土地流转补贴、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公共服务供给力度等政策支持情况对农民户籍制度改革参与意愿也有正向影响。而农民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总收入和政府设定的计划生育政策过渡期等因素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其户籍制度改革参与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农民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受偿水平,并检验影响农民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CVM法和Tobit计量模型。研究结果:山东省临清市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平均受偿意愿为704.22元/m2;年龄、外出务工年限、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家庭供养系数、对宅基地政策是否了解及其在住房养老中的作用等变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受偿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是否参加新农合或其他保险、区位变量、非农就业稳定性变量则对宅基地退出补偿受偿意愿具有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应增强农户退出宅基地转向城镇非农就业的能力与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提高农民退出宅基地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6.
农民参与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冲 《农村经济》2007,(6):122-124
本文以农民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为研究中心,从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其家庭的劳动力数和年农业生产成本等方面分析影响农民合作意愿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参与合作能否受益的预期心理对农民的合作意愿有着显著影响,农民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否了解也是影响农民合作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苏省江都市8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基本情况、对现有居住环境和预期目标的评价及政策等方面考察了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年龄、文化水平、从事的职业等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预期和需求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意愿;经济收入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分化也使得农户产生了不同的居住区位选择动向;政策支持对不同个体特征及不同家庭结构的农户意愿的影响都是积极的,即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的集中居住意愿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多元治理模式能否形成,农民的参与是其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山东、浙江、江西、湖北、四川5省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从主体认知与情境约束两个方面对农民参与社会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区域类型和个体农民基本人口学特征的情况下,主体认知因素中农民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治理方式认同感均对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情境因素中与村干部的接触频率、信息途径的直接程度亦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13年CGSS数据中的农民样本,使用Probit模型探究农民自我雇佣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农民群体存在较高的自我雇佣率,高达27.14%;不同就业类型之间的个体特征差异较小,主要差异体现在社会网络和家庭特征上,表明信息、资金约束是农民从事自我雇佣的主要障碍;农民自我雇佣具有较高的收入,这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就业以及缓解贫困具有积极作用;但与农民工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民自我雇佣群体在收入和规模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研究农民集中居住意愿及影响因素可为地方政府科学地制定农民集中居住政策提供参考。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地,研究城市边缘区农民集中居住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长沙市为例,从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两个方面,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边缘区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城市边缘区农民集中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家庭年收入、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居住房屋修建年份、家庭人口数量、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家庭宅基地面积和承包地面积、家庭居住房屋类型等,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加大农民就业服务力度,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民集中居住。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在城市和农村均进行居住,导致家庭两栖化现象的发生。本文建立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决策模型,基于规模变迁视角,分析农业经营规模和家庭规模变化对家庭两栖化的作用机理,并利用logit模型对其影响效应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受家庭养老、风土人情、宅基地变现能力等影响,家庭规模小型化显著加剧家庭两栖化现象。农业规模化经营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人口跨产业、跨区域转移,另一方面也增加农村土地等要素的未来预期收益和农民居住意愿,从而进一步强化家庭两栖化现象。在传导效应方面,家庭规模小型化可以显著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人口流动,提升家庭两栖化程度;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进而显著提高农村家庭非农收入,对家庭两栖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养老事业投入,建立完善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在城市和农村均进行居住,导致家庭两栖化现象的发生。本文建立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决策模型,基于规模变迁视角,分析农业经营规模和家庭规模变化对家庭两栖化的作用机理,并利用logit模型对其影响效应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受家庭养老、风土人情、宅基地变现能力等影响,家庭规模小型化显著加剧家庭两栖化现象。农业规模化经营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人口跨产业、跨区域转移,另一方面也增加农村土地等要素的未来预期收益和农民居住意愿,从而进一步强化家庭两栖化现象。在传导效应方面,家庭规模小型化可以显著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人口流动,提升家庭两栖化程度;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进而显著提高农村家庭非农收入,对家庭两栖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养老事业投入,建立完善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女性劳动力留城意愿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农村已外出女性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其留城意愿。本项研究分别从个体特征、就业区域、经济因素、家庭特征、资源因素等方面开展解析,运用单因素分析和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索。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外出打工月收入等经济因素是决定农村女性劳动力留城意愿的主要因素;所拥有的土地面积与留城意愿呈负相关,这说明,拥有土地面积较大的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留城意愿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同时,鉴于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家人态度对其留城意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省409户样本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农户收入分化在农户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化特征,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讨论收入水平分化、收入结构分化、二者交互项对农户林地流转综合意愿、流入意愿、流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农户收入水平分化对林地综合流转意愿、林地流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结构分化对农户林地流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分化与结构分化交互项对农户林地综合流转意愿、林地流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需要关注农户收入分化因素;做好收入分化因素的有效识别;充分认识收入分化因素对农户林地流入与流出意愿的差异影响;把握分化特征,有针对性提高林地流转意愿。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江苏省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利用扩展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考察了农民农业科技培训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不同作用,借助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培训绩效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表明,农民对科技培训服务的需求意愿受农民个体和家庭特征、对农业技术的选择、政府服务及农民风险偏好程度等多因素影响;培训绩效反映在农民对新技术的掌握、经营能力提升、农业产量及收入的提高等,而这又受到培训机构的供给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霄 《中国农村观察》2012,(3):26-36,96
本文利用对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状况、家庭需赡养的老人数量、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的多样性选择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家庭成员务工工作变换频率、家庭需抚养的子女数量、现有住房面积、宅基地面积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同时,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活动、宅基地退出后以低价租住廉租房、公租房以及将宅基地用于出租等非自住用途的农民,更可能不具有宅基地退出意愿;而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在城镇购房情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人数不断攀升。在征地过程中,农民作为直接的利益承担者,其意愿和主观评价对于征地政策的执行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012年湖北省失地农民保障调研的实际数据,使用logit模型,分析了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特征以及政策的主观满意度对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征地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预期等因素正向作用于被征地意愿,就业促进政策的满意度等主观评价变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构建科学政策体系,增强政府行为对失地农民的受益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安徽、山东等七省的686份农民调查数据,对农民秸秆还田的决策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构建Binary Logistic模型探究个体及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及还田福利认知对农民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民的思想观念并非盲目落后,只有给予追求个人或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农民充分尊重,秸秆还田才可能取得预期成效。农民对秸秆还田的生态和社会福利认知水平成为影响其还田决策的重要因素,还田经济福利认知的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个体和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对农民秸秆还田意愿作用更明显,其中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显著,但补贴与处罚措施却对农民还田意愿呈负向影响,现有的奖惩机制有待完善。据此,提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绿色化理念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综合福利认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提高奖惩政策瞄准精度等政策建议,以提升并推进作物秸秆还田利用的效率水平与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268位扶贫驻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借鉴职业决策过程模型和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分析扶贫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扶贫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不强,比较愿意和很愿意留任的人数占比不到30%;从个体特征看,年龄对扶贫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影响显著,但边际效应不大;从家庭特征看,家人的理解程度显著影响扶贫驻村干部的留任意愿;从工作特征看,专业匹配、工作表彰、领导关怀、驻村感情等因素显著正向影响扶贫驻村干部的留任意愿,而工作压力、能力恐慌等因素则显著负向影响其留任意愿。以上结果表明,乡村振兴的人才吸引力度有待增强,而精神关怀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为样本,运用Logistic模型对352个消费者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研究消费者购买观赏鱼的意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娱乐认知程度、价值认知程度和养殖意愿对消费者购买观赏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消费者对购买"新、奇、特"品种、商家主推的特色品种的关心程度和商家售后服务对其购买观赏鱼意愿呈正向影响;观赏鱼健康状况是消费者较为关注的重点问题;成本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婚姻、是否为家庭主要消费购物者、家庭装饰情况、社会活动、观赏鱼来源认知程度、购买市场上流行品种、观赏鱼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对观赏鱼附加消费认识度、商家售卖场地的布局等九大因素对消费者是否具有观赏鱼购买意愿无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