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利用对徐州市4个县的32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提出有关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从农民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现居住情况、农户家庭经济特征、当地社会状况、政府政策六方面对农户集中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居住后的居住条件、住房补助金额、现住房安全状况、收入主要来源渠道、家中有无小孩、现居住地离城镇距离、交通状况、人均纯收入等因素对农民的集中居住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苏省江都市8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基本情况、对现有居住环境和预期目标的评价及政策等方面考察了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年龄、文化水平、从事的职业等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预期和需求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意愿;经济收入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分化也使得农户产生了不同的居住区位选择动向;政策支持对不同个体特征及不同家庭结构的农户意愿的影响都是积极的,即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的集中居住意愿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重战略"同步推进的新时期,农民集中居住问题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实践表明农民集中居住意愿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洞庭湖区板江乡100多名居民的问卷调查显示,农民集中居住意愿总体不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结构、受教育年限、常住人口规模等方面。在新形势下,可以从重点关注老年人和规模大的家庭的特殊诉求、发挥教育水平高的家庭的带头示范作用等方面入手,提高农民集中居住意愿。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形势日益严峻。利用农村无人耕种的承包地和荒废的宅基地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研究农民以地养老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于缓解农村老龄化形势、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对河南省176位农民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土地特征和农民心理认知情况4个方面选取了18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民以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民的学历越高、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非农收入占比越高、感觉养老金越充足,农民越愿意以承包地养老;农民的房屋面积越大、房屋常住人口数越多、在城镇买有住房、越认可这种方式,农民越愿意以宅基地养老。[结论]在农村养老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找准并关注有以地养老需求的农民、大力发展农村地区周边的非农产业、明确以地养老成立的立法条件以及加大以地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研,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调研数据开展分析,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心理特征、合作社特征和政府公共服务等探究影响农民合作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农民的合作意愿主要源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面临现代农业经营中难题时,农户更迫切需求合作组织的帮助。同时发现地方政府对农民的合作意愿影响很大。基于这些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中居住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推进的一项重大政策,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应着力防范化解政策执行中的潜在风险。文章选择以江苏省北部地区实践和下辖G集中居住社区民众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挖掘并提炼该项政策实施背后的系列风险要素,包括土地风险、生计风险、心理风险和地方管理风险。研究表明,这些风险的现实存在对农村集中居住政策的实施构成了隐性影响,其衍生和演化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涉农政策运行的复杂性特征,需要地方政府予以重视和回应。以农村可持续发展为指引,尊重农民主体意愿、健全补偿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与保障供给、强化产业配套是化解农村集中居住政策风险的关键施政方向。  相似文献   

7.
宅基地整理要因地制宜,重在体现农民意愿。以山东省高庄街道办事处123户农民的入户调查为基础,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方法,对农民上交闲置宅基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给予农民一定的经济补偿前提下,66.02%的农民愿意退出闲置宅基地;影响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因素包括:农民打工收入比重、村内公共服务设施、目前生活状况满意度、在本村居住年数、乡村企业数、家庭年总收入、房屋结构、劳动力比重、被抚养人口数、户主年龄、家庭拥有的社会保障措施和房屋已使用年限,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对重庆市228位农民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民户籍制度改革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的婚姻状况、家庭规模、故土情结和对城乡生活节奏差别的关注程度等因素对其户籍制度改革参与意愿有负向影响;农民的家庭总支出、子女的城市求学状况、成员外出务工状况和是否有城市亲戚关系等因素对其户籍制度改革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此外,土地流转补贴、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公共服务供给力度等政策支持情况对农民户籍制度改革参与意愿也有正向影响。而农民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总收入和政府设定的计划生育政策过渡期等因素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其户籍制度改革参与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民参与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冲 《农村经济》2007,(6):122-124
本文以农民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为研究中心,从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其家庭的劳动力数和年农业生产成本等方面分析影响农民合作意愿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参与合作能否受益的预期心理对农民的合作意愿有着显著影响,农民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否了解也是影响农民合作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地方政府意志主要表现为以最低成本实现政绩最大化,农民意愿则表现为以最低成本改善居住生活条件,两者存在一定博弈关系。两者之间博弈状况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地方政府的违规挂钩行为造成农民的损失、农民的抵制成本、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的收益与成本等因素。地方政府发展理念不科学、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造成农民的损失较大、地方政府违规挂钩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是目前地方政府意志与农民意愿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促使地方政府树立协调的发展理念;重构增减挂钩机制,细化增减挂钩步骤;完善增减挂钩中监督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推进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华北地下水漏斗区-河北地区的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农户生产种植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基于149家马铃薯种植户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与文本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经定量分析表明,农业人口占家庭人口的比例、单位面积投入、土地使用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马铃薯种植年限、单位面积产量以及销售渠道等这7个因素对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意愿产生显著性影响;经文本分析发现,农户急切需要得到政府的帮助,特别是生产种植技术、补贴政策、机械化程度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援助。[结论]农业人口占家庭人口的比例越高,单位面积投入越高,土地使用以及资金使用越高,则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意愿就越低;马铃薯种植年限越高,单位面积产量越高以及销售畅通,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意愿就越高;农户的基本情况如农民的年龄与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特征、用水情况、培训以及补贴状况等因素对马铃薯种植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家庭生命周期是研究农户行为的重要理论视角。文章借鉴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利用扬州市邗江区289户微观样本,剖析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分析法和有序Logit模型。结果 (1)家庭生命周期特征变量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家庭>成熟的核心家庭>成长中的核心家庭>扩大家庭>萎缩家庭;(2)政策了解程度、家庭年收入、承包地面积、农民收益增加、子女就学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改善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但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存在异质性;(3)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既有共同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性影响因素。结论 应重视农户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将其作为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共同因素,采取普适性措施;对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差异性因素进行识别,“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3.
从农户家庭特征、收入特征、承包地情况、流转流程特征、政府行为、社会保障因素以及社会关系因素七个方面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农户流转意愿模型、转出意愿模型与转入意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文中得出结论是:农户劳动力情况对农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对农地流转影响显著,尤其是在转入方面,非农收入比重、承包地面积、土地类型对转出与转入影响均显著,承包地块数、社会保障情况对转出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根据制度设计的不同特点,农村集中居住改革主要分为强制合约与激励兼容合约两种类型。鉴于现有文献对集中居住的微观机制鲜有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不同约束条件下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目标最大化模型,分别对上述两种合约安排类型进行模拟,并分析其对农户参与意愿和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的影响,以此揭示农村集中居住的路径及其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户意愿的睢宁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确定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方案,为中国开展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典型调研、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基础条件差、生活不方便是农户提出农村居民点整治要求的出发点。(2)现状条件越差的村庄,农户的整治意愿越强,更希望集中居住,并愿意为本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3)家庭人口规模、农户建房自有资金、对国家政策的认知是影响农户建房需求意愿的主要因素;对国家政策的认知、家庭年收入是影响村庄建设的主要因素;基础设施条件和家庭年收入是影响集中搬迁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农户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具有自身的需求,整治工作应充分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四川省宜宾市364个农户调查数据,从借贷需求视角分析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特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表明,69.2%的被调查农户愿意选取林权抵押贷款,具有以生产投资性用途为主、贷款额度集中在2~4万元、贷款期限集中在3~5年的需求特点;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农民年龄、性别、是否有外出打工经历、林地面积、家庭非劳动力比例、人均现金收入、距乡镇的距离、是否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文章选取黑龙江省产粮大县——龙江县的调研统计数据,了解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的态势以及影响农民种粮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构建了3个层次、11个指标的种粮意愿评价体系,对影响龙江县农民种粮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判别,对农户种粮意愿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从农户基本情况、农户土地状况、粮食价格及种植成本和政策及外部环境等4个层面对农业劳动力数量、种粮收入、非农收入、自有土地面积、租入土地面积、租入土地变化情况、预计粮食价格增长幅度、每公顷种植成本、种粮补贴、保险投入和受自然灾害面积等11个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判别。研究表明,其中粮食价格增长幅度、租入土地面积、每公顷种植成本、种粮补贴、自有土地面积等5项指标权重值分列前5位,对农民种粮意愿影响比较显著。参与调研的135户农户中影响种植意愿综合评价指数分布在[0.19,0.72],其中129户分布于区间[0.4,0.7)中,这表明2019年绝大多数农民种粮意愿一般。[结论]通过对研究区域农民种粮意愿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提高农民种粮意愿提供政策决策依据,同时也为提高其他地区农民种粮积极性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霄 《中国农村观察》2012,(3):26-36,96
本文利用对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状况、家庭需赡养的老人数量、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的多样性选择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家庭成员务工工作变换频率、家庭需抚养的子女数量、现有住房面积、宅基地面积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同时,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活动、宅基地退出后以低价租住廉租房、公租房以及将宅基地用于出租等非自住用途的农民,更可能不具有宅基地退出意愿;而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在城镇购房情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以北京市Y镇2014年建成的集中居住项目H社区为例,识别与梳理农民集中居住后潜在的社会风险因素,并分析风险产生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原始资料,经过三级编码过程,提炼总结潜在的社会风险。研究结果:该社区潜在的社会风险因素包括家庭经济风险、就业风险、产权交易风险、居住环境风险、社会保障风险、政策风险、身份边缘化风险和社交网络风险,这些风险在不同年龄群体之间所表现出的强度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农民意愿的充分表达,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原有文化的解构与重构是防范农民集中居住社会风险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河南省新乡市的部分行政村调查问卷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运用SPSS19.0得出结果表明:受访者家庭人口数、现居住房面积、住房年限、被访者所在村庄的人口规模这四个变量对农民集中居住意愿影响明显。总起来讲,农民集中居住意愿与住房面积大小、家庭人口数、所在村庄的人口规模呈负相关的关系;与现有住房年限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