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比达60%,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如何提高农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层次,尤其对不发达地区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不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现实特征,指认了影响不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障碍性问题,并理性提出促进不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经济增长、扩大合理消费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黑河地区和俄罗斯的阿穆尔州毗邻。黑河市与阿穆尔州首府布拉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随着两国贸易的发展,黑河地区外向型农业和劳务输出亦开始启动。国务院批准黑河市为我国对独联体四个开放城市之一后,黑河地区加快了外向型农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1979—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变异系数和平滑转换模型,实证阐释了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信贷配给是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产生的重要诱因,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的作用机制存在"阀值效应",当转换变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超过临界值时,其作用机制会较快地由线性机制转换为非线性机制。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降低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实现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的地区均衡,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食物是人类生存与获取营养的来源之一,国家居民食物消费水平与结构不仅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而且还是衡量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吉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食物消费水平与结构也得到相应改善。但与城镇居民、与其他发达省份农村居民相比,食物消费的水平与结构仍存在很大差距,与国家阶段性目标相比,差距更大。而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食物消费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农村居民在食物供应链中既是食物的供应者又是食物的消费者,在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中既包括了自给自足的部分,又包括市场上购买的一部分。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有其独有的特点,因此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因素也有其特殊性。文章从经济、政策、社会、生产因素等视角对吉林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购买食物占食物消费比重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有显著的影响,该文据此提出拓展从事农业生产收入的增长空间、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及加强吉林省农村市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贸易、资本及技术水平角度选取了三个变量来分析农产品贸易对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贸易开放度是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化的Granger原因,且其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化有较为显著的正的影响。本文认为这种正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实现,一是我国由劳动力优势形成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在我国农业哺育工业政策、农产品市场政策等影响下偏离了收入分配公平的轨道,二是我国区域偏向开放政策形成的不平衡的农产品出口国内区域结构和东西部农民不同的收入结构促进了东西部农民间的收入分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与世界的交集越来越多,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增强,对中国各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农业贸易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全球一体化经济增强了贸易自由化程度,使得农贸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销量提高,经济利润也随之增加,但是在现实农业贸易中,由于农业保护政策的存在,限制了进出口数量或者是提高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农业由于自身资源的特点产生了压力,而这种压力就是贸易政策制定的依据,本文将具体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我国经济、技术发达地区之一,又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对外经济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上海大城市的郊区,虽然只有十个县,有500多万人口(其中420万农业人口),却有着发展外向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几年的实践也证明,上海郊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大有作为,在上海外贸出口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为例论述了沿海地区城市郊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条件,影响因素,发展原则和指导思想,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农业生产基础好,兼有便利的交通和优惠的政策,应在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发展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外向型农业。  相似文献   

9.
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立足国内实现大宗农产品基本供给,必须保障国内大宗农产品最基本的生产和供给能力,同时必须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在国内外农业关联度不断提高、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农业贸易政策选择必须着眼于我国农产品市场高度开放、小规模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的现实,加强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统筹,平衡好进口需要和国内农业发展需要,促进贸易与国内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价格传导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贸易开放对农户消费支出的影响.首先对贸易开放影响国内生活品消费价格的价格传导途径进行了界定,并对此途径进行了数量验证,研究进一步定量分析了由贸易开放引致的消费价格变化对农户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国内生活品消费价格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差异和商品间差异,贸易开放使得所...  相似文献   

11.
二战以来,日本农业分别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化时代和全球化时代3个阶段的发展和变迁,其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研究对日本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及动向、特征与发展趋势以及目标机制和运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日本农业的变革涉及法律约束力、经营规模、农业贸易政策和国内支持等各个方面;日本农业的发展依赖于财政补贴,虽然其补贴强度呈下降趋势,但日本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对保障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仍具有重要作用。依据日本经验和教训提炼出的启示主要有:农户组织化经营要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要有序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要下大力气推动;国内支持政策应尽可能由纳税人负担。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降低农业支持水平与规模扩大的关系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辩证地处理。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已经成为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支出的结果却有失公平性。以财政支出公平和偏好理论为基础,对东西中部三大地区农业保险差异性需求和财政补贴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边际财富效应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好的增强会促进农业保险需求的增长;发达地区高补贴和高保障、欠发达地区低补贴和低保障状况,使得不同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应形成以中央政府财政补贴为主,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多层次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新贸易理论,在估计1995~2015年38个国家(地区)的农业研发资本存量和统计其农业贸易额的基础上,对农业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农业领域存在显著的贸易技术溢出效应,但是,国内自主农业科研投入仍是各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各国农业资源禀赋差异会弱化农业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在农业贸易的大类里,农业中间品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相对于农产品贸易、农业资本品贸易来说更加明显;在农业贸易领域,发达经济体承担了更多的技术溢出作用。本文研究为新贸易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居民生存条件及农村经济状况对辽宁省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1999—2015年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发现影响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城镇化等。据此对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给出对策建议:扩大农村产业化经营,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农村物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增收和政府农业政策对农村消费都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只是作用方向不同;产业升级与生产性消费和大部分的生活消费支出之间的关联系数都较大;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进而增强农民良性的消费意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强度和财政医疗支出强度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并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它对实现我国农村的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对扩大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和出口创汇,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经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近,我们对无锡地区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中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17.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广东省农村居民仍占较大比重。本文在“幸福广东”建设大背景下,基于广东幸福农村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典型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因素及具体表现,旨在为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将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分解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对其消费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差异性显著。总体来看,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小,但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刺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工具选择要体现区域差异性,同时,既要重视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也要适时出台一些增加农村居民暂时收入的政策,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政策的执行情况、村干部对农村政策的评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政策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少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按村干部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农业税减免政策、种粮直接补贴政策、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接补贴政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男性村干部对政策总体效果的评价显著高于女性的评价,西部地区村干部的评价要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村干部的评价,而村干部的受教育年限、当干部年限、户均补贴、所属村的地貌等因素对政策效果评价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对2016年福建省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缓解城市人地矛盾,保护耕地资源。研究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通过障碍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看,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2)开发区区龄、开发区至县(市)中心距离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规律。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第三产业比重、社会商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次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