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4期追踪数据,运用VEP法测算了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然后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果及中介效应机制。结果 (1)近年来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显著降低,中西部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比东部地区高;(2)精准扶贫政策显著降低了农户贫困脆弱性,政策效应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愈发显著;(3)实证估计结果通过了连续型DID法与PSM-DID法的稳健性检验;(4)异质性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脆弱性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对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大于对非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5)中介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社会资本的方式降低其贫困脆弱性。结论 在贫困状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应保持帮扶政策持续稳定,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在识别贫困户和制定扶贫政策时,需关注未来可能陷入贫困的农户,提升其应对外界风险冲击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发挥各种社会组织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形成多方面减贫合力。  相似文献   

2.
资产收益扶贫作为扶贫攻坚新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对贫困程度深、林业资产丰富的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武陵山片区林业资产收益扶贫的动力来源于多主体积极参与生态产业的发展、全面脱贫政策下的财政和金融创新扶持、成功模式的效仿。在林业资产收益扶贫实施中,需要财政资金牵引林农自有资源、社会资本进入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运行中,发挥多元资金合力,提高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反贫困的重要战略,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两者息息相关。"精准扶贫"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兜底"作用,因此,笔者以沈阳市于洪区农村贫困农民作为调研对象,以社会保障制度的视角来审视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从保障对象、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三大层面助力精准扶贫,增进农村精准扶贫问题的顺利解决和促进其可持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对影响国有林业企业“两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也分析探讨了国有林区出现的各种改革措施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增加林区职工收入的作用。指出,在国有林区,国有加工业改制进展迅速,家庭式经营管理和市场化手段成为森林资源管护和经营基本制度要素,许多新做法提高了森林培育、采伐和经营的效率,但社会保障体制严重缺位。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利润分成机制、企业社会负担对企业创收存在过强激励,是森林资源破坏的根源。分析结果不支持农业生产等同于毁林的判断。改革方向是建立地方公有林体系,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将精力集中于公共物品提供方面。深化改革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使之规范化,催生林区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同发展。对于深度贫困地区,林业资源丰富但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问题往往成片出现。为此,我国推进贫困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必须做到绿色发展、生态扶贫。由奉钦亮、王亚明和马龙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深度贫困地区林业生态扶贫政策研究——以云南怒江、四川阿坝为例》一书,立足国家脱贫攻坚时代背景,结合深度贫困地区的林业生态扶贫发展历程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理论和数据上的调研分析,并从政策执行角度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系统阐述了其建设成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扶贫政策的落实、取得脱贫攻坚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黑龙江森工林区贫困状况,指出其贫困程度不仅高于黑龙江省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农民还要贫困。本研究概括了黑龙江森工林区贫困特征,剖析了林区贫困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林区反贫困的对策:即深化林区体制改革,树立林区新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发展林区特色产业、拓宽林区脱贫致富的途径,改善林区生产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林区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弱势群体脱贫。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精准识别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不同时期土地要素对贫困的可能影响,评估土地要素对绝对贫困的帮扶效果,为推进土地要素更为精准地实现相对贫困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对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均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2)土地要素扶贫政策全面展开后,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禀赋得到了有效改善,土地资本禀赋具有更为突出的未来改善潜力;(3)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禀赋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了对贫困的异质性影响,资本禀赋相较于资源禀赋对于贫困均具有更强影响。研究结论:无论是在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治理中,均需高度重视土地要素的突出作用;在过去的扶贫攻坚战役中,一系列土地要素扶贫政策已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未来的相对贫困治理中亟待进一步促进土地要素禀赋改善,特别要着力重点提升土地要素资本化水平,从而有的放矢地推进更为精准的相对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8.
新疆开发式扶贫的政策实践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实施了开发式扶贫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新疆实现了经济增长和贫困下降的双重任务。但是也必须注意到,新的时期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扶贫开发战略对减贫的影响作用有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没有与扶贫战略紧密配合,极端贫困人口仍有漏出,扶贫政策绩效没有达到预期理想效果。文章对新疆开发式扶贫战略实施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今后新疆制定新的贫困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卜祥文 《绿色财会》2013,(11):28-30
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是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而举办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随着森工林区改革的不断深化,林业企业原有的部分单位也被纳入了社会公益事业单位的范畴,这对于缓解林业沉重负担,减轻企业资金不足,解决林区下岗人员的就业渠道,保证林业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是一项利国利企利民的政策。但是森工林区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包含单位多,涉及范围广,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2012年全国林业计划财务工作核心目标、任务与工作重点,强调林业计划财务工作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和林业发展全局,更加注重生态建设质量、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生态建设、林业改革、林业产业、木本粮油、资源保护和科技兴林支持力度;确保生态贡献总量稳定增加,确保农民和林业职工稳定增收和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职工收入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职工家庭1997年、2004年和2008年3年收入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国有林区职工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结构变化明显,但林区收入仍然存在差距,贫困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而这些变化是由国有林区进行加工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建立起来新的劳动力要素市场等改革实践所导致的,这些改革也为国有林区职工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在国有林区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是确保林区改革成功,改善职工生活水平,使国有林区资源与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国家政策扶持的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经营现状,对森林经营联合认证在其发展的有利条件、障碍及机遇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发展、林业合作社兴起以及联合认证花费较低、信息技术共享等为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森林联合认证创造了有利条件;林农森林认证思想薄弱、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与资金以及林农分布较为分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联合认证的发展。此外,在南方集体林区发展森林联合认证还有一系列的机遇,例如"三农政策""扶贫政策"等国家政策的保障,巨大的林产品出口量推动合作社林产品的认证以及社区林业与林区联合认证理念契合等。因此,针对其障碍,提出开展认证培训、增设认证试点、拓宽资金渠道及明确和统一高保护价值森林定义等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社会林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天保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然而在实施后,对林区经济、森工企业和林区人民生活将产生巨大冲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除了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实施外,更要靠发展社会林业,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社会林业发展思路,一是发展政府主导型社会林业,完成林区经济对天然林依赖的弱化、割断过程;二是发展居民主导型社会林业,达到保护和恢复天然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论南方农村林业税费负担的形成机制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农村林区的林农负担问题由来已久,但真正成为林农与农村社会问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南方集体林区全面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林业与林农社会负担问题显得更加严重,制约林业发展的力量超过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南方农村林业“三定”政策对林业发展的推动力,严重束缚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上讲,农村林农负担问题已经不能从传统林业的产权理论中找到解决的答案,因为在我国林权制度已经趋于稳定,林权主体自由流转森林产权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也近完善。我国林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林业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作了许…  相似文献   

15.
2011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的主要结果,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监测基本结论、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报告认为2010年我国工程情况良好,改革与发展稳步推进,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成效日益凸现,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职工和农民就业、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林业重点工程面临的普遍问题是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调整和完善政策,更好地实现工程建设目标,为我国的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500份职工调研数据,利用熵权法测度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的福祉水平,运用OLS模型实证检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福祉的影响,并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渠道效应模型探究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福祉影响的异质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促进了职工福祉的提升,对中、低福祉水平职工的影响显著;职工的生态系统服务感知和可持续发展动能在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职工福祉水平提升之间发挥渠道作用。因此,应进一步精准落实生态保护政策、提供职工多元化生计策略支持并深挖潜在的职业发展机会,针对不同福祉水平的职工采取差异化政策以提高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职工福祉效应。  相似文献   

17.
1、"十二五"林业改革及林业建设研究2、我国林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4、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研究5、森林资源保护性利用研究6、国有林区经济结构调整研究7、实施六大工程,推进生态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8、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及相关理论研究9、促进我国林业对外开放的战略措施和相关政策10、森林碳汇及相关理论研究11、森林认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12、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完成后面临经济社会转型的复杂形势,林业职工老龄化趋势必然引发林区经济社会结构与功能、林区生态建设实践方面的深刻变化。首先,从林区人口流动发展历程出发,归纳演绎林业职工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典型特征,包括林业职工老龄化风险较高、老龄化林业职工陷入多重生计困境、住房风险依然存在、家庭财产性收入不足;然后,深入分析林业职工老龄化趋势的潜在影响,如不利于多种经营下的产业转型、生态资源保护质量难以保证、家庭生计持续脆弱风险加剧;最后,提出应对林区林业职工老龄化趋势的措施机制,包括多元化产业发展机制、现代化技术支持机制、专业化职工培育机制、持续化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林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效益,林地、林木资源是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在扶贫中具有独特作用。文章以湖南和湖北两省为研究区域,总结借助生态护林员政策和发展林业产业促进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林业产业政策向贫困户倾斜、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模式创新、购买保险为生态护林员提供安全保障、规范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是当地促进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分析了两省林业扶贫工作存在精准程度不够、林业产业化程度低、生态护林员选聘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林业扶贫政策的实施和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必须把握国家战略转型发展的机遇,发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功能作用,推进林区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生态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大力发展林区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新兴非林产业;创新体制,切实增强林区发展活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林区科学发展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