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查与潜力测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该省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布局等资料;结合多年该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的统计数据,分析该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通过4条不同测算途径,提出了2020年该省农村居民点通过土地整理等措施可以挖掘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村级尺度下的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村级微观尺度出发,利用GIS技术手段与景观生态学原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市荣昌县梅石坝村农村居民点优化前的空间格局、形态特征、景观指数、人均用地规模四项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归纳出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三项原则:①尊重农户意愿;②依托现有居民点适度集聚;③充分顾及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基础优化现有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析优化后基本特征的变化,提出了"一村一核,一社一心"的优化布局模式。优化后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实现了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更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阿城区农村居民点景观各局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年第二次土地调查矢量数据和地形图等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法、相关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应用ArcGIS软件,分析了阿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论表明:①阿城区农村居民点总体上属于集群分布,数量多,规模较小,但个体差异较大;②农村居民点分...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林甸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林甸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特点和空间变动趋势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全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潜力进行计算,得出土地整理潜力综合值为74.96,表明土地整理的潜力较大,应采取农村城镇化型土地整理模式进行居民点整理.从组织领导、法律法规建设和村镇规划体系完善3个宏观层面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效率低下是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一个工作难点.尤其是对于丘陵山区,由于受地形的限制,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更加散乱.以典型的丘陵山区县石城县小松镇为例,通过深入系统调研,在认识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与特征的基础上,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类似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建设用地变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城市化为角度对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滞后于广州市经济发展和城市;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状况,当前的对策主要是依托城市化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规划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向规模减少、集约利用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现状数据以及合川区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点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布局随地貌、地域差异明显,且布局散乱;人均用地接近国家《村镇规划标准》上限,土地闲置严重,其中闲置农村居民点用地还具有分散、块小、有一定坡度、交通不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近几年兴起的土地集约利用工程。本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在界定了村庄类型,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并对不同农村地区适宜的不同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类。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是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拟就有效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层面分析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区域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区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力,为土地利用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以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模式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农村居民点土地缺乏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越粗放。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财政支持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驱动力不同,可分为城镇化驱动型、规划政策引导型、混合驱动型和尚未形成用地节约集约的起步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利用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及所承载的人口数量。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根据选取变量的分析结果和精明增长理念,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应合理调整用地结构;运用科学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强调土地使用功能的适当混合。  相似文献   

12.
Many major agricultural regions worldwide are experiencing drastic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s. Examining the complex links among agricultural landscape dynamics (ALD),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LULC) chang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 planning is pivotal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management. With a case of the Ningbo region (China), this paper employ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o quantify and compa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LD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as well as the mediating LULC factors in different spatial planning zones. ALD are quantified by time series remotely sensed imageries and a set of landscape metrics;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is described by a set of indicators from three aspects (globalization, decentr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LD present similar trend in the two spatial planning zones between 1979 and 2013. However, the magnitude of ALD is larger in the non-urban planning zone. In particular,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change into the fragmented, irregular, decreased, and isolated patterns at a more rapid pace. Economic transition drivers and LULC mediators differ remarkably between the two spatial planning zones. For the urban planning zone, economic transition influences ALD through construction l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water body spatial density increases. For the non-urban planning zone, economic transition influences ALD through forest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construction land spatial density increases. In additio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LD determinants differs between the two spatial planning zones. Marketization plays a more critical role in driving ALD in the urban planning zone, while decentralization has a stronger impact on ALD in the non-urban planning zone. It is argued that land use master plan for agricultural landscape protec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e non-urban planning zones and land use plan in the two spatial planning zones should be integrated.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mechanism of ALD in response to economic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3.
西方农地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有力的法律基础.本文立足于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系统总结西方,尤其是欧洲农地法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法律建设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政府对农地最终处置权的享有、区域规划的突出地位、农地转让及农场规模的控制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充分体现是西方农地法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给了我们以下一些启示:①应加强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互关系的研究;②积极探索农地管理的市场机制及其实现形式;③重视我国农地取得方式问题和农地细碎化现象;④及时将农地保护以数量保护为主转变为农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三维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浅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重新审视北京市浅山区乃至山区土地利用传统规划思路,走出盲目保护的误区,提出规划新战略。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1)浅山区的资源特征具有一定特殊性,不论从生态保护还是从开发利用的角度,浅山区对北京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2)北京市浅山区生态保护和开发间的矛盾是由不合理和不明确的空间保护战略导致的;(3)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浅山区面临巨大开发压力,其土地利用需从空间格局、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三个方面,在总体规划和土地控制性规划两个层面加以明确。研究结论:北京市浅山区应实施“精明保护,高效利用”的土地利用战略,即基于“反规划”指导思想,通过构建浅山区景观安全格局,确立清晰的开发和保护边界,明确开发模式、功能定位和强度,从被动保护走向主动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土地监护和规划管理,实现浅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低碳理念的新农村景观规划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传统景观规划没有充分利用生态低碳技术,且在土地利用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新农村规划存在缺少合理有效的生态景观规划及缺乏对自然景观资源的均衡开发等问题;并提出了低碳理念下新农村景观规划及基质与斑块景观规划思路,对基于低碳理念的新农村景观规划展开深入研究。最后该文将低碳理念融入景观规划设计,分别从新农村道路、绿化、照明等3个方面入手,提出道路分级、利用乡土树种进行植物配置、使用新型照明布置模式等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议,以加快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研究方法:采用利益分析和制度分析的方法剖析问题成因。研究结果:现行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使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成为建设用地开发的主要推动力量,而耕地保护成本与收益承担主体的不一致是耕地保护规划难于落实的根本原因;违法违规土地开发难于制止是因为合法用地的成本大于非法用地;而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则是因为低地价造成了土地与资本的替代。研究结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调整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规划学30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研究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提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科建设重点问题及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学经历了关注全域农地合理利用、以加强耕地保护为关键、以完善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3个演进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方法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推动由"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关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系统化和实用化、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农村景观生态格局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观格局优化是实现有限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重庆市江津区龙华镇为样区,设置4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通过8个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阻力对各情景设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不同景观组分别对4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基准情景、生态情景、发展情景、综合情景)的景观格局进行优化,遴选最佳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样区耕地景观占比最大,这有助于促进景观生态功能的开发与利用;样区较高程度的景观破碎化与较差的景观连通性对景观生态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比较4种土地利用情景,综合情景的生态源面积大于其它3种情景,且生态源的分布情况也较其它3种情景均匀;在构建生态廊道体系时,综合情景下的物质、能量及物种的流通性也较其它3种情景强;而且,综合情景下的生态节点跟其它3种情景相比,无论是在功能数量上还是在空间分布上,均具有更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景观谐调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在对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及其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的不谐调问题.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应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加强以下4方面的工作来营造边缘区谐调景观风貌:(1)城市边缘区的视觉形象设计;(2)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规划分区;(3)调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密度和强度;(4)创建边缘区和谐的生态空间.研究结论:城市边缘区存在景观不谐调问题,应利用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予以缓解,创建边缘区谐调景观关系.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反规划"理念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借鉴意义,提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适当揉入"反规划"理念的基本应用思路,并从规划概念、规划原则以及与传统规划的区别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以城乡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粮食安全格局、建设用地合理布局的构建为核心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