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采用拓展后的农户模型分析农业效率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机理。农户模型显示,农地流转取决于样本农户农业效率的分布,不同的效率分布将会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不同学者使用的数据库不同,其样本农户的效率分布也不同,所以相关研究获得了不同的结果。由于全国层面的农地流转趋势还没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因此本文从CFPS数据库中提取11890个全国代表性农户样本,以农地净流转面积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业效率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农地流转在全国层面没有呈现明确性趋势,因而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存在有效率的一面,也存在缺乏效率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农地发展权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农地发展权的配置方式即行政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并对这两种配置方式下的农地发展权配置内容与流转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合中国的政府层级安排,实现农地发展权分别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即以行政配置为主的国家层面和省区层面以及以市场配置为主的地方层面进行的农地发展权配置和流转,三个层面有机连接形成农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体系,实现了农地发展权的公平、合理配置,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公有制条件下的土地供应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研究阐述了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内涵及意义;从政治法律环境、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创新等角度揭示新农村视角下制约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若干问题;给出完善新农村视角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治环境,健全金融制度体系和创新农地经营权流转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等对策。研究有助于从金融层面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秩序,有效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保障农民合法经济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对国内外关于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效应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从目前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在农地非农化的选择价值、不同权利主体在城市流转中的福利变化、基于公平与效率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多,但在福利的定量研究方面,尤其是如何把福利测度方法运用到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效应的测度研究较少。因此,结合城市流转的特点,构建分析农地城市流转福利效应的理论框架,探寻农地城市流转社会福利效应的测度计量方法,对于促进我国农地有序流转、维护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对湖北省县级单位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模式进行识别,为差别化土地管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决策树算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模式有"土地投入限制"、"综合配比调整"、"资本投入缩减"三种,且与区域条件、城市化发展战略规划较吻合。研究结论:(1)识别出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模式与区域条件、城市化发展战略规划较吻合,因此识别不同的效率模式具有可行性,同时体现了差别化管理内涵;(2)可依据决策者的需要在不同尺度上识别效率模式,层层分解农地城市流转规划指标以服务决策;(3)每种流转模式均包括效率提升方式,为对应模式下的区域提供优化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赣南传统村落农地流转风险与传导路径,以期为推进下乡资本与农地流转的有效融合提供参考。结合访谈调研和问卷调查识别传统资本下乡过程中的农地流转风险的形成机理、传导路径和防范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下乡推动农地流转同时存在经营风险、财产风险和社会风险;(2)资本下乡过程中农地流转风险传导路径受到经营市场的不确定与监管机制的不到位、社会保障不到位、准入机制不完善、流转期限不合理和管理体制缺失的公共影响;(3)规范完善农地流转程序、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和提高主体性行为风险防范意识是为降低资本介入农地流转风险的重要方式。研究结论显示基于资本下乡视角探究了赣南传统村落农地流转异化风险形成机理与传导路径,为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激活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制度安排。它有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改变我国小农经营模式所带来的农业低效率和低水平发展旧模式,为城乡经济一体化奠定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研究阐述了合同形式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内涵及意义;从社会学视角和法律视角剖析了制约合同形式下农地流转制度运行效率的障碍,给出完善合同形式下农地流转总体性制度体系建设和提升农地流转中介机构运作效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流转的市场分析探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微观机理.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和模型模拟法.研究结果:农地流转的驱动因子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随着农地流转率的增加,农地利用变化率虽然在各地均表现出"凸"型非线性增加态势,但是在增加幅度上也表现出区域差异.研究结论:要进一步优化农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刺激农地流转的微观因子角度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激活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制度安排。它有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改变我国小农经营模式所带来的农业低效率和低水平发展旧模式,为城乡经济一体化奠定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研究阐述了合同形式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内涵及意义;从社会学视角和法律视角剖析了制约合同形式下农地流转制度运行效率的障碍,给出完善合同形式下农地流转总体性制度体系建设和提升农地流转中介机构运作效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大量熟人间“零租金”和“低租金”形式的人情租现象,这往往被认为是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完善的表现,从而讨论人情租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角度出发构建农户收益理论模型,利用微观农户地块层次农地流转数据和村级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指标,探究了不同市场环境下农户农地流转中人情租金变化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中依然普遍存在人情租现象,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对人情租产生了显著影响,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越完善,亲缘和地缘关系对农地租金的影响越弱。本文结论对于重新认识农村中存在的农地人情租现象及未来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正规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区域农地利用效率的途径,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全国各省1990、1995、2000和2005年的农地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和各省经济发展数据,形成一套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估计、检验劳动力省内和省际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1)各省农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2)劳动力省内转移促进了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3)劳动力省际转移对劳动力输入地区的农地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从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出发,未来的政策应该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本省内流动;同时在理论和政策层面关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农村土地流转的根本性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甘肃农村土地流转主要表现为流转总体规模较小;流转方式多样化,以出租、转包、互换为主;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流转规模大;承转主体以农户为主。通过与浙江、江苏等农地流转发展较快的地区对比,认为甘肃省农地流转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农业生产的利益驱动性不强致使各类经济组织(特别是涉农企业)参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对流转农地需求不足;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落后的非农业产业发展,致使甘肃省农民对土地具有过分的依赖性,加之思想认识上的局限,使农地供给积极性不高;而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又进一步限制了农地流转供需主体交易的发生。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促进甘肃省农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农地流转为研究视角,基于中国1988~2012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动态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驱动作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效果,受到农地规模的制约;随后的动态面板门限模型显示,以户均农地规模表示的农地流转值存在两个显著的门限。当户均农地规模低于第一个门限值时,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微弱。随着农地流转的推进,科技促农的效果逐步增强。但当农地面积跨越第二个门限,科技促农系数又降低。因此,在中国农业科技投入有限的常态约束下,应以农地流转政策为契机,协调好农地流转与科技投入的关系而非一味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科研的区域空间布局,增强科技对中国农业的驱动作用。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避免农地流转过快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从制度、经济与文化三个层面分析农地流转治理结构的转型逻辑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逻辑演绎法,Bi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促进农地流转从关系治理向契约治理转型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产权的界定与实施、流转租金的上涨和人情往来的减少。(2)农地流转治理结构及其转型逻辑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更偏向契约治理,中部地区更偏向关系治理。在驱动因素上,东部地区较高的流转租金和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是主要的转型驱动力,中部地区的人情文化传统较深,阻碍了农地流转的市场化转型,西部地区的土地确权颁证率较高,发挥出了明显的确权效应。研究结论:(1)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农地流转市场的基石,不仅要保障产权明晰,还要构建有效的产权实施机制;(2)经济利益是驱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农地价值形成合理的价格参照系;(3)文化观念是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重要支撑,要协调好市场观念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4)需因地制宜地推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农地规模经营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注入了强大动力,但同时也对农业经营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农地的经营规模决定着农业的发展方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在探索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对于克服土地细碎化,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都具有重大意义。谋求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主要从农地规模经营的内涵、必要性、发展模式、途径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阐述了主要发达国家农地规模经营探索的优秀做法和我国各地实践呈现的特征,以及国外经验对于我国的启示作用。通过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可知,国外在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我国学习,而我国基于地域环境探索出来的诸多模式应该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因地制宜发展农地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地方普遍反映低效工业用地利用量最大,程度最重的问题,文章将探寻城镇低效工业用地认定和查询的新方法,为地方政府科学化、层次化管理工业用地提供帮助,更好地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方法]基于多层级指标体系,以企业基础设施完备度为控制轴,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评价轴,构建工业用地三维认定查询模型,创新工业用地的结果查询模式。[结果]以山西省榆社县为例,采用多层级指标体系能够得出,越是规模以上企业,其基础设施越完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值越高,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来地均税收和地均产值是造成该宗地高效利用和低效利用的关键。[结论]采用多层级指标体系确定的低效工业用地于与《山西省城镇低效用地编制要点》中确定的低效工业用地一致。且多层级指标体系不仅能将工业用地划分为高效利用、一般利用、低效利用、极差利用4个层次,还能对每个层级的分数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低效用地产生的原因,更好地指导地方政府对于工业用地的差异化管理和再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江苏省45个县(市)为例,构建农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通过对不同流转水平下农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探寻农地利用效率的变化原因及与农地流转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文章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聚类分析法。[结果](1)对比第一、三阶段农地利用效率的水平,除少数县(市)在调整后依然有效外,其他县(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均有所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大;(2)环境变量对于单个决策单元的影响差异较大,部分县(市)的农地利用效率在第一阶段达到了综合技术有效,但在调整后效率值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3)结合流转率水平来看,高流转水平和较高流转水平地区的农地利用效率经调整后出现了降低,而中等、低流转水平地区升高。[结论](1)江苏省45个县(市)的农地利用效率水平与农地流转水平呈现成反向发展的趋势;(2)环境因素对农地流转中农地利用效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从信息技术使用视角探究互联网使用对专业苹果种植户农地转入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而探索互联网能否成为激活农地流转市场的重要媒介。研究方法: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互联网使用对专业苹果种植户农地转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反事实假设,使用互联网的专业苹果种植户若未使用互联网,其农地转入概率下降17.6%。(2)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提高信息搜寻能力、增加社会资本、提升信贷获得水平三条路径影响专业苹果种植户农地转入。(3)互联网使用对低收入组和自有地面积为小规模的专业苹果种植户的农地转入作用更大。研究结论:要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农地流转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加快农地流转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考察政府不同干预行为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的影响效应,为完善农地生产要素配置及优化农地市场内外环境等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 Binary 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当前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本应反映承包地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由土地要素投入产出品的边际收益价值所决定;但受市场机制不完善、乡土伦理规范等多重影响,农地实际流转价格与要素价格间产生差异,表现为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2)政府不同的干预行为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产生差异化效应。政府主导流转的直接干预模式会引起流转价格的高价扭曲,而通过构建流转交易平台、提供补贴等政策间接干预会缓解流转价格的低价扭曲。(3)对土地的经济诉求和保障诉求是造成流转价格扭曲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形成应交予市场,政府应避免直接干预造成价格的人为扭曲,可通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或补贴政策来间接培育优化农地市场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避免土地粗放利用或过度利用,实现最佳土地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Pareto最优"思想,以江苏省55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区,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关系的曲线估计模型,利用LINGO软件求解多目标规划模型的"理想点",得到土地利用的最佳集约度,并划分不同程度土地利用集约区。[结果](1)在2015年末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苏南、苏中、苏北土地利用最佳集约度分别为6 287. 96 (万元/km2)、4 944. 00 (万元/km2)、2 954. 70 (万元/km2)。(2)总体上,研究区的地区经济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土地利用最佳集约度呈正相关。(3)存在低度、中度集约区的经济、社会产出效益超过理想值,高度集约区的社会产出效益低于理想值的综合效益失衡现象。[结论]研究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的"理想点"法求解土地集约利用产出效益问题的Pareto最优解,较好地处理了最佳集约度难以定量求解的问题,对我国县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