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郁徽 《山西农经》2020,(8):46-46,48
快消经济时代,将语言学翻译理论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拓展巧妙结合,有助于我国农产品拓展国际市场。介绍了农产品市场拓展中的语言学翻译语际转化过程,分析了基于农产品市场拓展转化的语言信息传递,以指导语言学翻译实践和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语篇语言学的发展,当代语言学不再限定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将语境的概念融入翻译,无疑将有助于加深对翻译的理解,并提升译文的语篇质量。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有关语言层次的阐述,可从言内语境对旅游文本的语篇翻译质量开展评估和改进。在下文中,我们将从此方面对西安市一些旅游景点的语篇翻译质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食物与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厘清大食物观与国民营养健康的双向互动关系,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大食物观的理论逻辑,并从大资源观、大消费观、大安全观、大农业观、大科技观、大协作观、大市场观七个方面阐释了其科学内涵。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及营养健康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食物观对营养来源、营养结构、营养认知、健康保障、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再次,本文从食物系统发展、食物多样性、食物营养性、食物健康性、“食物—生态—农业”耦合性等方面分析了国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的变化如何影响着大食物观的塑造。最后,本文提出以大食物观促进国民营养健康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鲁迅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变幻,依然屹立于东方民族之林。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经济全球化网络发达的年代,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如何继承和传播,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这篇文章,将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研究苗族语言的一个分支(黔东方言)的语言中一些富有苗族文化特色的词汇的翻译,对苗族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梳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实证研究,基于农户认知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检验,促进宅基地退出政策完善和研究发展。研究方法:元分析(Meta-analysis)。研究结果:基于38篇文献、115个效应值、21 559个农户样本,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服务评价、市民化感知和所有权认知的正向影响,同时受到风险预期和祖业观的负向影响;在影响程度方面,行为态度、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相对较强,市民化感知较弱;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欠发达地区的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和所有权认知的影响比发达地区强,而服务评价影响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立宅基地退出政策设计、执行、评估、宣传及配套保障的完善流程和分类治理体系;探索多种方式促进宅基地改革与农户祖业观等非正式制度的融合;欠发达地区需更重视农户的资源禀赋状况和宅基地认知水平,发达地区要更注重提升政策执行水平;更多视角的影响因素和异质性来源探索是未来研究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基于"演化—反思—重塑"的基础逻辑诠释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价值认知观。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土地从自然物、生产资料到自然经济社会综合体,土地内涵表面上从一元拓展为多元,土地价值认知本质上从广纳趋向收缩,经济价值成为主导;(2)土地在满足以经济驱动的人类需要的价值标准中成为"财富增长的机器",其自然属性被忽视,商品属性被强化,土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大,成为影响土地价值量的关键约束;(3)从"人"的利益衡平、"地"的功能协同、"人地"的价值共生三个维度重塑土地价值认知,形成以"人"的认知秩序为基础,"地"的本体完善为核心,"人地"价值统一为旨归的土地价值认知体系。研究结论:过分强调人类的价值主体地位、以经济价值为核心的单一向度的土地价值认知难以匹配生态文明价值取向,重塑多维系统的土地价值认知,以适应新时代空间治理需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绿色"和"发展"双重目的性。文章从系统观层面提炼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认为观念、产业、人才、科技和品牌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从认知理念、产业质量、人才素质、技术要素和品牌建设等角度分析了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倡导全社会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增加农业绿色发展资金投入、引导形成农业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和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管理监督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际交往活动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翻译活动虽然是人与人间的活动,却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较大的联系。公示语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信息传达功用。生态翻译学认为,语言翻译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公示语翻译也不例外。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公示语的多维度层面的翻译,不仅是对公示语翻译理论研究的扩展,且为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了新颖的研究视角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9.
会计准则的制定有资产负债现和收入费用观两种理念选择。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倾向于资产负债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通过对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的比较,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解读我国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的典型体现,揭示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之前的准则和会计制度相比,制定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从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转变、从受托责任观为主到决策有用观为主的理念转变、从资产的单一计量属性到多种计量属性运用的理念转变、从利润产生收益到全面收益观的理念转变等等。其中,由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是其他几个理念变化的重要基础,也是贯穿整个准则体系的核心理念。因此,正确理解资产负债表观、掌握资产负债表观在新会计准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翻译内容的要求极高,英语翻译是促进农产品外贸交易量增长的必要条件。界定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英语翻译特点,分析了农产品贸易英语的语用特征和翻译原则,旨在提高农产品贸易英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国际公地治理关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大国之间利益博弈和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本文旨在剖析国际公地治理存在的现实困境,探讨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公地治理模式与中国参与国际公地治理的政策导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针对当前国际公地治理认知不一、主体错位、利益冲突和效果欠佳等现实困境,在国际公地的治理上要坚持文明观、权力观、义利观、秩序观“四位一体”的伦理观,即以兼容并蓄、持续发展的文明观包容不同治理模式,以相互尊重、平等共享的权力观优化治理主体权能,以大国责任、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划分责任与利益,并以规则至上、实事笃行的秩序观制定政策和保障效果。研究结论:在极地、公海、太空和网络空间等国际公地的治理中,中国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大力倡导多边治理、持续利用,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着力实现主动作为、共享利益,积极推进衔接规则、引领机制,以此为导向提出和推行国际公地治理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低年级英语专业教学当中,翻译教学往往是较高年级涉及到的重点内容,在低年级的英语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只注重自身课程的内容,忽略了翻译教学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专业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而在交流和阅读当中翻译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同时翻译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翻译的学习不能仅仅只在高年级进行,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本文通过分析英语专业低年级精读课中的翻译教学的定位,探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交流日益加强,商务英语翻译也飞速发展,为了保障不同语言的顺利交流,商务英语需要立足于文化,尽量使得词句在东道国的含义完整、准确地翻译给其他国家感知,这需要翻译人员了解词句中的文化含义并将其转化为对应语言。文章针对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翻译策略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够对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农业发展大国,特色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对经济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关注现阶段各地区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情况,总结出我国特色农产品在英语标准化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特色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的重要性,并根据特色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的难点及其原因,对改进我国特色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时间观,这种时间观也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时间观也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时间观会影响人们的交际行为,但人们的交际行为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时间观。因此,本文对中国与西班牙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时间观进行了简要评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教育实践总是以不同的知识观为其理论基础;或者说,关于知识的每一种理论取向总是被运用于某些教育实践辩护或使之合理化。拥有不同的知识观,就必然导致教育实践上的相应差异;不同的教育实践也往往体现了不同的知识观。当前受到教育界高度关注的立体化教材的研究和应用就是受到了与传统知识观不同的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影响。本文应用建构主义知识观相关理论,探讨立体化教材对学生学习和知识掌握的作用机理和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8.
林秀峰 《山西农经》2020,(7):144-144,146
在现代农业文化环境下,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得益于更加广阔的农业发展视角,翻译理论和翻译艺术的完美结合,足以打造现代农业旅游经济的新翻译技巧。对于翻译者来说,在了解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后,充分地掌握翻译理论,并将这种理论有机运用到翻译过程中,才能够在保证意义不变的情况下,逐渐摸索农业旅游经济的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19.
"龙"英译为"Dragon"属于典型的异语异场沟通现象,在目标读者脑海里引起与信息发出者本意截然相反的意象,给我国龙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我国的对外形象带来极不利的影响。异语沟通需要借助翻译人员来完成,但是翻译原则一直存在争议。翻译的终极原则应该是忠实于信息发出者的沟通目标。翻译可以分为异语同场沟通翻译、异语异场沟通翻译和异语独场沟通翻译。异语同场沟通翻译直接进行不同语言的符号转换即可;异语异场沟通翻译可以使用归化、异化或归化+异化的方法;异语独场沟通翻译可以使用陌生化的翻译方法(音译+注或音译+意译+注)。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食物观是我国为确保粮食安全实施的战略定位,是对传统粮食安全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是在确保小麦、稻谷等主粮有效供给的同时,确保其他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大食物观理念提出历程,以及对大食物观内涵的理解和意义的认识,提出了如何拓展大食物资源渠道,分析当前践行大食物观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如何全方位践行大食物观路径,以尽快构筑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为更好地端稳手中饭碗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