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的目的是为股东创造利润,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在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资本的逐利本性逐渐显露,企业开始释放负的外部性,导致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损害。我国保险业全面放开以来,保险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日益激烈,主要表现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公司和顾客的利益冲突以及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冲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要求我国保险公司开始关注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平衡,实现总体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  相似文献   

3.
一、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  相似文献   

4.
社会责任投资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责任投资的产生和发展与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密不可分,也是投资从简单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向追求满足利益相关者权利转变的实践体现。社会责任投资者通过各种股东行动去影响控股股东或经营管理层的行为,将社会责任投资者的社会价值观灌输、实现到企业行为中去,推动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利益相关者又因此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专用性投资并分担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同时,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会降低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长期而言,公司社会责任价值将得到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5.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企业的投资策略一般是由企业的经理和董事会制定,股东大会对投资决策具有表决权,债权人不直接参与企业投资决策.因此,当经理和股东利益保持一致时,企业投资决策目标将变为追求股权价值最大化,而忽略债权人的利益,进而造成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6.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就必定要分享相应的经营成果,这里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债权人,还包括供应商、职工、政府等,企业只有充分关注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才能持续地发展。然而,现行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均侧重于向股东提供会计信息,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本文认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考虑,企业的会计目标应定位于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由此,本文对会计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观"。  相似文献   

7.
股东利益取向和相关者利益取向是企业财务目标的两种基本利益取向.企业财务目标的利益取向是一定的理财环境下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其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拥有的优势、利益相关者的风险偏好及承担风险的能力、企业内部股权结构的集中程度及产权约束程度、企业外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和企业财务治理中财权配置状况是决定企业财务利益取向这一博弈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企业财权与企业财务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缔约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利益相关者因为对企业契约结构的不同理解和缔约要求所形成的利益冲突,要求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安排。通过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即企业财权主体之间财权契约的动态运行与优化,将剩余财务控制权和与之对应的剩余索取权在各主体之间进行分散对称安排,将可能达到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动态均衡状态并提高企业效率。本文在企业财权概念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能够有助于企业财务理论从技术性向制度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股东关系一直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基本问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和利益冲突,对于大股东之间冲突的研究较少。通过山水水泥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导致其控制权争夺最突出的原因正是大股东冲突,而大股东利益诉求差异和相互不尊重不信任会直接引发冲突。研究表明:大股东冲突的成因和形成机制直接影响冲突的结果,大股东冲突破坏巨大且不能形成有效的股东制衡。山水水泥的控制权之争是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典型案例,对于完善股东冲突理论,有效控制或减少冲突,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吕臣  孟华  刘肖梅 《上海会计》2009,(1):25-27,31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 Theary)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对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股东至上”公司治理实践的质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现阶段,一种认为股东是企业所有者,股东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Grossman & Hart,1986;Hart & Moore,1990),即股东中心理论(Stakeholde primacy Theary);一种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拥有企业所有权(Freeman,1984;Blaire,1995),即利益相关者理论。  相似文献   

11.
会计制度变迁和会计寻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会计准则具有的经济后果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在会计制度的变迁过程中,原有会计制度的均衡状态被打破,与准则相关的利益集团围绕新的会计准则制定展开新一轮的博弈并达到新的均衡.我国会计制度的"双轨制"变迁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重新协调与折衷的结果,会计寻租对此起到了推动作用,"双轨制"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会计寻租的发生.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重博弈使会计寻租达到纳什均衡状态,基于会计寻租的"双刃"性,对会计寻租的控制只能适度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对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尤为重要。依据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劳动关系利益相关者主要有股东、员工、政府、消费者、社区等四类,鉴此,需要加强企业劳动关系核心圈利益协调,发挥政府规制企业劳动关系利益相关者行为的作用,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构建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至上”是两种争议的代表性治理观点。“股东至上”治理主义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资本雇用劳动”、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股东单边治理为主。而“利益相关者至上”治理主义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倡导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本文从企业所有权、理论基础、会计上从利润的计算和分配过程、利益获得的确定性和公司运营等五个方面剖析了两种治理观点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冲突,是相容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目标应该是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基础上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一个小股东、控制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双层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时存在的两类代理问题: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冲突以及控制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控制股东掏空行为与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指出:(1)均衡状态下,公司的所有权集中程度由公司股东所受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决定。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增加,小股东最优的投资数量也会增加,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趋于更加分散。(2)在公司的现金流所有权结构确定的情况下,由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引起的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减少公司价值,使得控制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均受到损害。控制股东掏空资产收益的比例随着其自身现金流所有权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其控制权和所有权之间的分离程度而增加,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增加而减少。(3)相对于公司中仅仅存在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情形,控制股东的掏空行为会进一步降低公司的价值,而且降低的程度会随着控制股东的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的增加而增加。(4)当控制股东完全不能进行掏空时,即使小股东仍然面临由于公司中的第Ⅰ类代理问题引起的利益损害,但均衡时,由于控制股东和小股东之间不存在利...  相似文献   

15.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概况最早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的经济学家是Ansoff,他认为要制定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顾客(1965)。20世纪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理论越来越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就是为了股东服务,在企业的周围还存在许多关乎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正是由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才使得企业健康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传统财务管理出现了许多不适应,财务管理目标不能再唯“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了,必须转向“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拓展了宗教与企业决策的关系研究,实证研究了佛教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以2001-2012年期间12,820个公司-年的观测值为样本,本文发现佛教与公司过度投资显著负相关,表明佛教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可以缓和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削弱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和过度自信,进而抑制过度投资。此外,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负向调节了佛教与过度投资之间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8.
股东是企业极其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是企业经营所需资本的提供者,是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为企业增量价值的创造提供了基础,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作为企业的出资人,他们期望获取高额的投资回报和实现资本增值。他们非常关注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人和群体(Freeman,1984)。该定义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受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的主体应该包括股东、职工、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只有通过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关系的有机整合。因为利益相关者投入了专用性风险资产,并分担了公司的剩余风险,他们…  相似文献   

20.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主流企业理论的争论入手,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同一性,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转化为自身的发展契机。进而提出了在经营过程中,企业不仅是获取自身利益、为股东谋取利润最大化的一分子,还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