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责任界限不清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国家福利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政府和单位无所不包。个人几乎没有责任。近20年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引入了政府、用人单位、职工三方分担社会养老保障责任的机制。这种改革取向与国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总体上讲也是正确的。但人们对社会养老保障责任的划分始终未给予足够重视.社会养老保障的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迄今仍是一笔糊涂账.国家、用人单位与个人的责任缺乏明确界定,政府与社会或民间责任边界不清。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不定。这种责任界限的模糊,严重地影响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和法制建设。同时也直接损害着新制度的有效性。不利于调动社会养老保障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一种社会理想与追求这种理想状态的现实运动的统一,只讲理想不看现实,法治只能是空想;只顾现实,不讲理想,便会隐入悲观主义.只有辩证统一地认识清楚两者的现实关系,不断地、有效地实现法治内在精神价值的追求,法治才会成为不断理想化的现实.穿过人类法治史的长河,会发现法治的质量与社会矛盾的大小与大众追求法治动力的大小存在着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杨轶清 《金融博览》2011,(13):58-61
温州商人的合作精神是怎么来的 温州文化兼有对外开放性和对内收敛性的特征.而温州人的族群归属感很强。通俗地说.就是温州人同乡观念很强.温州人之间做生意特别容易成交。温州人内部的这种互相认同感丰富了社会资本,降低了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4.
阳光.温暖而充满活力, 阳光,纯净而又热烈。 生活不能没有阳光的渲染。让世界充满阳光,让生活充满阳光,是现实社会每个人都有的梦想.而当你真正拥有了价值连城的“阳光”财富,相信生活将会更加多彩!  相似文献   

5.
现代精神的核心 现代精神的核心是人的平等和进步.具体讲,就是个体之间的无差异观念和整体的进步理念. 在中国和西方古老的文明中,都有古典的朴素的现代精神元素存在过.在中国,有先秦社会的"大同社会"理想,在西方,有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此二者比较起来,还是西方的"理想国"思想更深刻、更现实一些.以至于有西方学者更认为今天的现代社会是以"柏拉图主义"为蓝本设计和实施的.陈行之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深有同感: "在人类思想历史上,恐怕没有一个人像柏拉图那样对西方文明产生如此深刻而广博的影响,有人甚至认为,当代人谈论的任何话题,都能够从柏拉图那里找到回应."  相似文献   

6.
喻木军 《金卡工程》2010,14(8):56-57
市民社会孕育了法治精神,培养了民主土壤,铺垫了法治之路,市民社会是法治的客观需要,法治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本文将从市民社会的概念入手,进而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对中国的市民社会进行考察,得出中国没有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的原因,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几方面探讨中国市民社会发育的条件。然后从市民社会的内涵及精神方面来阐述市民社会的发育对中国法治的积极意义。市民社会的形成关键在于市民文化、市民思想、市民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预防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规则。清代地方政府根据当时地方社会中人地矛盾加剧、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风气发生转变、官民矛盾较为突出等特点,在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道德教化、鼓励农桑、革除陋规、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积极处理词讼等。这些措施对纾解民困、整顿吏治、调和地方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制度的设立过于理想化,对地方事务的不确定性缺乏充分的预估,使得这些措施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免堕于形式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人为出发点来说明人、社会和国家产生的原因,进而结合我国现实,分析这三者当前(国家>社会>人)和未来(国家=社会(人))的关系走向。  相似文献   

9.
在佛教传来以前.古老中国的诸子百家关注生.回避死.追求生命的延续,逃避生命的终结。因此,古老的中国.有哲学而没有宗教,有天而没有神.有追求而没有信仰.关注兴盛的延续而忽视衰亡的新生我读《论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智慧的孔子.以应当致力于人事的理由,回避了对于神事的倾注.以应当关注生的理由,回避了对于死的追问。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生与死之间选择了生.在神与人之间选择了人,创造了广及宇宙自然、道德伦理、社会政治的东方理性文化,却与宗教失之交臂.留下了精神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导致很多人特别是一些领导者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精神适度紧张是有一定益处的,但精神长期高度紧张却是有害无益的。从心理层面上讲,精神长期高度紧张,而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试放松,必然会导致焦虑、急躁不  相似文献   

11.
姚昌梅 《金卡工程》2009,13(7):274-274
公益诉讼作为一种广受社会关注的新的法律现象,维护社会公益的制度安排,是一种一种调和社会多元矛盾的和谐机制.构建合理的公益诉讼制度,能统筹融洽社会各方关系,进而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最终达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惰化效应的基本内涵 社会惰化效应是德国科学家林格尔曼于1927年在拔河试验中研究每个人的用力情况时发现的。在没有其他任何措施的状态下,随着组织人数的不断增加,每个人对组织贡献的努力程度反而会逐渐下降.这种现象就被称做“社会惰化效应”。社会惰化效应在每个组织中普遍存在,基于个人与生俱来的惰性,社会惰化效应不可能被完全消除,只能被消弱。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诞生于西方的社会责任会计,已然不同于传统的会计理论。在美国,社会责任会计的重点,集中在企业合理结构、管理者的地位等现实管理问题上,在英国,虽然社会责任会计不如美国那么受重视,但对劳动关系则十分重视。西方国家的这种大力推广社会责任会计的行动给了今天中国企业很多启示,同时也对中国政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夏益国 《上海保险》2006,(12):5-8,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保险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一种天然的紧密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科斯定理的核心要素是产权和交易费用。产权表面上是对财产的各种权利的界定,实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交易费用发生在市场参与者之间,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互动中产生。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经济领域也是道德规范约束的范围。经济与伦理的这种内在联系成为对科斯定理进行伦理学反思的可能性所在。对科斯定理进行伦理学反思发现,首先科斯定理将人性假设简单化;其次其忽视了产权界定和使用中的公平性问题,在解决外部性问题时公平性考虑,容易导致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侵犯及环境问题;最后,其忽视了社会资本在降低交易费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这种气质,是大学理念、自身品质和丰富浓厚的人精神和完善外化,是大学理念内蕴精神的自然流。是与大学历史密切相关的传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出采:严谨的科学精神;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气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大学必须从曼魂上打造自己。凌不膏邑为追求一时和浮华而牺牲本质。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社会如一条大河,每个人都是河里的鱼,有的匍匐在河底,有的浮在水面,有的在中间游荡。现实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就生活在不同的层面上,有的在塔尖,有的在塔底,有的在塔中。那么,在当代中国社会,到底有没有所谓“中产阶层”呢?他们又是怎么样的一个阶层?他们的出现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狄马 《金融博览》2013,(3):22-22
传统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不可能对所有的现实问题提供答案.这就迫使我们对固有的道德观念作出调整。 在现代科学已经取得伟大成就的今天.人们根据现实的需要.对祖先流传下来的习俗、观念和道德原则进行修正,以减少冲突.这不是坏事;但这种改善规则的努力.一定是要数以万计的个人自发行动的结果。没有哪种观念、习俗是从未受到挑战的.也没有哪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定他所喜欢的观念、习俗.除非他用更好的观念、习俗来替代。  相似文献   

19.
曹崇福 《金融博览》2011,(19):49-50
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待解决的新形势下.人民银行基层行要在忧患中安身立命,在警醒中谋求发展,着力消除“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隐患,有所作为。文化引领,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乃至每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一种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不可能的。这种精神的力量最直接地源  相似文献   

20.
刘静 《金卡工程》2010,14(3):75-76
社会募捐是赠与合同的特殊形式,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的,一定的单位、组织或数名自然人以公开的形式向不特定的人倡议捐助钱物的行为。在当前我国没有社会募捐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要有效地解决由社会募捐引发的社会纠纷,最根本的是要正确的认定社会募捐的法律性质,推导出社会募捐的法律关系。本文通过综合比较与分析,得出社会募捐是附有利他条款的赠与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