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信用担保立法 促进信用担保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担保是指由专门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保证服务.接受担保服务的中小企心向信用担保机构交付一定担保费用的担保方式;当被担保的企业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信用担保机构对贷款银行代为履行债务。信用担保是保证担保的一种特定形式,但它又与自然人保证和一般法人组织的保证不同。信用担保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国家。  相似文献   

2.
吴清旺 《浙江金融》2006,(12):64-64
爱因斯坦说过,上帝在掷骰子的过程中制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人类注定要在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世界中生存。然而,正是世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催生了人类抵抗风险的智慧,并创设了化解风险的法律制度。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银行、贷款、信托、债券、股票、期货、保险、基金等形形色色的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不断产生.与之相伴的抗金融风险的技术。尤其是相应的金融法律制度也随之涌现。担保便是最直接、最普及的抗金融风险机制。所谓法律上的担保,其意旨在通过第三者的信用补充(保证担保)和责任财产分离(物权担保)的形式.减少乃至消除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在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当借款人提供的自有抵押物价值不足以为借款提供全额担保时,银行通常会要求增加融资担保机构作为保证人,同时要求融资担保机构承诺在借款人违约时,放弃法律赋予的物保优先抗辨权,先行履行保证责任,再处分抵押物。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融资担保机构在向借款人行使追偿权欲处分抵押物时困难重重,不利于保障其追偿权的实现。本文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建议在借款人已抵押给银行的财产上设定第二顺位担保物权,对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反担保,从而解决融资担保机构在履行银行债务之后向借款人追偿难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不良贷款已成为束缚银行信贷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的沉重包袱。在借款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有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下,银行与其被动等待贷款到期,不如及时拿起法律武器,行使不安抗辩权,主动要求借款人提供适当担保,甚至解除借款合同。  相似文献   

5.
在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当借款人提供的自有抵押物价值不足以为借款提供全额担保时,银行通常会要求增加融资担保机构作为保证人,同时要求融资担保机构承诺在借款人违约时,放弃法律赋予的物保优先抗辩权,先行履行保证责任,再处分抵押物。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融资担保机构在向借款人行使追偿权欲处分抵押物时困难重重,不利于保障其追偿权的实现。本文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建议在借款人已抵押给银行的财产上设定第二顺位担保物权,对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反担保,从而解决融资担保机构在履行银行债务之后向借款人追偿难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碧 《财会学习》2020,(14):240-241
地方隐形债务风险指的是由于地方政府未按规定在限额范围内进行举债,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来偿还债务以及提供违法担保的债务而引发的债务风险危机。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产生背景,然后简要论述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类别,最后结合地方政府的债务实际提出有效遏止增量隐性债务、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的风险防控策略,希望能为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担保债务人的债务,将担保标的物的权利移转于债权人,于债务清偿后,标的物应返还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于债务不履行时,担保权人可就该标的物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8.
现行银行贷款担保中相当比例是公司为股东担保,其法律效力如何直接关系到银行贷款的安全。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并未绝对禁止公司为股东的债务提供担保。允许公司为其股东的债务提供担保既是现实经济生活之需要,亦有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对促进债权实现和维护交易安全均具有积极作用,符合现代立法趋势。商业银行有条件地接受公司为股东提供的融资担保,有利于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本文提出应修改《公司法》第60条第3款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董事回避制度、股东诉讼制度和担保信息披露制度,以构建和完善我国公司为股东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9.
公司为股东担保的法律效力及商业银行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行银行贷款担保中相当比例是公司为股东担保,其法律效力如何直接关系到银行贷款的安全.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并未绝对禁止公司为股东的债务提供担保.允许公司为其股东的债务提供担保既是现实经济生活之需要,亦有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对促进债权实现和维护交易安全均具有积极作用,符合现代立法趋势.商业银行有条件地接受公司为股东提供的融资担保,有利于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本文提出应修改<公司法>第60条第3款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董事回避制度、股东诉讼制度和担保信息披露制度,以构建和完善我国公司为股东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0.
贷款抵押担保存在的风险直接影响信贷资产的安全和效益。目前我国贷款抵押担保风险构成有政策、法律、市场和企业主体变更等因素,也有银行内部管理因素。防范抵押担保风险,要在应对政策法律调整和改进内部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向银行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大,融资方式越来越多,部分企业尤其是石油、粮食等商贸企业。由于固定资产中房屋、土地、机器设备所占比例较少,其大量资金被收购的油、粮等物资占用,加之企业销售时间性紧、季节性强,存在收购期或储备期内资金临时短缺现象,但由于难以提供足额的房地产、机器设备等常规的抵押物担保,很难申请到足额的贷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仓单质押这种担保方式的出现为该类企业获取银行信贷资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但因仓单质押法律规制不尽完善,银行业务部门对其法律机理不甚熟悉,从而对此担保方式抱着谨慎,甚至排斥的态度,导致仓单质押未能在信贷业务中得到有效运用或运用时未能有效揭示和防范其中风险。下面,笔者拟对该担保方式的法律性质及在信贷业务中的应用和风险防范进行全面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皓 《河北金融》2013,(8):50-52
在中小企业采用信用担保融资的过程中因存在着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风险比例的分担,导致破产企业信用风险沿着担保链传播并且该比例的大小对缴纳一定反担保费用后的融资企业能够偿还债务的概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平 《西南金融》2003,(8):57-59
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担保业务时因法律认识上的不足和具体操作中的失误,形成一定的法律风险,由此威胁到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本结合信贷担保业务实践,对保证、抵押和质押担保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法律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企业银行债务重整是在贷款企业未能遵守或履行原借款合同偿还债务时,银行在充分评估授信风险的基础上,经过银企双方协商,重新修改及拟订新的偿还方案,使原债务得以继续偿还的行为。从企业的角度看,这种行为叫做债务重整,从银行的角度看,也可以称为不良贷款重组。通过债务重整不仅降低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减少  相似文献   

15.
担保法律关系的特征及其效力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琰 《南方金融》2003,(4):65-66
担保是古老的保障债权实现的法律措施。但在实践中对于担保法律关系的效力仍存在模糊认识,因此,本文围绕担保法律关系的特征、主体、客体、内容,论述了担保法律关系的效力的认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陆和香港经贸往来的日渐频繁和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境内商业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和接触到香港法律,特别是其中关于融资担保的法律制度。本文通过一起涉港银行业务案例,引出香港公司在大陆提供保证担保的法律问题,进而对香港保证担保制度进行简要介绍,提示类似业务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以有助于境内商业银行更好地理解和适用香港保证担保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担保作为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主要手段,其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物、权和人.即通常所说的抵押、质押和保证。这三种担保方式的贷款依次被称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其中.保证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担保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商业银行与保证人约定,当第一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人的选择是商业银行保证贷款风险防范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保证贷款的实际情况,从银行内部控制角度提出保证贷款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尽管目前银行提货担保业务总体开展情况良好,操作比较规范,风险相对可控。但提货担保业务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及提货担保业务背后蕴含的无单放货固有风险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提货担保的法律关系以及司法实践中案例的分析,认真总结了开展提货担保业务需注意的主要法律风险点,并进一步提出了风险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19.
论金融担保债权的权利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担保债权是指因被担保而享有优先受偿资格的债权。在此主要讨论抵押和质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主要分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是将动产或权利凭证转交债权人占有,以此担保债务的履行。  相似文献   

20.
担保贷款是银行规避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检查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银行、信用社疏于完善贷款担保的法律手续,忽视了对担保贷款的法律风险防范,影响了担保的效力和资产的保全。我们认为,担保贷款发放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