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股市波动对基金管理费报酬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
|
|
|
|
|
彭耿 殷强《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4期
|
|
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检验了理论假设:股市波动对基金管理费报酬有积极的影响,基金业绩在股市波动对基金管理费报酬的影响中存在正的中介效应,即基金有能力在股市波动中发掘机会来提高业绩,从而提高管理费报酬。实证结果表明,在没有增加基金业绩情况下,股市波动对基金管理费报酬具有积极影响,此结论从股市波动的视角证明了基金管理费激励机制并不是激励相容的。根据实证结果,可以从基金类型多样化、扩大管理费率范围和加强投资者教育等三个方面完善基金管理费激励机制。
|
2.
|
2005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特征研究——基于GARCH族模型 被引次数:2
|
|
|
|
|
刘玄 冯彩《经济论坛》,2009年第2期
|
|
本文选取2005年6月6日至2008年8月1日的上证综指日度收盘数据为样本,使用GARCH和EGAKCH模型实证检验了这段时间内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程度和波动的非对称效应.结论表明该期间以上证综指为代表的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股市在2007年10月16日以来的大幅下跌过程中,波动水平比前期上涨过程中要大.同时比整个阶段的波动性水平也要大.全样本时间范围内上证综指确实存在非对称性的"杠杆效应",负面消息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比正面消息更大,但在其中两个时间段内正面消息的影响却比负面消息更大,而这两个时间段都属于单边行情.
|
3.
|
中国股市波动特征及非对称效应研究——以股改以来上证综指为例
|
|
|
|
|
刘玄 冯彩《财会通讯》,2010年第3期
|
|
本文选取了2005年6月6日至2008年8月l日的上证综指日度收盘数据为样本,使用GARCH和EGARCH模型实证检验了这段时间内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程度和波动的非对称效应。结果发现:该期间以上证综指为代表的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股市在2007年以来的大幅下跌过程中,波动水平比前期上涨过程中要大,同时比整个阶段的波动性水平也要大。全样本时间范围内上证综指确实存在非对称性的杠杆效应,负面消息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比正面消息更大,但在其中两个时间段内正面消息的影响却比负面消息更大,而这两个时间段都属于单边行情。
|
4.
|
中国股市波动特征及非对称效应研究——以股改以来上证综指为例
|
|
|
|
|
刘玄 冯彩《财会通讯》,2010年第1期
|
|
本文选取了2005年6月6日至2008年8月1目的上证综指日度收盘数据为样本,使用GARCH和EGARCH模型实证检验了这段时间内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程度和波动的非对称效应。结果发现:该期间以上证综指为代表的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股市在2007年以来的大幅下跌过程中,波动水平比前期上涨过程中要大,同时比整个阶段的波动性水平也要大。全样本时间范围内上证综指确实存在非对称性的“杠杆效应”,负面消息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比正面消息更大,但在其中两个时间段内正面消息的影响却比负面消息更大,而这两个时间段都属于单边行情。
|
5.
|
股指期货对中国A股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
|
|
|
陈峰《中国外资》,2012年第8期
|
|
本文对广泛使用的GARCH模型进行了修正,以此来检验股指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本文研究采用的数据为沪深300指数,样本数据分为了短期(股指期货上市前后三个月共64个交易日)、中期(股指期货上市前后1年共242个交易日)和长期(股指期货上市前后近3年共690个交易日)三个时间段,并且中期和短期的沪深300指数数据采用了日和分钟两种频率。实证表明,无论是对股市整体还是中小盘市场,股指期货的推出在短期内加大了股市的波动,中期和长期看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
6.
|
股指期货对中国A股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
|
|
|
陈峰《中国外资》,2012年第4期
|
|
本文对广泛使用的GARCH模型进行了修正,以此来检验股指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本文研究采用的数据为沪深300指数,样本数据分为了短期(股指期货上市前后三个月共64个交易日)、中期(股指期货上市前后1年共242个交易日)和长期(股指期货上市前后近3年共690个交易日)三个时间段,并且中期和短期的沪深300指数数据采用了日和分钟两种频率.实证表明,无论是对股市整体还是中小盘市场,股指期货的推出在短期内加大了股市的波动,中期和长期看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
7.
|
我国基金治理中的激励方案研究
|
|
|
|
|
张建军《财会通讯》,2008年第9期
|
|
基金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和第三方治理,其逐步完善必将对我国基金业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公司治理研究中的成果,通过研究内部治理中的激励方案,对比固定年费率管理费和浮动费率对基金管理人的激励效果,得出改善激励的结论,认为固定费率下是激励不相容的,浮动费率是必须的,但关键是确定好参数,并且要逐步引入声誉机制。
|
8.
|
基金管理费制度安排的激励效应与优化选择
|
|
|
|
|
武凯《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第8期
|
|
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基金管理费,管理费收入制度是基金管理过程中起核心激励作用的关键性制度。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内,深入研究了不同模式的基金管理费制度对具有“强代理人VS弱委托人”特征的现阶段中国基金公司的激励作用,证明了目前中国基金业实行的单一的高费率的固定管理费模式是一种低效率的制度安排,提出并建立了将固定管理费和浮动管理费结合的混合管理费收入制度的模型框架,并进一步指出,兼顾基金受益人利益和基金公司运营成本的混合管理费模式,是基金管理费制度改革的方向。
|
9.
|
基金管理费制度的激励理论研究
|
|
|
|
|
柯长旭《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6期
|
|
管理费收入是激励基金管理人的核心激励制度。本文通过对委托-代理理论框架的分析,研究了激励机制,证明固定费率收费模式不是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提出由市场决定费率标准同时兼顾浮动费率的收费模式。
|
10.
|
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类股票β值及其稳定性的实证检验
|
|
|
|
|
白彩全《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1期
|
|
在金融研究中,风险和收益、个股与整个股市的波动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后,各个公司更加重视股市波动的研究,以求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获得最大收益。在金融研究中,人们通常用期望值表示收益,用方差和标准差来衡量风险。而在两者的关系研究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反映了均衡状态下单个证券的预期回报与其相对市场风险值之间的关系,也描述了证券的风险溢价与市场组合风险溢价之间的关系。选择金融危机迅速传播后的2007年8月到2011年10月21日为研究时间段,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的浦发银行(600000)等14只银行类股票为研究对象,确定它们的值,研究银行类股票与整个股市波动的相关性,说明它们的风险溢价与市场组合风险溢价之间的变动关系。考虑到在所选时间段中,2010年3月开展的融资融券业务可能会对股票值的稳定性有所影响,因此,在求出这些股票的值后,还对这些股票值的稳定性进行了Chow检验。
|
11.
|
金融危机影响下中、美股市联动效应分析
|
|
|
|
|
熊美懿 刘传哲《特区经济》,2010年第4期
|
|
本为选取2005年初至2009年末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以次贷危机为界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检验中、美股市的联动效应。结论表明,中、美股市波动存在联动效应,但金融危机减弱了中、美股市的长期共同趋势,并使联动效应的传导机制发生变化。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股票市场趋向分离。
|
12.
|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
|
|
|
胡忆文《财经论丛》,2017年第4期
|
|
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8年1月2日到2014年12月31日,通过GARCH模型和TARCH模型研究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融资融券机制的引入能降低股市的非对称波动性,但融资融券余额的增减会加大股市的波动性.
|
13.
|
上海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
|
|
|
|
|
谭德光《价格月刊》,2010年第9期
|
|
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是近来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以"上证综合指数"为研究对象,利用T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对上海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一是进行划分时段研究,二是从整体时间段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股票市场价格自1992年5月21日以来存在着比较显著的非对称性波动,即杠杆效应。但是,在1995年1月1日~1996年12月14日时间段上存在微弱的反向非对称性,即利好信息对市场的冲击大于利空信息的冲击。
|
14.
|
次贷危机背景下股市波动的跨国传导
|
|
|
|
|
周翔《世界经济情况》,2009年第6期
|
|
随着金融全球一体化,各国股票市场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已有大量文献研究国际股票市场上的波动率传导现象。本文研究了次贷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美国股市与西欧(英、法、德)和东亚(中、日、韩)股市之间在二阶矩上的相互影响。将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18日作为危机期,与2003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的样本进行比较,发现在次贷危机期美国对西欧和东亚股市的波动传导力度比之前加强了。西欧和东亚股市横向比较的结果表明,美国股市波动对西欧股市的影响更加严重。各国的负面消息加剧了其他国家股市的波动。西欧和东亚市场内部也出现了波动相互传导的市场传染效应。
|
15.
|
基于天气变化角度的证券市场波动研究
|
|
|
|
|
曹广喜《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第8期
|
|
天气变化通过影响人的情绪而影响证券市场。本文将以1997年1月2日到2009年2月27日的深成指数日收盘价,以及温度、湿度和气压等日天气变化指标为研究样本,利用DCC-MC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天气变化对中国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日照、气压对于深圳股市收益波动无显著影响;②湿度、温度和风速对于深圳股市收益存在负相关性;③降水与深圳股市收益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
16.
|
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波动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GARCH模型
|
|
|
|
|
刘铭 段进东 张群《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36期
|
|
文章利用1997年1月至2009年6月沪深股市日收益率的数据,通过GARCH模型对中国沪深两市股指波动水平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股市波动性水平偏高,但相比2002年之前,之后的波动性水平明显降低.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起到了稳定市场、减少非理性市场波动的作用.
|
17.
|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及波动周期分析 被引次数:1
|
|
|
|
|
刘萍萍《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
|
中国股票市场自1991年正式运行以来,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不仅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数量剧增,而且股票成交金额及筹资规模也在剧增。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股票市场,波动性与不稳定性是其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股市波动的特点,根据中国股市18年的发展历程及波动特点,将其划分为8个波动周期,并研究了每个周期的基本特征及概况,简要分析了影响股市波动的因素,并指出对股市波动周期划分的意义。
|
18.
|
隔夜信息影响中国股市波动率模型预测能力吗?
|
|
|
|
|
宋亚琼 王新军《财经问题研究》,2017年第2期
|
|
本文选取2006年1月2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上证综合指数的日度数据作为样本,考察隔夜信息对中国股市波动率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对隔夜信息根据时间进行界定,并将能够公开获取的隔夜信息分为三类:宏观政策指标类信息、海外市场交易类信息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经典的股市波动率模型-GARCH类模型和HAR类模型进行改进,具体研究隔夜信息是否能够优化股市波动率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两个交易日之间的隔夜信息会对后一个交易日的股市波动率产生影响,不同类别的隔夜信息在波动率模型中表现出了对股市波动率不同的影响趋势.更进一步,在GARCH类和HAR类模型中考虑隔夜信息可以提高股市波动率模型的拟舍效果和预测能力.
|
19.
|
基金业绩持续性理论分析
|
|
|
|
|
李晗《经济师》,2011年第8期
|
|
从1998年我国发售首批证券投资基金到现在,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基于不菲的基金管理费,基金经理会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吗?基金业绩具有持续性吗?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数据信息质量造成的幸存者偏见、股价惯性、交易成本等因素对基金业绩的持续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资本市场初步发展的我国,基金业绩在短期出现波动,在长期有一定的持续性。
|
20.
|
中国B股市场收益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
|
|
|
|
|
何晓光《现代会计与审计》,2005年第1卷第4期
|
|
本文运用ARMA—EGARCH及ARMA—TARCH模型,以1993年1月以来沪深两市的B股指数的日收益为研究样本,检验中国B股市场是否存在波动的非对称性,结果表明:收益率波动的非对称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徵,除了沪市B股市场在2001年以後表现出较弱的杠杆效应外,沪深股市在其它时间段都表现为反向的非对称性或非对称特徵不显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