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新动能,深刻影响着农民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发挥极大的赋能效应,在“三农”领域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进而推动实现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需要提升农民金融素养和数字技能以弥合鸿沟;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程来夯实基础;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最后要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助力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普惠金融以可承受的成本向所有需要金融服务的社会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高度契合。本文通过构建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凝练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即普惠金融通过资源配置和创业水平演进助推共同富裕的中介作用,从而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效应,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赋能。  相似文献   

3.
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化技术赋能金融的新产物,也是促进农户创业、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增收效应;农户创业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但中介效应不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收入结构的异质性。因此,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强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政策与农户创业扶持政策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引导农户创业类型的多元化成为当前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增收效应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新发展格局下,数据已然成为愈发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契机。理论阐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域的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面板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还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促进作用因市场化水平的不同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而且技术创新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应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影响机制。运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共同富裕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南方的共同富裕的促进程度高于北方,而且市场化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共同富裕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通过稳健性检验,以上研究结果仍然成立。该研究有助于探索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并对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正处在数字化转型时期,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研究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能够为推进中国共同富裕提供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新解读。本文通过阐释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1—2021年全球185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发展推动普惠金融供给能力提升是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缓解金融约束是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机制。普惠金融供给能力提升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缩小收入差距,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富裕。提高普惠金融使用程度和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性有利于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促进经济发展。普惠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在互联网普及率高、国民受教育程度高、小微金融机构分布广以及金融市场准入政策宽松的国家作用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为发展普惠金融,实现共同富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经验论据和施政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CHFS数据和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家庭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家庭创业和金融市场参与是重要的作用机制。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为了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应完善中西部农村偏远落后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加强低收入群体的金融素养教育及数字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农户普惠金融指数和生计资本指数,运用期望贫困的脆弱性(VEP)测量方法测度农户贫困脆弱性状况,检验普惠金融“赋能”以阻断返贫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农户尤其是非相对贫困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普惠金融可通过增加生计资本即“赋能”的途径以降低贫困脆弱性,且该中介效应对于相对贫困农户更为显著,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了较强的中介效应,普惠金融向生计资本的转化依赖于良好的家庭内外部环境。因此,在运用普惠金融治理相对贫困问题时,政府应注重创造良好条件来提升农户运用金融资本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阻断返贫。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对普惠金融的赋能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便捷性和延展性。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工具,其对绿色资金的配置及市场定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推动绿色信贷发展,本文以建设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至2021年的数据,首先通过DEA-Malmquist模型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TFPCH)作为衡量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效率指标,后通过熵值法构建建设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最后以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建设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并加入控制变量,构建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建设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数字普惠金融的大力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效率的提升,但影响程度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对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传统与数字普惠金融作用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相比于依赖“硬信息”的传统普惠金融,外资银行进入更有效地推动依托“软信息”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从作用异质性看,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金融发展程度低和互联网技术水平高地区的普惠金融促进效果更明显。从作用渠道看,除直接效应外,外资银行进入会通过竞争和技术两个渠道对中国普惠金融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且其中的竞争效应主要作用于传统普惠金融,而技术效应更显著地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此,本文建议通过鼓励外资银行积极参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激励中资银行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统筹外资银行进入区域分布等措施推动中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贫富差距的视角,选取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金融可得性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该影响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不同维度和中国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分维度来看,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分地区来看,西部的效应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因此,我国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探究数字普惠金融是否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增收以及如何促进等问题,本文使用我国2011-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分指标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就业机会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指标(数字支付、数字信贷和数字保险)均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其中数字支付和数字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更为显著;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就业率是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现阶段应推广普及农村数字金融,并通过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及监管框架,加快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展,带动农村居民实现高质量增收。  相似文献   

13.
金融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而数字普惠金融是兼具效率与公平的一条实践途径。本文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这两种效应。研究表明:(1) 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具有正向作用,并通过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2) 分维度看,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有正向作用,数字化水平则是负向影响,数字信息化与普惠金融的错配延缓了共同富裕进程;(3) 分地区看,存在东部效应高于中西部的差异。本文认为,除了继续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包容性和便捷性外,需加大对落后地区以及老年人群的关注,以弥合“数字鸿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李麦收  李凯旋 《征信》2023,(1):12-20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创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思想指导下,结合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将2011—2019年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相匹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小微企业创业视角出发,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效应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要大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不同,覆盖范围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数字化程度和使用深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促进农村居民创业和小微企业创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摘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人力资本投资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2)人力资本投资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3)高人力资本投资群体中,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的金融服务体系,利用数字经济的热度大力度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及提高居民基本金融素养和水平的对策建议,对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高居民教育以及医疗水平,促进共同富裕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发展成果,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承担重要任务。而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一部分,普惠保险充分发挥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对于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9~2019年中国31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普惠保险评价体系以及共同富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普惠保险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了“普惠保险→民营企业发展→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同时随着保险普惠性的提升,民营企业带动共同富裕的作用得到加强。本文着眼于与民营企业密切相关的保险业务普惠性发展问题,对当前普惠保险的研究边界进行拓展,同时理清了普惠保险、民营企业、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梳理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脉络及现状,对比国有商业银行在不同领域的重要举措,借用国际通用的普惠金融指数IFI直观展现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并给出建议。2017年起,在国家政策助力下,我国银行业开始发力普惠金融业务,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率先垂范,在经营业绩、组织架构、战略部署、经营机制、产品服务、科技支持、渠道建设等多个方面走在前  相似文献   

18.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断优化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对中国家庭资产保值增值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家庭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概率和配置规模,其中金融知识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和互联网参与程度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效应凸显。因此,应当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和降低金融投资风险,通过提高中国家庭的互联网参与程度等来优化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富裕和共享的有机统一,以金融广化为特征的普惠金融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基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从收入、财富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构建了家庭层面的共同富裕指标,并探究了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家庭的共同富裕水平,且该效应主要通过缓解家庭资金约束、促进家庭创业实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非劳动力和不健康人口比例较高的家庭中,普惠金融提升家庭共同富裕水平的效应更为显著,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此外,更高的家庭金融关注度和金融素养能够强化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支持效果。本文为测度中国家庭的共同富裕水平、理解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影响渠道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5G、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金融与传统普惠金融进一步融合形成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在解决了传统普惠金融的旧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发展数字赋能普惠金融能够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传统普惠金融更快发展、加快银行数字化转型.当前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挑战,近年来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